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像一个孤独的呐喊者,在黑暗的朝堂中发出微弱的声音,却无人回应。
因为此时的贾似道可以说在朝廷上那是呼风唤雨,甚至连皇帝也要对他礼敬三分。
再加上文天祥虽然之前是状元,但是之后马上又回家去守孝三年了。
因此这次重回朝廷后,只是给了他一个闲差。
而他的才华和抱负也差不多就此埋没。
毕竟他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过于渺小了。
因此在之后的十几年里,文天祥的仕途也如同在暴风雨中的小船,漂泊不定。
这期间他断断续续地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等官职,可每一次任职的时间都不长,短则月余,长则半年。
而在这些职位上,他就算想为百姓做些实事,为国家的稳定贡献力量,也很难。
比如在瑞州知州任上,他看到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
于是,他积极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努力恢复当地的经济和民生。
为此他还深入民间,切实的去了解百姓的疾苦,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他的治理下,瑞州终于渐渐有了一些起色,当地百姓们也是对他感恩戴德。
然而,朝廷的腐败和权臣的打压,让他无法真正的将自己的理想完全付诸实践。
刚做出一点成绩后,他就被调动。
同样担任江西提刑时,他秉持公正,对待案件一丝不苟。
每一个案件他都亲自审查,为那些蒙冤的百姓平反昭雪。
他不畏权贵,对那些违法乱纪的官员也是绝不姑息。
但也正因如此,他的行为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忌恨和排挤。
在朝廷中做尚书左司郎的职位上,他积极参与朝廷政务,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但这些建议却被那些只图私利的官员们视为眼中钉。
他们联合起来,处处为难文天祥,使得他的政令难以推行。
再加上,文天祥又因看不惯贾似道的所作所为,直言讥责了这位权臣。
但贾似道这种权臣又岂是善罢甘休之人,他直接利用自己的权势,对文天祥进行了多方位的打压,最终导致文天祥被罢官。
这这样的打击,对于文天祥来说尤为沉重。”
“罢官!!哎!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啊!
当一束光照进了黑暗的铁塔里,让里面的肮脏与罪恶暴露无遗,于是这束光便有了罪。
这简直就是朝堂的真实写照啊,也是历史中总是出现的轮回。”
“没错!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很多很多次,比如有着之前的屈原贾谊,后有范仲淹,再有文天祥!
而文天祥他也深知朝廷的腐败已经深入骨髓,可自己却又无力改变这一切。
在这宦海浮沉的过程中,文天祥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悲愤。
他常常在深夜独自叹息,为国家的命运担忧,为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而痛苦。
他看着那些奸佞之臣在朝堂上横行霸道,自己却只能在孤独的角落中眼睁睁地看着,那种无力感如同绳索一般,紧紧地束缚着他。”
司马听到这里,颇为不忿!
皱着眉头,愤愤地说道:“这贾似道实在是可恶至极啊!朝堂本应是为国为民之地,却被他弄得如此黑暗,妥妥的亡国之相啊。”
阎老也是一脸惋惜:“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被这等小人所压制,实在是令人痛心。如此贤才不能为国家所用,南宋的未来确实堪忧啊。”
“这官场的腐败,就像毒瘤一般,侵蚀着国家的根基。
文天祥虽有才华和抱负,但在这浑浊的环境中,想要有所作为,难如登天。”
葛老也是摇了摇头。
“确实,这个朝廷负了文天祥啊!
但是即使面对如此境地,而文天祥也被罢官,但他的心中还是从未放弃过对国家的责任。
虽然他身在民间,依然关注着国家的局势。
他眼睛中看到了百姓在战乱和苛政下苦苦挣扎,他心中的怒火也燃烧得更加旺盛。
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沉沦下去,国家还需要他,百姓还需要他。
于是他开始在民间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共同探讨救国之策。
他和这些志同道合之人都意识到了朝廷的腐败已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他们唯有唤起民众的力量,增强国家的军事防御,才有可能抵御蒙古军的再次进攻。
于是,文天祥开始在民间宣传抗敌思想,鼓励百姓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
他四处奔走,呼吁人们重视军事训练,储备物资。
甚至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组织了一些地方武装力量,以备不时之需。”
“等等?云小友,你说他自己组装地方武装力量?”
“对!他确实组织了!但是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百姓,是为了抵抗蒙元大军!
这种情况如果放到现代,肯定是吃花生米的下场,但是在古代有不少这样的场景的。”
听到云峰的这样解释,阎老这才放心了。
如果古代有过不少这种事情,那问题还好。
而且这不是组建私军,而是一支为国为民的义军。
虽然这种做法一定会遭到朝廷的针对打压,但是也一定会受到民间的一致好评的。
“虽然文天祥武装的这些力量与朝廷的军队相比微不足道,但这是他在困境中能为国家做出的最大的努力了。
因为他相信,只要人心还在,国家就还有希望。
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他遭遇了许多困难和阻力。
比如一些地方官员担心他的行为会引起朝廷的不满,对他进行百般阻挠。
也有一些人对他的号召置若罔闻,这一部分人看得很清楚,他们认为南宋的灭亡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因此不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但文天祥并没有放弃,他以自己的坚定信念,感染着身边的人。
要说文天祥能不能看出南宋会被灭亡?
那是肯定能看出来的,毕竟以他的学识和智慧,这点说不定他看的比其他人更加清楚。
但是让他眼睁睁的看着南宋就这么灭亡,他又做不到。
因为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接受的思想不允许他这么做。
就像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样,他难道不知道汉朝确实走向陌路了吗?
当然知道。
但是他还是想要尝试一番。
而文天祥,也是一样,他想救国,他想匡扶朝廷,匡扶社稷。
因此他时常对身边的人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家园被敌人践踏,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捍卫我们的尊严。’
而他的话语,也如同黑暗中的火炬,照亮了一些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