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三百年
清史三百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清史三百年 > 第84章 英国对华 “炮舰政策”

第84章 英国对华 “炮舰政策”

加入书架
书名:
清史三百年
作者:
林源生
本章字数:
3498
更新时间:
2024-11-20

话说在道光十四年,也就是 1834 年的时候呀,广州那边的中英贸易可出现了新情况。以前一直垄断对华贸易的东印度公司,这下可不再是一家独揽大权啦,好多 “自由商人” 都掺和到这中英贸易的买卖里头来了。

在当时的英国呢,有两拨人和这对华贸易关系老密切了。一拨就是搞鸦片生意的那些人,另一拨呢,是像曼彻斯特、格拉斯哥这些新兴城市里,和对华贸易沾边的工业资本家、航运资本家、进出口商人和银行家等等一帮人。

对于后面这拨人来讲呀,把英国制造的那些玩意儿卖到中国去,再从中国倒腾丝茶回来卖,这可就是他们赚钱的路子,也是他们能成为正儿八经近代资产阶级的一个标志呢。他们心里那叫一个着急啊,就盼着能把英国的产品一股脑儿地卖到中国去,好给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打开一片大市场。

他们当中有些人那想法可美了,琢磨着把美国产的棉花运到曼彻斯特做成衣服,然后全让中国人穿上。还想着要是能打破东印度公司对茶叶的垄断,那英国人喝茶的量就能翻上一倍呢。

可哪能想到啊,这英商在中国做买卖的路,那是一点儿都不好走哇。从道光十三年到道光十七年,就这么几年的工夫,英国的商号从 66 家一下子就涨到了 156 家。英商把大量的茶丝和其他中国货都给运走了,这下可好,那些货的价格就蹭蹭往上涨;可反过来呢,他们出口的好多东西价格却一个劲儿地往下降。最让英商头疼的就是英国棉布出口,老是不稳定,只有偷偷摸摸走私到广州和其他地方的棉布,才能不亏本呢。

其实早在贸易开放之前呢,东印度公司就说了,中国商人开的 “公行” 可真是中英贸易的一个大麻烦。要是英国商人自已搞私人贸易自由竞争的话,那反倒更有利于中国的行商垄断市场了。到时候中国商品要么价格涨得更高,要么就是质量变差了可价格还不变。这样一来,英国制造的那些东西可就没一点儿好处了,根本就卖不出去呀。而且就广州那么一个通商口岸,货物进口的时候税还收得特别重。特别是北方那些需要毛棉纺织品的地方,英商想去做买卖,连个机会都没有哇。所以呢,英国要是想搞自由贸易,就得把中国的 “行行制” 给取消掉,还得和中国签个通商条约。可这些事儿,中国人哪能愿意干呀。

等贸易开放之后呢,这中英贸易的情况呀,让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和那些 “自由商人” 觉得,英国的工业品进不了中国市场,全怪中国政府就开了一个通商口岸,还定了那么多严格的要求。他们就把做买卖碰到的这些难题,全都怪到清政府的贸易限制政策上了,觉得要想打开中国市场,就得把这政策给砸了。于是呢,不管是鸦片贩子还是其他那些利益集团,都纷纷上书求英国政府动武,要把对华贸易的那些障碍全都给清理干净。这么一来,英国的 “炮舰政策” 就这么出台了。

道光十四年十一月的时候,有 64 个在华的英国商人给英国国王上书了,说要挑个合适的人当全权大使,再带上一支厉害的武装力量,把中国全部沿海的贸易都给封锁了,逼着中国政府答应他们的要求。

到了道光十五年,之前搞过间谍航行的胡夏米,把自已侦察来的那些 “成果” 都交给了外交大臣巴麦尊,还提了建议说:“我有两个办法,一个呢,就是用武力把过去的损失都给找补回来,保证以后做买卖顺顺当当的;另一个呢,就是把所有政治关系都给断了,代表也都撤回来。咱们之前搞了不少不彻底的恐吓行动,中国人在单纯谈判里肯定不会让步的,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所以咱们不得不动手啦。” 胡夏米还进一步给出了一整套打中国的作战方案:“依我看呀,好的策略加上猛的行动,只要一小支海军舰队就能搞定。我觉得最好从英国派个大使来,跟印度舰队的海军司令一起干。武装力量可以有一艘主力舰、两艘巡洋舰、6 艘三等军舰、34 艘武装轮船,再带上 600 人登陆,里头炮兵得多弄点,再配上必要的陆地上的活动就够了…… 一开始打仗的时候,就封锁沿海,在广州、厦门、上海、天津这四个主要港口附近,用小型舰队守着…… 这么干的结果,肯定能把中国海军打得没面子,还能把几千只当地的的商船都攥在咱们手里。” 后来鸦片战争的时候,胡夏米这方案就成了英国侵华计划的蓝本。

在和对华贸易有关的各个利益集团一起呼吁下,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那可是铁了心要为推进英国在中国的利益负责呀。他们觉得只有用大炮和军舰才能改变中英关系的局面,要在人多地大的中国给英国资产阶级弄出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大市场呢。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