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下午3:00左右,外公外婆要告辞回家。
贺叔一个电话,司机再次赶来,先送外公外婆回家。
下午4:00左右,司机又把朱琳的爸妈送回家。
贺叔和秦姨两口子是在家吃完晚饭才回去的。
晚上,一家人收拾完毕,季宇宁和朱琳来到自已的新房。
这屋和父母的卧室隔了一个长长的过道,再加上客厅,所以关上门倒是很安静的。
“阿宁,这一卷胶卷全都拍完了吗?”
朱琳指着书桌上的一台相机,问道。
这台相机跟海鸥4型120双反照相机,从外表上看,非常像,不过相机上的标志是德国禄来。
而且这台相机上面的各种零件显得非常的精致,明显就能看出在工艺上和海鸥相机的不同。实际上海鸥120双反相机可以算作这台禄来120相机的简化版。
这可是季宇宁他们家用了不少年的老物件了,是季宇宁他父亲在50年代买的。
没想到这些年经历过抄家以后,还能留下来。
季宇宁原本想婚礼的时候,去借一台相机,结果他父亲不知道从哪儿拿出来这台相机。
这让季宇宁还挺惊讶,这台相机季宇宁小时候就玩过,对它很是熟悉。
他在婚礼上拍了很多照片,基本上都是一家一家的合影,可惜这时候没有那种自动拍照功能,没有办法让所有10个人合影。
另外,还拍了他婚宴上的那些菜,特别是那道冬瓜菜,还有他刻的那些喜字儿,这都需要记录在他人生的历史上的。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朱琳也很喜欢摄影。对这台照相机也特别喜欢。
“嗯,最后剩的几张,我又给你拍了几张特写。待一会儿,我把胶卷取出来,明天就可以去冲洗了。
可惜这个120相机最多也就16张照片,要是135的就好了,能拍36张照片呢。”
季宇宁又指着放在相机旁边的4本存折,说道:
“这4本存折,阿琳你来保管吧。”
今天贺叔和秦姨来参加婚礼,也给了季宇宁3300块钱。
这真是把他和建国建军同样都看成亲儿子了。
当然,他父母见到建国建军,也得是同样的待遇。
这样季宇宁结了一次婚,三个爹三个娘给的钱,加起来就有小1万块钱了,再加上他这两个月挣的小5000块钱,他基本上已经是一个半万元户了。
这个身家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富豪了。
这个身家,现在基本上可以说是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了。
4本存折,三本写的是季宇宁的名字,一本是阿琳的名字,那是阿琳她父母给他的3000块钱。
“阿琳,你看,这个书桌里有一个暗层,这个暗格设计的特别巧妙,一般普通的木匠,或者古董商,根本就发现不了。
原来抄家全都抄走了,后来,这个桌子和其他家具发还回来,里面的东西还都在,没丢。
这4本存折就可以放在这个暗格里。
这样保险。
另外,咱们要把这4本存折的储蓄所,还有日期,存款人姓名,金额,这些都记下来,用咱们俩才知道的字记下来。
省得到时候丢了麻烦。我们还可以去开户的储蓄所挂失。”
这年头,国内的银行就一家,都叫人民银行。还没有商业银行的概念,甚至还没有中央银行的概念。
取钱是凭着存折,再加上工作证。
所以这里面的疏漏很多。
前世,国内实行身份证制度是从84年初开始的。离现在还有将近7年的时间呢。
“哎,对了,阿宁你去文化部,闹了半天,原来是贺叔说的呀。”
下午大家聊天的时候,季宇宁跟贺叔秦姨说起来,他十一以后要去文化部报到的事。
贺叔当即就说了,这是他跟文化部的黄部长打电话的时候提了一句。
他和秦姨都觉得季宇宁在电影院工作,那真是有点儿浪费了。
所以季宇宁他老爸当时的判断,是一点儿都没错。果然就是和他贺叔有关。
“嗯,秦姨说,贺叔对我回来分到电影院挺不高兴的,他说我爸有点儿太书生气了。自已儿子的工作都管不了,还是我妈靠着关系弄到电影院的。
正好贺叔跟那个黄部长很熟的,是老战友了。黄部长当纵队政委的时候,贺叔是纵队政治部副主任。两个人的关系很好。
我的事儿,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吗。”
又说了一会儿话,到了该休息的时间了。
关了屋顶上的大灯,只留下书桌上的台灯,今天台灯上也罩上了喜罩,红色的灯罩里射出暧昧的光。
这光映在架子床上,嗯,这很有点儿红烛昏罗帐的感觉了。
今天是俩人的第3次了。
两人完全是敞开心扉,尽情释放。
一而再,再而三。
季宇宁感觉到仿佛两个人的身心都融化在了一起一样。
这时,他真正感觉到了,自已的生命中多了另外的一半。
正在季宇宁这整整一天都是陶醉在温柔乡里,不问世事的时候。
在外面,在国内的文学圈里,他的名声再一次大振。
10月1日,在京城和沪上分别发行的京城文艺和上沪文艺,同时在头条上,出现了季宇宁的名字。
京城文艺和上沪文艺虽然不能跟现在的国刊人民文学相比,但也差的并不多。
因为京城文艺最早的主编是老舍,而上沪文艺的主编是巴金。
人民文学的第一任主编是茅盾。
这三位主编,在华夏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一样的。
因此他们担任主编的这三份文学期刊杂志也都水涨船高,地位自然是不同凡响的。
能够在京城文艺和上沪文艺上发头条的作家,每每都会引起文学界的关注。
而在同一时间,在这两本杂志上都登上头条的作者,这是历史上头一次。
当人们看到这位创纪录的作者的名字的时候,发现居然是季宇宁,是前一段以歌曲和诗歌出名的那位季宇宁,那位上个月刚以诗歌登上人民文学头条的诗人,那位被人民日报头版称为诗人歌唱家的季宇宁。
很多人都在心里说,没想到这位诗人歌唱家,居然还会写小说,而且小说的水平之高,完全不在他的诗歌之下。甚至感觉还要更好了。
因此,这一期的京城文艺和上沪文艺的销量都是大涨。
尤其是上沪文艺作为1977年第1期复刊号在沪上地区的销售极为火爆。销量也达到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
上沪文艺所有的编辑都没有想到,他们的复刊号会如此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