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77年,娶了女儿国国王
回到1977年,娶了女儿国国王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回到1977年,娶了女儿国国王 > 第23章 约稿

第23章 约稿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到1977年,娶了女儿国国王
作者:
季宇宁
本章字数:
4210
更新时间:
2024-11-20

8月27日,周六。

今天季宇宁准备一天都在家写东西。

昨天他送朱琳回去的路上,朱琳说今天她中午要回家。所以今天他也不用去协和医科院的南门站班了。

昨天两个人已经商量好了明天周日他上门的时间。

朱琳说他妈妈已经准备了好多好吃的。就为招待他这个初次上门的未来女婿。

这让季宇宁紧张中还带着更多的期待。

上午,家里的电话少有的响了两次,居然都是找他的。

先是一个从上沪打来的长途电话。

电话里传来的是一个略带苍老的女同志的声音。

虽然带有明显的沪上口音。但说话却非常的干脆利落,带有一股女人少有的刚强劲儿。

对方先介绍自已是上沪文艺杂志社的副主编,姓茹,草字头加如果的如的那个茹。

茹主编在电话中介绍,原来的上沪文学杂志即将在10月份复刊,并在10月份出第1期复刊号。

复刊后的上沪文学也将改名为上沪文艺。

她正在为复刊号组稿。

她说她在8月份的诗刊上看到季宇宁写的七首诗,他认为水准非常高,她非常惊讶季宇宁写诗的天份。

所以非常希望季宇宁能为即将复刊的上沪文艺投稿。

这实际上就是茹主编电话中向他约稿。

这让季宇宁拿着话筒的手都有些抖动,他没想到自已这么快就会被杂志社主动约稿。

前一段他去人民文学杂志社上门投稿的时候,刘建青副主编也希望他以后多投稿。当时季宇宁其实也并没有把它看成是杂志社的主动约稿,他觉得那更多的还是人家见到他之后的当面客气罢了。

约稿是只有知名的作家才能够享有的待遇。如果你答应了人家杂志社的约稿,那到时候是要向人家交稿的。

他记得前世作家余华在写了很多年的短篇小说后,有一天他收到了几家杂志的约稿信,他就把杂志社的约稿信平铺在他父亲面前的桌子上,他爸问他什么意思。余华说这意味着你儿子真正出名了,是有名的作家了。

季宇宁在电话中赶紧允诺将会向上沪文艺投稿,不过他说自已也同时在写小说,已经有两篇小说被人民文学终审过稿,所以他也希望向上沪文艺投稿小说。

这当然让电话对面的茹主编更加高兴了。

季宇宁在通话中,也用沪上方言和对方沟通。他说他曾在苏省插过队,所以会说那一带一些地方的方言。

放下电话,季宇宁的心里仍然还有些激动。

他知道这位茹主编是谁了,这就是写百合花的那位女作家。这可是一位很有名的女作家。

来自前世的他自然也知道上沪文艺在文学界的地位。

上沪文艺的前身就是上沪文学,这家杂志创刊于1953年。1953年1月至1959年9月,刊名为文艺月报。1959年10月至1963年12月,改称上沪文学。1964年1月至1966年5月,与收获杂志合并,刊名为收获。后来上沪文艺一直有着‘小收获’之称。

所以,收获和上沪文学是属于同根并蒂,缘分深厚。

1977年10月,上沪文学在沪上老牌文学刊物中率先复刊,主编仍是那位巴老爷子。

彼时那十年的影响尚未肃清,上沪文学的编辑们认为旧的刊名仍然存在风险,反复讨论后定刊名为上沪文艺。

其复刊号上的发刊词称:“鼓励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提倡艺术上不同见解的自由争论。我们首先要求作者创作出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作品来。”

所以上沪文艺对于文学作品的宽容度还是很高的。

季宇宁记得,前世在1979年1月,上沪文艺又改回原名上沪文学,后来就一直沿用下去,直到季宇宁穿越的时候,也没有再改名。

就在季宇宁还在想着为上沪文艺投稿哪一篇小说的时候,上午的第2个电话又来了。

这次的电话是本市来的电话,是京城文艺打来的电话。

对方同样也是个上岁数的女同志,自称是京城文艺小说组的组长,叫周艳茹。

她来电话的目的同样也是约稿。

她说季宇宁投给京城文艺的两篇散文已经过稿被采用。这两篇散文主要写的是季宇宁在插队中的生活,她认为写的非常有特点,非常出色。

她希望季宇宁能够继续为京城文艺投稿,另外她还有一个想法,京城文艺准备搞一个知青生活的专刊,希望季宇宁能为这个专刊继续写一些关于知青生活的散文或者小说。

所以她觉得季宇宁最好近期能够来编辑部一趟,大家面谈一下。

季宇宁想了想,当即就答应下来。他下午有时间,他和周组长约好,今天下午就过去。

在他的眼中,京城的文学刊物中,京城文艺是仅次于人民文学的一家杂志社,它和人民文学的关系也有点像上沪文艺和收获的关系,而京城文艺的地位,似乎还要高于上沪文艺,毕竟京城文艺可是在京城的。

在家吃完午饭,他就骑车出门了。

京城文艺是在西长安街7号,电报大楼的后边,就是京城文化局大院里。

季宇宁顺着长安街一直骑到文化局大院,然后按照周组长电话里的指点,找到院里东侧的一个孤零零的小楼,这个楼看起来很有年代感,据说是以前40年代日军驻北平广播电台的所在地。

进入小楼,顿觉逼仄,而且楼里面光线很差,黑不隆冬的。

三拐四转,终于找到了京城文艺的编辑部。

他见到的京城文艺第1个工作人员是一位身量挺高的女同志,20多岁,可能比他还大上几岁。

这位女同志自称叫章德宁,就是季宇宁那两篇文章的责任编辑。

她自然知道季宇宁要来,很热情的请他稍坐一会儿,说周组长那里正好有一位投稿的作者正在谈事情。

又聊了几句,章德宁拿出季宇宁那两篇文章的稿酬单。

季宇宁接过来一看,脸色顿时不虞。

稿酬单上的数字应该是改过的,改之前的数字是按照稿酬标准千字4元计算的,而改动之后的数字是按照千字5元计算的。

这个稿酬标准实在是有些低了,低于季宇宁的预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