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
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 > 第29节 建设新军队2

第29节 建设新军队2

加入书架
书名:
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
作者:
飞星骑士
本章字数:
6026
更新时间:
2024-06-11

第029节 建设新军队(2)

现代战争,打得就是后勤。军队强大的作战能力来源于强大的后勤保障,因此后勤保障部队也是东北军眼下很需要加强的。除此之外,张学良还额外命令秘密地建立数支特种部队、狙击手部队、侦察兵部队,并普及全军,这些规模不大的部队将是以后的战争中的一支奇兵。在真正地掌管了东北军后,张学良通过切身体会总算逐渐领悟了一个后世众多军事爱好者们的普遍疑问:为什么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不像德军苏军那样组建狙击手部队?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子弹不够。历史上,在抗战的前几年,中国军队每年自己生产和进口得到的子弹数量约为2.8亿发,在美国参战后是3亿多发每年,按照当时中国军队的数量一般在300万人左右来计算,每个中国士兵每年只能得到100发子弹。可以想象,在抗战期间,中国军人就靠着这么一点弹药去抵抗日军,是多么的不容易。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战斗时的子弹不够充足,更严重的是,中国军队的新兵们根本就没有子弹去进行战前训练。抗战时期,一个中国新兵最多用五发子弹来学会怎么开枪,然后就去上战场了,因为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子弹让中国新兵成为合格的射手。如果训练时把子弹打光了,那上战场就没有子弹杀敌了,但训练时子弹不够,士兵们上战场根本没有能力准确地射杀日军。在后世,很多纸上谈兵的愤青们常常自作聪明地抨击抗战时中国军队的表现如何如何无能,还说为什么中国军队不训练大量的狙击手上战场。道理就这么简单,因为狙击手是高级兵种,培训一个优秀的狙击手,起码需要上千发子弹进行训练,当时严重缺乏子弹的中国军队根本就玩不起。有些网络写手写主角穿越到抗战期间后如何大快朵颐地消灭日军,根本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按照那样不把弹药当回事的战争手段去进行战争,即便把蒋介石本人也逼着去造子弹,中国每年的子弹生产量也根本武装不了一个军。而日本军队每个士兵的射击训练则是200发子弹每个月,使得日军的射击能力远远高于中国士兵,因为日本士兵是用子弹堆起来的,射击准确性非常高。在抗战期间,很多中国军队的战役都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战役后期,中国士兵们的枪膛里没有子弹了。有时候,中国军队一个师被一个大队的日军追得到处跑,其实也是很无奈的,也是因为没有子弹了。一个中国士兵上战场后,身上就几十发子弹,如果像抗战神剧里那样不停开火,打不了几分钟就要熄火了。常德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抗战期间单次战役消耗子弹最多的一次,整个战役消耗子弹2000万发,把中国军队的库存子弹给打掉了一半。后世的人看前人,总是自作聪明地指手画脚,那是因为后人不理解前人的无奈和辛酸。如果抗战期间的中国军队能拥有美军那样的后勤弹药供应能力,那中国军队的杀敌战果也绝不会输给美军。东北军创建狙击手部队,也遇到了这个问题。简单地说,张学良若要养一个团的狙击手,那就要拿出可以供应一个军的子弹来供应给这些狙击手。因此,虽然东北军有自己的兵工厂,但狙击手部队也养不了太多,仅仅一个团而已。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武器装备优劣程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用血肉之躯去抵挡钢铁战车,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代价太大。