隋崩,我为天下定规矩
隋崩,我为天下定规矩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隋崩,我为天下定规矩 > 第70章 首战大捷

第70章 首战大捷

加入书架
书名:
隋崩,我为天下定规矩
作者:
辽东骑影
本章字数:
8558
更新时间:
2024-09-06

李昭所部撕开了一道口子,李世谟带队紧随其后,这一百人如一把尖刀般突破了辽水东岸高丽的第一层阵列,随即立刻向纵深杀入。

眼见此队有所突破,留在西岸指挥的钱士雄立刻变了命令,着更多的左屯卫后继兵马自最右侧浮桥跟进。

原本有些拥堵的血脉通畅了起来,隋军大队兵马正在快速抢滩。高丽人显然也注意到了局部战场的变化,更多的预备队正在封堵而来。

李昭并未杀昏头脑,他始终保持着五十人的队伍聚集,令兵士排成三排盾阵,只是强硬的楔入敌阵,并不求在纵深处展开。

毕竟,他只有区区五十人,即便李世谟跟进及时也不过一百人,能够撕开敌阵已是不易。

高丽一侧的应对也不可谓不及时,眼见阵列被撕开了口子,高丽军阵中的令旗便不断挥动,原本充作预备队的数百精锐立刻补了上来,稍稍遏制了李昭所部的进击。

李昭再度吹响了竹哨,已杀红了眼的张夜叉闻声开始后退,五十隋兵举着大盾,楔形阵很快变成了三个线行阵列。

本来,李昭是想学习后世戚继光的鸳鸯阵。

但考虑到鸳鸯阵对兵士的编组、兵器搭配都有不小的要求,且在北方战场容易遭遇骑兵,鸳鸯阵相对松散,难以结阵对抗骑兵冲击。

于是乎,李昭只好在学习罗马方阵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线型变阵。便是在陷入敌军包围时,能稍作抵抗防御的阵法。

三个线型阵呈口字型,却是缺了底边,因李世谟正带兵靠近,便干脆放开了西侧的防御。

东、北、南三个方向共列阵三排,每排五人,结成相对紧密的盾墙迎敌。

李昭、张亮、张夜叉和阿布古达居中策应。收缩后的阵线开始呈防御状,迎接高丽兵马来自三个方向的反扑。

“攻!破了他们的阵!”高丽校尉大声吼叫着,四下里围拢而来的高丽兵士的阵型已是散乱。持长矛的、持刀盾的已是彻底散开,自三面猛扑而来。

矛尖、槊头、剑刃如疾风暴雨,噼里啪啦的砸在李昭所部的盾墙上。

隋军盾阵防守严密,大盾俱有等身高矮,在兵士抬起时可以防御鼻端到脚踝,当数面大盾并列时便如一面墙般挡住了敌人的劈砍突刺。

经过李昭严格整训的部队更重纪律,这些强悍的隋军没有肆意冲杀,他们耐心的等待正面敌人露出破绽。只有那时,盾后的隋军才迅猛反击,而且一击之后他们便会撤回盾墙,绝不脱离阵线。

围攻中的高丽兵马开始有了伤亡,但这伤亡却并不起眼,只是在以一个缓慢的速度不断累加。

每隔一会儿,李昭的哨音便再度响起。前后隋军会在瞬间侧身变阵。第二排隋军会向前成为前排,已经鏖战过的隋军则侧身撤至线阵最后休息,恢复体力。这也是罗马步兵阵的典型战法,同样被李昭学以致用。

