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秦烟在火炉上焖了米饭,做了一个萝卜丝煮鲫鱼,炒了一个小白菜,俩人味口都很好。
王婆子感叹说平常都是一个人吃饭,没滋没味的,又夸秦烟的手艺好,煎的饼好吃,煮的鱼也好吃。
饭后将她自已编的竹筐和和竹篮子拿了些过来,还不要秦烟付钱。
王婆子的年龄跟秦烟前世妈妈差不多,秦烟也没有想到能和王婆子这么融洽,比跟前世的妈妈关系还融洽。
秦烟手里的钱多了些,这天下午买面粉的时候就买了二十斤,那袁家小子还帮着送了过来。
秦烟说谢谢的时候,逼着自已加了‘俊彦哥’几个字。
秦烟听对方“嗯”了一声,又抬眼看了看她,好像有些意外,最后却什么没说走了。
下午秦烟去市场买了四捆柴花了十二文。
第四日早上,秦烟照例早早开始摆摊,总感觉街角的树下那里站了人,但仔细一看又没人。
然后把这事跟王婆子一说,王婆子就决定改日早些起床,免得让秦烟一个人在外面危险。
天大亮起来的时候,秦烟手脚飞快地准备了八张饼卷好放在一个篮子里,让王婆子先给屠户家里送过去。
对面集市巷子里的谢重华又来买饼,秦烟就主动的跟他打起招呼:“谢二哥,早。”
她想试着转变自已心理上的年龄。
那谢重华一下子就买了四块饼,说是帮另一个衙役带两块。
秦烟也不再单独做早饭,早早地跟王婆子各自吃一张饼。
卖完饼后就去集市上逛一圈,王婆子无事也跟着一块儿去,走到市集的一边,她就将一家卖炭的指给秦烟看,说那就是谢家的铺子。
秦烟抬眼看过去,什么?
她居然看到了煤炭,谢家卖的就有煤炭,好奇心驱使着她拉着王婆子过去,走近一看,真的是煤炭。
那谢大家公子看秦烟对煤炭好奇,给王婆子和秦烟介绍起来:“这是煤炭,比我们常用的木炭经烧,要八文钱一斤。”
八文钱一斤,确实是贵,王婆子感叹着是好东西,又问起谢重祥,“谢大公子,这么贵的炭好卖不?”
那谢家大公子笑着说:“王婆婆,好卖的,这煤炭虽然贵一些,但耐烧很多,而且火力足,烧下来跟我们普通炭的价格差不多的。”
王婆子连连点头,然后才拉着秦烟离开,中午秦烟买了些肉回去与王婆子一起做饭吃,那王婆子也不是小气的人,秦烟买肉她就主动买了菜。
下午秦烟又到市场去瞎逛,她现在无事时都喜欢去集市,希望能在那里淘到宝。
心里还记挂着那煤炭,就远远的看了一眼,不看不知道,一看就见那谢大公子正将卖煤剩下的细灰扫在一堆。
秦烟快步过去,“谢大哥,你把这些东西扫一起,有什么用吗?”
“哦,是阿烟啊,没什么用,买家都只买块状的,这些细粉大家都不愿意要,也不好烧,但卖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些细粉。”
“谢大哥,你便宜把这些卖给我吧!”
最后秦烟用五文钱买了地上那一堆细炭,共有十多斤,才花了五文钱。
回到家里就从后院挖了点黄泥土过来,煤与土的比例为三比一,加水搅拌后用水捏成一个个椭圆形的球,一个一个摆在院子里晒着。
她前世小时候在乡里看到过爷爷做蜂窝煤,最后余下的一些做不起就用手捏成一个个小球也能烧,她现在没有模具可加工,就先捏成拳头大的小球状。
第五天买饼完后,秦烟就立即去检验自已做的小煤球,拿在手上没有散渣,感觉还不错,就将其收在筺子里放在厨房阴处。
到次日早上使用时,就先在炉子下面多放一点木炭,再放上她做的小煤球,真燃起来了。
一个早上也就烧了三个小球,里面的炭粉含量应该只有一斤多一点,跟烧柴用的钱差不多,但是比烧柴方便。
王婆子知道这东西的来历后很是兴奋。
秦烟悄悄跟她说,“王婆婆,千万别告诉别人,不然我们以后就买不到这么便宜的煤沙了。”
王婆子想想也是,立马点头答应,只要她们不说,别人也不会知道,又有谁会搬开他们的锅看炉里烧的什么炭呢?
两人商量着到别处买炭的地方也买一些回来,各处买一点才不招人眼,多积一点冬日里也好过一些。
当天晚上阵阵寒风吹得呼呼作响,到半夜下起了雨来,秦烟想着早上不能卖饼可以睡一个懒觉也好。
只是白天买了五斤菜油,手里的二百零五文钱,家里的米只能做一顿饭,面粉倒还余十多斤,冬天的衣服也还没有,心里记着这些事情,觉都睡得不太安稳。
王婆子是个急性子,不出摊卖饼,吃过早饭就拉着秦烟撑着伞往外面去,一上午两个时辰走遍了县城三个卖炭的地方,花了几文钱弄回来十多二十斤细煤沙。
王婆子人长得高大,力气也大,买得的煤沙都不用秦烟拿,一个人就给提了回来。
通过这一走,秦烟对梅江县倒多了几份了解,除了她见过的芙蓉街和县府路,另外还看到了武进街、青槐街、长华街等几条大街,小巷子也见过无数。
下午雨过天晴,王婆子又从外面弄来沾土,两人捏了半下午煤球,全部摆在王婆子主家的院子里。
看着一院子的成果,俩人相视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