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城中的守将姓史,生性谨慎。
虽说李昭带着皇帝签发的诏令北上,可他却无论好说歹说,就是不肯放李昭所部入城。但一应军需供应却也丝毫不打折扣。
好在,李昭本就没有对南郑城动歪心思,至少现在没有。
故而,他在南郑城下磨磨蹭蹭待了十多天,彻底歇足了精神。
为此,他给南郑城里送了五六个不重样的借口。作为益州行台,关中有数的援军主帅,现在的李昭有资格任性。
当第十三天到来时,李昭终于等到了变化发生。
陈兵永丰仓东原的关中大军终于动了。
只是最后的结果让李昭稍有些意外。
五万多人的关中府兵并未全军向北,进抵河东。反倒是有两万多人分兵向东,在宠玉的带领下去驰援了洛阳。
剩下三万部队则是在霍世举的带领下开始渡过黄河。
李昭的消息滞后了一天方才到达,张亮对此颇为惭愧。李昭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言及会扣罚张亮三个月的俸禄。
虽然他也知道,此时张亮做的已算不错,不论是太原还是洛阳,消息的搜集递送在这个年月都很艰难。
可毕竟是在打仗、创业,李昭不会去主动放松对麾下的要求。他给了张亮极大的支持和扶住,所以他现在只认结果。
第一封消息来自洛阳,在洛阳城外的李密又将回洛仓夺回了手里。
在先前大败,自己也险些身死的戏码过后,伤势稍有好转的李密便演了一出“王者归来”。
瓦岗军在他的布置下凶悍反扑,在平乐园与洛阳军大战。段达不愧段姥的威名,再一次被打得掉头逃跑,洛阳大军溃败。回洛仓再次易手。
洛阳城陷入了拉锯。
远在江都的杨广不清楚洛阳局势,可近在关中的隋朝将帅军官却不会不知。
此时他们已是洛阳仅有的援军。想来,宠玉和霍世举合兵后在永丰仓驻扎如此之久,就是在等待大兴城中的决策。
最后的结果,便是他们将本就不多的兵力一分为二,既救洛阳,也阻李唐。
这对李昭来说倒是无所谓,他只是要给李唐南下多加些阻碍。虽然不如五万府兵来的境况艰险,可也足够了。
霍世举在度过黄河抵达河东后,想来他们会去河东城与大将屈突通会合。在屈突通有了三万生力军后,他也已经有了与李唐的一战之力。
只是苦了李密老哥,好不容易夺得的优势,两万关中生力军一到,他怕是又要面临洛阳新的一轮反扑。
另一封信报说的便是李唐,让李昭有些意外的,信报中说这一次是李建成与李世民携手攻下了西河郡。
堪称兵不血刃。
两个少年将军抵达西河城后既没有趁乱夺门,也没有劫掠百姓。相反,所有滞留城外的百姓若想入城,唐军一律放行,任凭去留不论男女老幼。
这在战时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要知道,西河郡粮草充足,放进这些百姓并不会起到消耗作用。相反,那些丁壮男子一旦入城就将被守将征召,成为日后的城防力量。
可李世民兄弟二人便这么做了。
更让李昭感到震惊的是,这两个年轻小将还上演了堪称演义的戏码。
两人不带随从、不带盾牌,甚至于不穿铠甲,径自走到了西河城下,高声向西河军民喊话。争取西河投降。
看到这,李昭骤然闭了眼睛,深深吸了口气。
原以为二凤已经是人中龙凤,这李建成居然也这般才气纵横?受累于后世的影视剧,他一直以为兄弟俩一开始便是互相提防,李建成志大才疏。
这般看来,刻板印象是该早早调整掉。
李昭重又看向信报,果然不出所料。兄弟两人这番剖肝沥胆,西河上下早已归心。守将郡丞高德儒算是隋皇死忠,号召全城要誓死抵抗,眨眼就被部下偷袭擒下,最后被公开处斩。
西河郡易手,李唐南下了太原南下的钥匙。
怪不得,在大兴城做出东援洛阳的决策后,他们还是保留了三万主力进发河东。
不过这样一来,自己的机会也就到了。
李昭放下信报,立刻招来张亮。他与后者密谈许久,张亮随即匆匆离开军营,只带十余个随从向北而去。
随后,李昭复又将李袭誉唤到近前,多番嘱咐后,后者孤身进了南郑城。
安排妥当,李昭召集各路将帅。
此时,苏定方、罗士信、秦叔宝、王隆四员大将俱在左右,麾下是六千来自邛都夷部的黄蛮精兵。这支部队现在还挂着隋皇杨广的名号在北上驰援。
窗口期已经开放,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
在向南郑城征兆了粮草、民夫后,李昭所部拔营启行,沿褒斜道北上。