区区五十人,凭借着竹哨指挥下的极致微操,竟是如钉子般,牢牢扎在原地,吸引了数倍于几的高丽守军。

相比之下,李世谟所带的五十人则没有这般如臂使指。战力也稍稍逊色。

但在李昭担任副旅帅(副队正)时,也曾拉过这五十人进行合练。此时这五十人呈两个背向的方阵,牢牢守住李昭所部的西侧空档,虽然伤亡颇大,但却也算守的严密。

李世谟一柄步槊同样凌厉,他与精锐亲兵居中策应,硬是守住了李昭后阵,同时占住了隋军滩头。

饶是高丽人发疯似的反扑,一时间却也拿这两队人没有办法。连锁反应也就此开始,随着右翼阵势混乱,中部、左翼对抗隋军抢滩的高丽士卒也开始被波及。

麦铁杖和孟叉都是老于行伍的宿将,见状立时提振士气,带领亲兵向正面之地开始扑杀,滩头阵地立刻有了空间,本被迟滞在浮桥上的大批隋军开始登陆。

高丽兵马的变化终于有了滞涩,一点迟疑而已,似是主帅没有想好该不该投入最后的预备队,该投入到哪个方向进行阻拦。

可战场瞬息万变,只是这一慢,高丽人整体的反扑便已晚了。

右翼,被撕开的缺口被李昭、李世谟两人的队伍死死撑开,更多隋军的跟进又颇为及时,那缺口在连番打击之下不断的被撕裂,扩大。

左翼、中军的隋军也在步步推进,压得高丽兵马开始后退。

踏下浮桥的隋军不再做什么防御,稍做结阵就是对着高丽兵士展开凌厉的攻势。

在人数和地利上,隋军正在一点点的掰平劣势。

因李昭和李世谟所部的搅乱,高丽兵士尤其是右翼兵士大多阵型混乱,此时被持续不断的隋军援军冲击,已有崩坏之势。

拔胡康恼怒道:“让重骑上,让重骑去冲阵!冲散左翼那队隋兵!”眼见区区百人的隋军竟是扰乱了整个高丽阵线,拔胡康已是焦急万分,只想拿出底牌决一死战。

乙支文德却把他拦了下来。

“不!等等!”

乙支文德叫停了拔胡康的命令,他一边观察战局一边冷静道:“城主,不能再打了。隋蛮子军阵严整已在滩头站稳了脚跟,此时源源不绝,重骑冲阵也已无济于事。现在我军当务之急是后撤……”

“后撤!?”拔胡康大怒道:“现在后撤就是溃散,要死多少人?”

乙支文德毫不退让,与他对视道:“一万、两万?死伤多少都无妨!保留主力,退回辽东城!辽水天险已失,下一步就是守住辽东城。城主,莫忘了此战之要,是层层抵抗,迟滞隋军!”

拔胡康气得胡须乱颤。他心底知道乙支文德所言不错,可就这么任由大军溃败,任由他麾下兵士惨死,他却仍旧难以下定决心。

可乙支文德并未留给他思考的空隙,眼见拔胡康还在迟疑,他当下便越俎代庖下令道:“下令,全军后撤!退守辽东城!”

拔胡康目眦欲裂,指着乙支文德却到底没有骂出口来。这个所谓的谋主,此时竟是夺了他的军权?

传令兵和旗令兵不疑有他,接令后立刻开始传信。鸣金声叮叮的响了起来,还未接战的高丽后阵、重骑预备队立刻转向后撤,勉强还能维持军阵。

前方已与隋军接战的军阵则立刻乱做一团,有的茫然无措,有的则掉头就跑。

乙支文德拉着拔胡康的胳膊道:“城主,得罪了。某且护送城主归城,但请安心,我不会进入辽东城。辽水天险失守,我会去联络大对卢,请他再发援兵增援。还请城主务必坚守!”

“哼!”拔胡康冷哼一声,掉头便走,自有亲兵为其牵引战马。溃败之势已成,此时再去与乙支文德较真实属不智。况且,几人早已经商议过各种情况的应对。

只是他们没能想到,这阻击隋军的第一战,竟是败的这般迅速。

临走前,乙支文德下意识回马眺望了一眼,看了看还在高丽围攻中不动如山的隋军小队。他眯了眯眼,最后打马离去……

李昭所部处在围攻之中,根本看不到什么战场局势。只是发觉不知从何时起,他们面临的压力登时消减了大半。原本四面八方扑击而来的高丽人后继乏力,对他们阵势的冲击愈发无力,最后竟是忽然散开,正面之敌稍稍对峙之后立刻向远处跑走。

李昭和他麾下的其他兵士都有些发愣,他们看着这些高丽人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饶是军阵严整、变阵转换出色,可在四面八方的围攻下,刚刚他所部也阵亡了十余人,有近乎同等数量的兵士受伤,眼见也是危局。

可一眨眼,对手竟然就撤了?

打赢了!?

