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三百年
清史三百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清史三百年 > 第2章 萨尔浒之战

第2章 萨尔浒之战

加入书架
书名:
清史三百年
作者:
林源生
本章字数:
7376
更新时间:
2024-11-20

到了 1616 年,努尔哈赤觉得时机成熟,他心里想着:“咱不能一直这么没名没分的,得建立个自已的国家,让子孙后代都有个依靠。” 于是就在这一年,他正式建立了金国,史称后金,自已称汗。

他把自已的政治理想跟大伙一说:“咱们要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不再受欺负,人人有地种,有饭吃。咱们还要有强大的军队,让谁也不敢小瞧咱们!”

建立金国后,努尔哈赤可没闲着。他忙着制定各种规矩,把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他让手下的人去开垦荒地,种粮食,还鼓励大家发展手工业,做买卖。

在军队方面,他更是下了大功夫。挑选强壮的小伙子当兵,严格训练,还给他们配备好的武器。

努尔哈赤常常跟身边的人说:“咱们金国虽然刚建立,但只要咱们齐心协力,不怕吃苦,总有一天能称霸天下!”

有一天,努尔哈赤把一群将领都叫到了大帐里。

努尔哈赤一脸严肃地说道:“诸位兄弟,咱们和明朝的这一仗,是不得不打啦!”

将领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个满脸胡子的将领粗声粗气地问:“大汗,明朝那么强大,咱们能行吗?”

努尔哈赤眼睛一瞪:“咋不行?明朝现在就是个空架子,咱们怕啥!咱们女真的勇士啥时候怕过?”

另一个将领凑过来:“大汗,那您说说咱们咋个打法?”

努尔哈赤走到一张大大的地图前面,用手指点着几个地方:“咱们兵分几路,一路从这边冲,一路从那边打,让明朝的军队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众人围过来,盯着地图,频频点头。

努尔哈赤接着说:“咱们女真的骑兵那是一绝,速度快,冲击力强。到时候就像一阵风一样冲过去,杀他们个片甲不留。还有啊,后勤方面可不能出岔子,得保证粮食、武器都能跟上。”

将领们纷纷拍着胸脯保证:“大汗,您就瞧好吧,咱们绝对不含糊!”

努尔哈赤大手一挥:“好!咱们这次一定要打得明朝知道咱们女真不是好惹的,为了咱们的土地,为了咱们的妻儿老小,都给我拼命干!”

四月,一切准备就绪,努尔哈赤下令伐明,正式发出伐明通告。这通告写得那叫一个慷慨激昂,努尔哈赤历数明朝对女真的种种不公和欺压。

1.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

2.明虽起衅,我尚修好,设碑勒誓:“凡满汉人等,毋越疆圉,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故纵,殃及纵者。” 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此恨二也。

3.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逾疆场,肆其攘夺,我遵誓行诛;明负前盟,责我擅杀,拘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挟取十人,杀之边境,此恨三也。

4.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

5.柴河、三岔、抚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众,耕田艺谷,明不容刈获,遣兵驱逐,此恨五也。

6.边外叶赫,获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臣,遗书诟詈,肆行陵侮,此恨六也。

7.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我自报之,天既授我哈达之人矣,明又党之,胁我还其国,已而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掠。夫列国之相征伐也,顺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何能使死于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还乎?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初扈伦诸国,合兵侵我,故天厌扈伦启衅,惟我是眷。今明助天谴之叶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为剖断,此恨七也。

以上便是努尔哈赤著名的 “七大恨”。

首先,它是一种政治宣传手段。通过列举对明朝的怨恨,努尔哈赤为自已起兵反明赋予了正当性和正义性,能够凝聚女真各部的力量,激发他们对明朝的仇恨和反抗情绪,从而团结众人跟随他作战。

其次,“七大恨” 反映了女真族与明朝之间长期积累的矛盾。这些矛盾包括领土争端、经济利益冲突、民族尊严受损等,通告使得这些问题被明确提出,为女真族的抗争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再者,它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权威。让女真族以及其他周边部落看到明朝并非不可挑战,为后金的崛起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舆论环境。

最后,“七大恨” 也标志着努尔哈赤正式与明朝决裂,开启了双方长期的军事对抗,对明清之际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明朝万历年间,抚顺城一直是明朝在东北的重要边城。这可是个在东北挺重要的地儿。

这城呢,建在一片挺宽敞的平地上。四周那城墙又高又厚,全是大石头和大砖头砌起来的。城墙上还有不少瞭望塔和射箭的小孔,就是为了防着敌人来攻。

城门口又大又气派,每天早上一开门,那叫一个热闹。城里头的街横竖交错,到处都是铺子。卖啥的都有,吆喝声不断。各地的买卖人都在这儿做交易,有从中原运来的漂亮丝绸、好喝的茶叶、精美的瓷器,也有咱本地的皮毛、治病的药材这些特产。

