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封建时代的改革家,好多人马上就会想到王安石、张居正。像王安石的 “青苗法”,张居正的 “一条鞭法”,那可都是为了国家好、百姓好的好办法。
可遗憾的是,这些好政策在推行的时候,遭到了士绅阶级的强烈反对,最后没办法,只能是人一死,政策就废了,让好多人都觉得可惜得不行。
从这就能看出来,自上而下的改革要想成功,那得有强硬的权力支持才行。所以在封建时代,很多成功的改革都是皇帝亲自推动的。就比如说雍正,他大力推行的好多改革政策那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靠自已一个人的力量就把大清的根基给打实了。
其中有个特别出名的政策叫 “摊丁入亩”,这可不得了,彻底改变了中国古代延续了两千多年的赋税体系,那真是从古到今都少见的大变革。
不过呢,这个政策一实施,雍正可就跟士绅们对上了,被他们使劲儿地抹黑,这一黑就是上百年。那到底啥是摊丁入亩呢?为啥士绅们因为这个就闹翻天了?
咱们先说摊丁入亩是啥。简单来讲,就是把丁税平均摊到田地里,以后朝廷收税就看田地有多少,这其实就等于变相地把丁税给废除了。那啥是丁税呢?这丁税说的就是古代的 “人头税”。
要搞明白摊丁入亩,就得先清楚古代的人头税是咋回事,咋收的,还有为啥雍正要改革这个。
在封建时代,农民交税那是主力。从汉朝开始,朝廷对农民收税主要就分两类,一个是地税,一个是人头税。
地税好理解,就是按照一家种地的收成来收税,像历史书上说的 “三十税一”“十五税一”,说的就是地税。你想啊,农民就靠种地挣钱,所以地税就跟现在的所得税差不多。
那人头税呢,是按照一家里成年男人的数量收,跟家里收入多少没关系。比如说汉朝的时候,人头税是每人每年交一百二十钱,穷人家和富人家都一样,交多少就看家里男丁有几个。
雍正为啥要改这个税制呢?他就是想给老百姓减轻负担,也让国家能多收点税。他推行摊丁入亩,就是因为这丁税太不公平了,甚至都影响到国家发展了。
国家收税,本质上是财富的调配,应该跟收入、家产挂钩,有钱的多交,这样社会才能稳定。可古代这丁税,明显不合这个理,时间长了就成了社会的大毛病。
古代王朝为啥会灭亡?很多都是因为财富分配不均,土地都被少数人占了。这些问题为啥不好解决?丁税就是个重要原因。
按理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能不卖肯定不卖。可农民种地靠天吃饭,赶上灾年没收成,这赋税就能把人压垮。地税跟收入有关,灾年可能就不用交了。但丁税可不行,每年必须交,还是朝廷强制的。好多农民交不起丁税,只能把地卖了,最后啥都没了,有的连饭都吃不上,活活饿死。
雍正早年被康熙派到各地去查看,对民间的苦处那是知道得清清楚楚。废除丁税的想法早就有了,所以他一当皇帝,马上就开始推行 “摊丁入亩”。
再说说这 “摊丁入亩” 是怎么落地的。好多人以为这政策是雍正想出来的,其实不是。这是另一个有名的改革家,明朝的首辅张居正弄出来的。
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的时候,弄了好些辅助政策,“摊丁入亩” 就是其中一个。可惜张居正一死,他的改革都没了,像 “摊丁入亩” 这种阻力大的政策自然也留不下来。
清朝入关后,满人不太懂怎么治理,就照着明朝的制度来,税法也一样。
可时间长了,丁税的坏处又出来了,康熙后期,土地兼并、隐瞒户口、逃荒的流民这些问题又出现了。
康熙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对土地兼并的问题特别在意。可一时间他也没想出好办法去掉丁税,只能先想个临时的办法。
康熙五十一年,朝廷下令说从这时候起,人头税固定了,以后新增的人口不用交税,这多少给老百姓减轻了点负担。但这也就是治个标,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实行的时候还遇到好多困难。
康熙五十二年,有个叫董之燧的御史,翻明朝的书找到了张居正的 “摊丁入亩” 办法,献给了康熙。康熙一看,高兴得不行,觉得这是能救急的好办法。
但康熙年纪大了,治国就想求稳,只在广东和四川试着推行 “摊丁入亩”,看看效果。