等李昭反应过来,吹响竹哨变阵时,高丽人已与他们脱离了接触。李昭眼见麾下兵士大多疲惫不堪,难以继续追击,便干脆放缓了速度。

李世谟所部很快追了上来,他们尚有余力,两部兵马合兵一处作势向东追了追。

其他隋军则已完全变了阵型,缀在高丽兵马身后开始追杀。这些隋军大多开始拼抢首级,留在地面上的高丽人大多已成了无头尸体。

兵败如山倒,高丽人此时能做的只是竭力奔逃,趁着隋军马队尚未渡桥,尽快赶回辽东城。

至于原本的辽水大营,此时已无人关注。负责驻守的高丽兵士倒还有些意识,在逃亡之前放了一把火,可到底准备不足,被追赶而来的隋军轻易扑灭。营帐、粮草、辎重缴获不少。

眼见隋军已有轻骑参与追击,李世谟和李昭所部便寻了一处空地,避开大路,稍作休整。

李世谟抹了一把脸上混杂着血汗的水渍,他露出一口白牙,对李昭兴奋道:“贤弟,贤弟!某等赢了!大胜!哈哈哈,此战你我立下大功了!先登之功啊!”

李昭跟着附和了一番,但心中却并未如何激动。

对他而言,做好了准备,实践中做了校验,得到了预期的结果,这不过是顺理成章而已。可以高兴,但却不必过于兴奋。更何况,这一战,他的部下死伤不小,他暂时还是没做到立刻从生死相关的情绪中快速抽离。

但李世谟说的不错,此战他是立下大功的。加上之前揭露浮桥尺寸的事情,按照杨广之前的德行,这一次不该亏待他才是。

这般算,总归是距离自己的目标更进一步了吧?

抬头看看天色,刚刚的战争不知不觉竟已是过了快一个时辰。此时日照当空,一队队整军严密的隋军正大踏步的走过浮桥,踏着满地鲜血、残肢向东而行。

自奇袭武历逻后,隋、高之间的第一战,隋军大胜。

“禀陛下,此战共杀敌万余人,高丽溃兵主力已逃入辽东城,少数贼兵绕城继续东逃。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已率兵封堵城邑四门。”

杨广渡河后,斛斯政很快将战报整理完毕并做禀报,也又一次赢得了杨广的嘉奖。

这一战的结果很符合杨广的预期,这让他对自己的指挥能力也愈发自信。扫视了一圈还在打扫战场的诸多兵士,杨广问道:“先登众将士如何?”

“麦将军受了些轻伤,其他众将士大多都在休整。先登几队兵马伤亡约有两成,部分落水者还在施救。”

杨广闻言点头,这些损失不大,也很让他很满意。此战算是一场大胜,而且于仲文也封堵了辽东城四门,接下来只要攻下辽东城,大军就可以稍作休整了。

趁着心中满意,杨广当即决定定下封赏。这一次,他并未再与臣公商议。所谓的“选曹七贵”到底不过是他的臣子,他们手中的权限也到底不过来自他的授权。

而只要他想,作为皇帝,他随时可以自己来行使这样的权利。在当今的朝堂上,无人敢于置喙。

对斛斯政交代了杨广安排下的几个赏格,其他事宜自然丢给下面官吏落实。杨广催马向前,赶去探望麦铁杖。麦孟才等三子追随在皇帝身侧,一同前奔。

“自古征伐,皆以勇士为先,以功勋为尚。朕承天命,统御万方,近者征讨高丽,诸将士奋勇当先,披坚执锐,斩将搴旗,威震海内,朕心甚慰。今特颁旨,以彰其功,以励将士。

“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英勇绝伦,智勇双全,于阵前屡建奇功,所向披靡,实为朕之股肱,国家之栋梁。兹晋封麦铁杖为宿国公,赐金千两,锦缎百匹,以旌其勋。望卿再接再厉,为国尽忠,不负朕望。

“虎贲郎将孟叉,武艺超群,忠勇可嘉,于战阵之间,身先士卒,屡克强敌,功勋卓著。特晋升孟叉官爵一级,并赏银五百两,以资鼓励。望卿秉持忠勇,护国安邦。

……

“左亲卫李世谟,立先登之功,其勇可嘉,其志可勉。特擢李世谟为奋武尉,赐铠甲一副,良马一匹,以彰其勇。

“守义尉李昭,立先登之功,治军有方。今擢李昭为绥德尉,并赏银一百两,以慰其劳。

“至于其余参战兵士着兵部详加核查,按功行赏,务使劳者得其报,功者受其赏。

“朕知,国之兴亡,系于将士。望尔等继续秉持忠勇之心,恪尽职守,保卫疆土,以安万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