城里的老百姓日子过得还算安稳,有在城外种地的农民,辛辛苦苦种出不少粮食;有在作坊里干活的工匠,精心打造各种家什;还有在书院里讲学的先生和读书的学生。

可谁能想到,后来明朝不行了,女真那边崛起了。努尔哈赤带着后金的人就盯上了这抚顺城。

有一天,天气阴沉沉的,后金的大军呼呼啦啦就朝抚顺城来了。城墙上的明朝士兵吓得心里直扑腾,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准备打仗。

努尔哈赤先派人进城劝降,想让守将投降。可那守将挺有骨气,就是不干。

这下就得打啦!后金的人架起云梯就往城墙上爬,城上的明朝士兵拼命射箭。但后金的人不怕死,一个劲儿往前冲。最后城门被后金的攻城家伙给弄破了,后金的人一下子就冲进了城。

这一冲进来,城里可就乱套了,喊杀声、火烧的声音到处都是。

抚顺城沦陷这事儿,就像一颗重磅炸弹,把明朝朝廷炸了个底朝天。万历皇帝在宫里听到这个消息,那是暴跳如雷,把身边的太监宫女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朝廷里的大臣们也都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有的大臣扯着嗓子喊:“这还得了,必须马上出兵,把后金那帮子家伙狠狠收拾一顿,夺回咱们的抚顺城!” 有的则小心翼翼地说:“皇上,出兵这事可得慎重啊,不能莽撞行事。”

最后,朝廷决定派杨镐当统帅,带着大军去征讨后金。这杨镐啊,想了个四路进兵的战法。他让猛将杜松率领一路兵马,当作主力,从西边进攻;让马林带着一路,从北边挺进;李如柏领一路,从南边杀过去;刘綎则带着最后一路,从东边压境。

先说这杜松,那可是个急性子的主儿。他带着队伍,一路急行军,恨不得马上就冲到后金的地盘,把敌人杀个片甲不留。他手下的兵也都是气势汹汹,觉得自已这一路肯定能旗开得胜。

努尔哈赤这边呢,早就收到了消息,知道明朝要来四路进攻。他可一点儿都不慌,召集了手下的将领们商量对策。

努尔哈赤说:“明朝这次来势汹汹,但是咱们别怕。他们分了四路,咱们就集中力量,各个击破。”

一个将领问道:“大汗,那咱们先打哪一路?”

努尔哈赤摸着胡子,沉思了一会儿说:“杜松这一路冲得最猛,咱们就先拿他开刀。”

于是,努尔哈赤安排了人手,在杜松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了重重埋伏。

杜松这边,完全没察觉到危险,还一个劲儿地往前冲。他的队伍进入了后金的埋伏圈,还浑然不知。

突然,后金的士兵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喊杀声震耳欲聋。杜松的兵一下子就懵了,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一出。

杜松倒是个勇猛的将领,他大声呼喊着,试图稳住阵脚,组织抵抗。但是后金的攻击太猛烈了,箭如雨下,后金的骑兵像旋风一样冲进了明军的队伍。

杜松的兵一下子就乱了套,有的想往前冲,有的想往后跑,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再说马林那一路。他走得小心翼翼,速度比较慢。当他听到杜松那边遭遇埋伏的消息,心里就开始打鼓了。他想加快速度去支援,但是又怕自已也中了埋伏,犹豫不决。

李如柏这边呢,一路上磨磨蹭蹭,心里想着保存自已的实力,不想拼命。

刘綎那一路,走得最远,消息也最不灵通。他根本不知道其他几路的情况,还在按照原计划前进。

努尔哈赤这边,解决了杜松之后,迅速调整兵力,转头对付马林。

马林的队伍本来就士气不高,看到后金的大军冲过来,一下子就崩溃了。士兵们四散逃窜,马林根本控制不住局面。

这时候,李如柏听说前面两路都败了,吓得赶紧下令撤退。他的队伍跑得丢盔弃甲,一片混乱。

刘綎还在傻乎乎地往前走,等他发现情况不对的时候,已经晚了。后金的军队把他团团围住

刘綎奋力抵抗,但是寡不敌众,最终战死沙场。

这场大战,明朝的四路军队全面溃败。努尔哈赤的后金军队大获全胜,缴获了大量的武器、盔甲和物资。

消息传到京城,万历皇帝差点没气晕过去。朝廷上下一片恐慌,大臣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而努尔哈赤这边,那是高兴得不得了。他在庆功宴上,对将领们说:“这次咱们能赢,靠的是大家的团结和智慧。明朝想欺负咱们,没那么容易!”

战后,努尔哈赤加强了对占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他把俘虏的明朝士兵进行整编,愿意投降的就留下,不愿意的就放走。

抚顺周边的一些小城池,看到明朝军队惨败,纷纷向努尔哈赤投降。努尔哈赤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

明朝这边,杨镐因为战败被朝廷问责,丢了官职。

老百姓们也都人心惶惶,担心后金的军队会继续南下。

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有马上继续进攻,他知道自已的军队也需要休整和补充。他利用这段时间,发展生产,训练士兵,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

而明朝朝廷呢,还在为如何应对后金的威胁争论不休,内部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努尔哈赤继续积蓄力量,他的目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辽东地区,而是瞄准了更广阔的中原大地。

而明朝,还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这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个开始,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等着他们。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