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回府,当晚挑灯夜战,一篇洋洋洒洒近万言的奏简在第二天早朝前送到秦始皇的御案上。
秦始皇深知,当年李斯以一篇《谏逐客书》使自已收回驱逐秦国客卿的成命,避免了一次重大的政策失误,为秦国的统一大业起了巨大的作用。今天的这份奏简必定也不俗。他打开细看,果不其然,但见奏简上曰:
五帝不相互重复,三代不相互因袭,各自都把天下治理得很好,而不是很差,这是因为时代和形势发生变化的缘故。今陛下立大业,建万世之功,当然不是那些迁腐的儒生所能理解的。况且,淳于越所说的夏、商、周三代的事,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当年,诸侯并上,相互争雄,所以才用重金招致游学之人士,为自已出谋划策。今日,天下已经平安,法令出于一流,百姓当家,则致力于农工本业,士人则习学律法。今儒生不学习当今,而效法远古,用来非难现实蛊惑百姓。
臣李斯冒死上言:古时天下分散混乱,未能统一,所以诸侯并起,在舆论上都是称道往古而非难当今,粉饰空言而扰乱实际,而人们又往往以为他们私下所学的这些理论为圣贤之论,并以此来非难圣上所建树的宏图大业。今陛下已兼有天下、判别是非而尊立一帝;而那些乘承儒学的人,却相互勾结,来非难以法学教的制度,闻知有法令颁行,便用他们那套私学来妄加评论。入室则内心不满,出家则街头巷议,以非难主上为名望,以标新立异为高明,煽动门徒群起造谣、诽谤。这种状况如不加以制止,对上则降低主上的权势,对下则使这些人形成党羽。必须严加禁止,以利于国。
臣李斯请求:一、史官所收藏的历代史书,除秦国的史书《秦记》外,其他一律焚烧;二、除博士官因公务上的关系外,天下其他人有收藏《诗》、《书》以及诸子百家著作的,一律要送交所在郡,由郡守监督焚烧;三、有敢于相互谈论《诗》、《书》的,处以弃市;四、有敢于以古非今者,诛九族;五、各级官员有知情不举报的,与违犯此项法今者同罪论处;六、此项法令下达后,期满三十天而不焚烧所藏禁书者,则处以黥面,并罚四年劳役;七、凡属医药、卜盆、种植方面的书籍可以收藏如故,不必焚烧;八、如果有想学律法的人,可以到官府向负责普及律法的官员请教,以吏为师。
李斯的这份上书在驳斥淳于越的同时,一并提出了他起草的具有八条律文的《焚书令》。秦始皇一直在为儒生非议朝政的事耿耿于怀。李斯揣摸圣意,这份上书可谓雪中送炭,令他万分满意。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教。”秦始皇看完这份奏书,想起韩非当年在《王蠹》篇中的这几句话。但是,焚烧天下诗书史篇,毕竟不是一件小事,他完全能够想象到朝臣对这份奏简的态度。所以,早朝时,他对李斯的奏简只字没提,更不敢交付廷议。而是在散朝后,把廷尉蒙毅、御史大夫冯去疾等主要大臣召见到书房,公开了李斯的上书。蒙毅、冯去疾乍见奏简,吓了一跳,直觉告诉他们,李斯肯定是神经出了毛病,否则怎么写出这样的上书呢?冯去疾冲口而出,说:“陛下,焚烧古籍的事万万做不得。真要做了,陛下会让天下人遗憾的!”他的言外之意很明白,始皇帝若要一意孤行,一定会落下千古骂名。蒙毅也参加了昨天的宴会,知道是儒生们的狂妄激怒了始皇帝。但对李斯的奏简他表示坚决反对:“矫枉无须过正。昨天的宴会上,儒生们的确冒犯了圣上和大秦的尊严,臣也是看不下去。但是,陛下不能因为几个狂妄的儒生而焚烧天下古籍。”
两位平时最听话的宠臣都表示坚决反对,而且言辞很不恭敬。但秦始皇似乎早有预料,没有发怒,只是皱眉说:“朕也是委决不下,才召你们来商量。李斯之言也不无道理,让儒生们这样煽动下去,黔首跟着盲从下去,最后会有损朕的威严,动摇国基!”
秦始皇还是偏信李斯。冯去疾只好劝谏说:“凡事都有源头,没有古哪来今?诸子百家有
如河川支流,汇成大海,学术没有思想源头,很快就会干涸而死。”
秦始皇反驳说:“可是,岔路多了羊会走失,学说多了,会让黔首无所适从,不利于社稷安稳。如今,天下统一了,法令出于一统,学术思想也应该统一,这样方能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乱。”
蒙毅摇头说:“天下可以统一,学术思想却不可能统一,人各有志,各有各的想法,说出来方能集思广益,相互补充,为治国者提供最佳的治理方案。单纯使用武力只能适得其反,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
秦始皇有些厌烦,说:“朕以为大秦的法令和制度都是最完美的,不然,怎么会很快统一天下,富国强兵?朕的作为也非三皇五帝可比,不然不会有这样一个真正统一,强大的秦帝国。可是那些愚儒和无知的黔首却怀念古制,以古非今非难朕,朕岂能坐视不理?”