过褒中后,速度不可避免的开始减慢。一路之上,这褒斜道的路途甚至要比金牛道更加艰难险阻。
别的不说,这一路北上全都是在崇山峻岭间穿行,可并非什么真正的路,而是数百里栈道。
这是当年被刘邦烧掉以使项羽掉以轻心的栈道,是韩信暗度陈仓前,迷惑章邯故意明修的栈道。
牵马走在吱呀做声的木板上,李昭回望了一眼蜿蜒绵长的队列。
他此时满心感叹,他不想感叹先民们的勤劳和智慧,只想感叹现在这机会的难得。
从当年穿越后一个处境险恶的商贾之子,到现在自己已是麾下猛将繁多的一方统帅,心境和思考的方向难免会有所变化。
但不变的,始终是自己的目标。
让自己和家人能在乱世中活下来,这事已经做的很好了。接下来,就是尽己所能,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现在,老天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
褒斜道自古险要,只消关中方面派几个人烧毁几十里栈道,都足以将他的六千精兵阻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数月之久。
既然已经天赐良机,那便去拼一个未来吧。
李昭跺跺脚,感受着脚下木板古道的坚实,随后继续向北行去。
与此同时,同样得到了消息的李渊正式在晋阳置大将军府。
任命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温大雅为记室。
封世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辖左三统军由他;封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辖右三统军归他,二人各置官府僚属。
任命柴绍为右领军府长史,刘政会和崔善为、张道源为户曹,殷开山为府掾,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王长谐、姜宝谊、阳屯为左、右统军,其余的文武僚佐都按照才能授予官职。
随后,新晋的大将军李渊率领李唐主力离开太原,前往西河与两个儿子会和。
在夺取了西河路口后,他要去争一争关中了。
太原城下,李渊抚着新晋司马刘文静的后背高兴道:“我这两个儿子确是将才,哈哈哈,今后俱都以此用兵,天下可横行也!”
刘文静对此极为认同,附和李渊说了不少话。只是字里行间,他更多透露出的是对二公子,而今的敦煌公李世民的赞叹。
李渊面色愉快,与刘文静相谈甚欢。可当稍稍离开人群,刘文静稍稍走神后,李渊的脸色便飞快沉静下来,旋即又恢复如初。
他对刘文静嘱咐道:“康鞘利带着始毕可汗的书信而来,我们也得给予始毕可汗回信。肇仁,这件事便拜托给你了。”
在前次突厥劫掠晋阳后,李唐不得已与突厥签订了城下之盟。秉承直接隋朝的理念,始毕可汗参照刘武周、梁师都旧事,接纳了李唐的和议。
这一次,更是派遣高官带着千匹战马和亲笔书信而来,以示礼遇。礼尚往来,李唐需要给予始毕可汗足够规格的回应,而且需要和对方敲定今后合作的模式。这个任务,落在了刘文静的肩上。
刘文静闻言点了点头,随后又有些迟疑对李渊道:“明公,这突厥此来带了好马千匹,何故只买了五百?那另外五百……是否某等凑钱也买下来,今后征战必有大用啊!”
李渊摆手笑道:“勿需如此,胡人马多、贪利,他们会不断送马来的,咱们届时岂能都买下来?买的多了,这始毕怕是就要变脸了。
“他不知晋阳虚实,以为我与那刘武周都是穷困之人,我少买的原因就是示穷。且大战未起,此番南下也不急用,先压压价。诸君皆奉我为主,岂有令诸君买马的道理?”
刘文静闻言叹服,与这位大隋国公相比,自己等人所思所想,到底还是有些偏颇。
回答完了刘文静的问话,李渊方才交代了刘文静此行的任务。
“胡骑入中国是大害,百姓将遭大难,怕是难以存命。我之所以请君北上联络突厥发兵,是为了以突厥名义震慑刘武周。否则大军南下,难保这个小人不会在背后下手。
“切记,此番北行,只消相请突厥数百人即可。万万不可让突厥多来。”
刘文静长揖行礼,随后跨马而去,临行前复又对李渊拱手道:“明公宽心,文静必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