雍正一即位,马上向全国下命令,说以后各省都得实行 “摊丁入亩”,不能打折扣。这么一来,困扰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的丁税可算是彻底没了。
“摊丁入亩” 推行起来可不容易,就算有雍正坚决的支持,也花了差不多五十年才彻底弄好。可以说,“摊丁入亩” 能实行,清朝三代皇帝都出了力。
虽然康熙和乾隆也帮了忙,但后世的历史学家还是觉得雍正的功劳最大。因为在推广和落实这个政策的过程中,雍正起了关键作用,付出的努力比他爹和他儿子都多。
“摊丁入亩” 刚提出来的时候,朝廷里反对的声音可多了,这些问题基本都是雍正解决的。这政策在全国推行的第一站是直隶,这可是京城附近的重要地方,如果这儿出问题,政策可能就推行不下去了。
直隶的那些士绅地主势力大得很,明着暗着都在对抗。雍正就派了自已信任的李维钧去办这个事。
在李维钧的认真工作和雍正的坚决支持下,“摊丁入亩” 在直隶成功推行。
在直隶成功以后,朝廷里反对的声音慢慢少了,雍正这才在全国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推行。
再说说那些地主士绅为啥要抹黑雍正。
改革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肯定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这些人就会拼命反对。
雍正推行的 “摊丁入亩” 对老百姓那是真好,能让他们负担轻很多。可对士绅地主来说,那可太糟糕了。
以前丁税是按人头收,大部分都是老百姓交。现在制度一改,丁税跟土地面积挂钩了。
清朝八成以上的土地都在贵族士绅手里,他们就得交更多的税,等于是富户帮穷人交税,他们能乐意吗?
而且雍正推行 “摊丁入亩” 的时候,还弄了 “士绅一体纳粮” 和 “火耗归公” 的新政策。
“士绅一体纳粮” 把读书人千年来的特权给取消了,他们当然受不了。“火耗归公” 把衙门的灰色收入给弄没了,官员也不能随便剥削老百姓了。
这些旧的利益群体就凑到一起,想办法阻止新政推行,让雍正的改革失败。
问题最严重的是在江浙一带。一方面这儿是士绅集团的大本营,他们有办法折腾。另一方面,这儿离京城远,有些人就觉得皇帝管不着,胆子就大了。
“摊丁入亩” 在江浙推行以后,好多地方都有人抗议。《清史稿》里就写了:“蛊惑百余人,齐集巡抚衙门,喊叫阻拦摊丁。”
这么大的动静,浙江巡抚法海吓得不行,还跟朝廷说能不能缓缓。可雍正那是多强硬的人啊,哪能退缩,马上就派了得力的李卫去浙江处理。
李卫有雍正给的权力,到了浙江就放开手脚推行 “摊丁入亩”。
士绅们组织抗议集会也没用,李卫根本不给面子,敢抗议就直接武力镇压。
这些以前威风的旧势力在李卫面前没办法,只能看着 “摊丁入亩” 在江浙全面推行。他们心里气啊,就使劲编瞎话抹黑雍正,说他这不好那不好,甚至说他杀了自已的母亲和弟弟,到处传这些谣言。
不过他们这小把戏也就骗了一阵子,现在大部分人都觉得雍正是大清最棒的皇帝。
雍正连着推出 “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 这三个政策,效果那是特别好。在他的努力下,康熙末年那种快要不行的局面彻底变了,国家的根基稳得很。
“摊丁入亩” 实行以后,老百姓的负担轻了,对人口增长帮助特别大。从公元 1661 年的 1913 万人,很快就增加到 1790 年的 3 亿多人。
这里面虽然也有其他政策的作用,但 “摊丁入亩” 是关键。因为丁税没了,老百姓能放心生孩子,也不用瞒报户口了。
同时,因为 “摊丁入亩”,土地兼并的问题也得到了控制。士绅们买地的积极性不高了,买得多交税就多。
而且 “摊丁入亩” 推行以后,也没有像有些大臣担心的那样国家税收少了,反而是成倍地增加。
雍正刚即位的时候,国库里就 800 多万两银子,朝廷办事都困难。等他统治快结束的时候,不到十年,国库里就有 6000 多万两了,这改革的效果谁都没想到。
可以说,就是因为雍正攒下这么多钱,大清才有了 “康雍乾盛世”。要是没有雍正这么能干,就乾隆那大手大脚、浪费钱的样子,清朝可能都撑不到 19 世纪。
这么看,雍正推行的 “摊丁入亩” 真是对现在、对以后都有好处的好政策。要是没有他的坚决和努力,大清的老百姓哪能从士绅的剥削里喘口气啊。
可惜的是,雍正的改革得罪了士绅官僚,他们黑了雍正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