蒙毅、冯去疾不敢再劝。
秦始皇越说越气:“昨天的宴会上你们也听到了。有人攻击大秦的国家制度;有人在批评联刚愎自用,不守祖制,不肯效法古人。可是他们不知道这是朕最公正之处。朕不分封子弟,乃是亲眼所见诸侯并立,战乱不息。中原争战,几百年的战祸难道不是血的教训吗?天下一统,天下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做不好的事。可是那些愚儒只知道穷研古制,就是不肯睁开眼睛看看现实。”
冯去疾、蒙毅看着激愤的秦始皇,一时不知所措。这时,赵高突然跑进来,禀报道:“陛下,刚才郎中令马大人派人说,朝门外聚集很多儒生和百姓,要您亲自去接见。马大人怎么劝他们也不肯离开。”
秦始皇闻听,脸上怒意全消,狞笑道:“这些人是何等的狂妄!冯卿、蒙卿,你们陪联去看看,这可是大秦从没发生过的新鲜事。”
李斯的上书的确太讨人恨了,连他的学生也不能容忍下去。
昨晚,李斯书写奏简时因为情绪激动,竟将所书内容读给前来添加灯油的学生鲁成听了.鲁成吃了一惊,李老师要始皇帝焚烧天下古籍,莫不是发疯了吗?同样是读书人,谁不对那些竹简文字有着很深的感情?鲁成先是劝说,最后跪在地上请求老师不要把奏简交上去。李斯不但听不进去,反而责骂学生多事,把鲁成赶出了书房。鲁成由尊敬而对李斯心生鄙视,便在当晚偷偷逃出丞相府,并把李斯上书始皇帝,将要焚烧古籍的事公布于咸阳街头。
咸阳顿时轰动起来。这可是天下头号特大新闻,人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读书人更是大骂李斯和始皇帝混蛋。
参加昨天咸阳宫宴会的淳于越等儒生得知这一消息后,又惊又怕。显然,李斯的上书与宴会上大家评议朝政有关。李斯卑鄙无耻,挟私报复,竟制造出这种疯狂的上书。儒生们群情激愤,在对李斯进行一番口诛笔伐之后,意识到必须阻止始皇帝批准这份上书。否则,焚毁古籍将是一场浩劫。
淳于越作为这次事件的引发人,理所当然地成了儒生们的首领。于是,由淳于越和几十名博士官领头,几百名儒生,当然也包括咸阳宫宴会上反对淳于越的人,出了博士官驿馆,直奔皇城而来。沿途又有数千名黔首加入,队伍壮大了好几倍,浩浩荡荡,颇有气势。秦始皇由侍卫保护,带着蒙毅、冯去疾和赵高一同登上城楼。往下看,啃,黑压压跪满广场,全是人。他再细看,最前面跪着的正是淳于越和几十名博士官,后面则是七千博士和数千名黔首。淳于越与众儒生看见秦始皇出现在城头,慌忙磕头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秦始皇面含微笑,大声问道:“淳先生,这是摆的什么阵势?”
淳于越仰起头,老泪奔流,说:“臣等是来向陛下谢罪。昨日陛下加恩赐宴,臣等不知深浅,对朝政妄加评议,有损圣上的威严。特来请罪,请陛下发落。”
秦始皇惊奇地说:“诸卿何苦如此。朕当时就说了,言者无罪。朕没有追究谁的罪过,何来谢罪之说?何况,谢罪带这么多人干什么?”·
“他们不是臣等带来的,是一路自愿跟来的。”!“现在罪也谢了,朕也宽恕了,该让他们散去吧?”淳于越却跪地不起,说:“陛下,臣还有话说。”秦始皇说:“有话进宫来说,你先让人散去。”
淳于越犹豫着还没有说话,他身后的儒生和黔首突然雷鸣般喊道:“我等要听见陛下亲口答复,才肯离去。”
秦始皇还不知道李斯的奏书已经泄露,不解地问道:“你们要朕答复什么?”淳于越答道:“传言李丞相上书,要陛下焚毁天下经典古籍,不知是真是假?”秦始皇又是一惊:“你们消息倒是灵通,从何而知?”