杀敌一千自损一万的胜利其实不是胜利,而是一种悲哀。虽说军队打仗不能全靠武器装备,德国著名的“军神”汉斯·冯·塞克特将军也曾说过,“先进的装备能够战胜人的血肉之躯,但无法战胜不朽的精神”,但是光靠着精神意志去打仗也就成了二战中日军高喊万岁冲向美军火力网的那种愚蠢行为了。一支军队,既要拥有先进强大的武器,也要拥有钢铁般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才能战无不胜。此时,张学良接收的东北军工业基础可谓是相当不错,由于张作霖的重视,东北军工业已经拥有亚洲数一数二的军械生产能力,每天的军火产量可以武装一个营。此时东北的大型兵工厂共有两座,都位于沈阳,一座是在原奉天军械厂基础上扩建而来的“奉天兵工厂”,另一座是在原奉天修械司基础上扩建而来的“奉天迫击炮厂”。在陶治平、李宜春、韩麟春、杨宇霆等东北军工专家的苦心经营下,这两座兵工厂无论是规模还是生产力,都位居亚洲之首。奉天兵工厂占地4000亩,所有机器设备都进口于日本和德国,厂房设备和机器工具由丹麦文德公司承办,兵工厂内部共分为无烟火药厂、枪弹厂、枪械厂、炮弹厂、机器厂、发电厂、火炮厂、火具厂、铸造厂、制酸厂、冶铁厂、木工所、火工所、盐素电解所、硫酸所、硝酸所、炸药所、印刷厂、黄铜抽伸所、兵工学校、炮兵射击场、工人俱乐部、工人医院、工人宿舍等部门场所,可谓分工明确、一应俱全。而杨宇霆在1924年接手奉天兵工厂担任该厂督办后,更加是把这座兵工厂建设得如火如荼,发展得日新月异,管理得井井有条。此时的奉天兵工厂,拥有机器8000多部,制备电机4台,并具有各种检测仪器,全厂职员人数达1000余人,工人1.8万余人,卫兵1300余人,同时又重金聘请了日、德、奥、俄、捷、瑞典等外籍兵工专家三十余人担任兵工厂的工程师和指导专家。此时,奉天兵工厂已是全中国乃至全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兵工厂。该厂每年能生产大口径火炮150多门、炮弹20万枚、步枪6万支、子弹1.8亿发、轻重机枪1000多挺,还能制造口径100毫米以上的火炮,甚至口径240毫米的重型榴弹炮。整个兵工厂耗资惊人,光是建设费用加起来就达3亿银圆,每年的开支更是达到五百多万元。另一个东北的大型兵工厂奉天迫击炮厂位于沈阳的东北军军事要地北大营附近,全厂职工有1400多人,主要生产迫击炮、火炮、炮弹等重武器。全厂月产火炮80门、炮弹4万发,每月的经费达到十万元以上。此时东北军的兵工厂所生产的步枪主要是韩麟春设计的、仿照捷克毛瑟98/22式步枪的“辽十三年式步枪”(1924年开始生产的),该枪的性能算是中上等。奉天迫击炮厂在1922年就能生产迫击炮和炮弹,比汉阳兵工厂都要早一两年,生产出的迫击炮是仿英国斯托克斯式的,因为奉天兵工厂的总工程师是英国人沙顿,这种迫击炮是1926年定型的,因此被称为16年式,性能十分优良,射程远、威力大,每门迫击炮还随带中型的火炮牵引车一辆、弹药车一辆,每辆弹药车可装载10发炮弹。这种机械化的先进程度连此时的关东军都比不上。东北兵工厂是此时国内唯一能生产加农炮的兵工厂,也是最早实现了机枪和榴弹炮量产的兵工厂。此时在东北军的军械库里,光是沈阳地区的几个军械库里,就有步枪10万支、各种轻重机枪2300挺、火炮600多门、各式迫击炮2000多门。由此可见,东北军的家底有多厚实。毋庸置疑,张作霖留给张学良的东北军工业基础是非常雄厚的,不需要张学良白手起家。但张学良并没有满足现状,决定再接再厉,让东北军工业的生产力更上一层楼,同时让东北军工业的制造能力也突飞猛进。杨宇霆是这方面的人才,因此张学良任命他为东北军工业总监和东北兵工厂总督办,全权负责此事。张学良要求杨宇霆,在东北现有军工业和兵工厂的基础上,在沈阳保留一座规模中等的综合性兵工厂和一座军械维修厂即可,再在黑龙江省境内也建立一座规模中等的综合性兵工厂和一座军械维修厂,因为辽宁和黑龙江在以后都会是前线,兵工厂自然不能建在前线,只需在前线建立一两座兵工厂用于战地救急即可,真正的军工业和兵工厂,肯定是要建在后方腹地。此时的东北四省,也只有吉林省能称为张学良的后方腹地了。因此张学良命令杨宇霆,将奉天兵工厂和奉天迫击炮厂的大部分人员和设备都迁到吉林省境内,并进行扩大建设,把东北各地零散的军工业作坊都合并进这两个兵工厂内。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