“从何而知,对陛下来说并不重要。臣请陛下说明有无此事。”
秦始皇额上青筋跳动:“此事属国家机密,朕不能回答你们。”
淳于越连连叩首,哭谏道:“此事因臣而起,臣罪该万死。但焚毁古籍,阻绝几千年的思想渊源,不但关乎天下治乱,而且祸及子孙后代,臣劝陛下三思而行。”
秦始皇强忍怒气,尽量用温和的口吻说:“朕是天下之主,自会决断。你先带人散去。”
“不,陛下一定要亲口答复不批准李斯的奏书,臣等方能安心散去。”
“对,陛下不答应,我等就跪死在宫门口。”众儒生与百姓轰雷般的声音喊道。
秦始皇怒斥道:“朕说过自有决断,难道你们一定要当面逼朕屈从吗?淳于越,你非议朝政,朕可以不加罪。但是,你现在挟众威胁朕,就是朕不愿意治你的罪,大秦律法也容不得你。”淳于越苦谏说:“臣劝陛下行分封之制,也是为了巩固国本,愿大秦永世安定,传之万世。臣怒责周青臣阿谀谄媚,也是为了陛下能听忠义之言。但没想到……
“朕没有责怪你们,也不曾加罪。你们为什么要得寸进尺?”
“请陛下亲口答复。否则,一旦焚书令下,陛下悔之晚矣!”淳于越備头流血,染红了面前的地面。
“淳于越,你真是不可理喻。朕要回官处理国政,你们爱跪到什么时候,就跪到什么时候吧!”秦始皇一甩袍袖,向冯去疾、蒙毅说,“咱们走,看他们跪到何时。”
冯、蒙二人也不知道如何说服城楼下的儒生,正要陪秦始皇下楼,忽见淳于越从地上突然站起来,大声哭喊道:“此事因臣而起,臣万死难赎其罪。陛下不答应,臣只有一死谢天下了。”话刚说完,口里突然流出大量鲜血,身子摇晃几下,转了半圈,跌倒在地。
“淳先生咬舌而亡了!”淳于越身边的博士官大声喊叫。儒生和黔首闻声一齐拥上去观看。秦始皇看着城下,止住了脚步。显然,他也感到出乎意料。蒙毅、冯去疾慌忙拥着他说:“陛下快回书房,下面要发生骚乱了。”
秦始皇还没有移动脚步,就看到人群轰动,淳于越的尸体被抬了起来。情绪激愤的人们高声叫骂:“赢政,淳先生以死劝谏,你还不该清醒吗?
“赢政,你要是焚书,就会留下千古骂名。”“你是昏君、暴君,连桀纣都不如!“不错,桀纣残暴,却没蠢到烧书的地步!”
蒙毅吓得变了脸色,不安地看着秦始皇,只见秦始皇静听下面的怒骂,额上的青筋不停地抖动着。蒙毅忙劝解说:“百姓人多骚乱就是这个样子,过一会儿就没事了。请陛下移驾。”冯去疾也来相劝。秦始皇突然哈哈大笑,指着城楼下乱哄哄叫骂的人群说:“你们听听,这就是他们阅读古籍的结果,他们也知道有夏桀、商纣,还拿来跟朕比较。”
冯去疾、蒙毅更加心惊。秦始皇反常的表现说明他下面一定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果然,秦始皇的笑声刚结束,便怒吼一声:“虎贲军为何还不行动?”
话音刚落,响雷般的马蹄声从城门两侧响起,黑盔、黑甲、黑骠马的虎贲军突然冲出,他们早已在外围形成包围圈,只等秦始皇一声令下。
正在跪求或叫骂的人们一看不妙,纷纷爬起来,四散逃跑。但是,所有的去路都被虎贲军阻住,几名反抗的黔首被当场杀死,其余人不敢反抗了,乖乖地束手就擒,骚乱很快平定下来。虎贲军都尉向城楼上施礼请旨,问如何处置被捕的骚乱者。蒙毅担心地看着秦始皇,真怕他盛怒之下下令将几千名骚乱者处死,忙进言道:“陛下,百姓是因为相互传言,引起人心慌乱才酿成骚乱,很多人并非真心反对大秦和陛下,还请陛下法外施恩,赦免他们的死罪。”秦始皇看了他一眼,半晌才对虎贲军都尉说道:“一般黔首不明真相,可以放他们回去。淳于越已死,不予再审其罪。其余参与骚乱的儒生先行关押,等候处置。”
虎贲军都尉遵命,当即释放了几千黔首,然后押着众儒生、博士,抬着淳于越的尸体从午朝门撤走。
蒙毅放下心来,正要说几句主上圣明宽仁之类的话,却听秦始皇说道:“蒙卿、冯卿,你们可以回府了。朝政的事,朕自有决断。”
冯、蒙二人陪秦始皇下了城楼,只好施礼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