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朕若记得还需问你?”
李福全急忙跪地,恭敬回答。
“官家,大唐自太宗陛下离世后,先是高宗李治继承大统,后有武后称帝并改国号为周。
其间虽有开元盛世的昌盛,却也遭遇安史之乱,从而致使大唐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直至朱温篡唐,大唐就此终结。”
稍作停顿,李福全接着讲。
“至于咱们这大宋,起始于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迄今已逾百年之久。”
李世民微微点头,眉头依旧紧蹙,再次问道。
“那些原本归属于大唐的江山究竟是如何丢失的?
大宋又为何比大唐少了很多土地?”
李福全咽了咽口水,接着说道,
“官家,大唐江山的丢失,缘由众多。
藩镇势力膨胀,不听中央号令,彼此攻伐,使得朝廷权威尽失。
再加上宦官专权,党争不断,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还有周边外族的不断侵扰,内忧外患之下,大唐终是无力维持广袤疆土。
而后五代十国纷争不断,政权更迭频繁。
到了后晋高祖石敬瑭时,为求契丹援兵,割让燕云十六州,致使中原门户大开,北方防线缺失。
此后中原政权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处于战略劣势。
大宋立国后,也一直未能收复这片要地,因此大宋疆土比大唐少了很多。”
李世民听罢,脸色愈发阴沉,久久不语。
许久,李世民抬起头颅询问李福全。
“那当下究竟是何种状况?
缘何朝堂之上的那些大臣会这般执意要与金人议和。
他们这般卖国求荣,难道就不惧掉脑袋吗?”
李福全哆哆嗦嗦地回答。
“官家,我朝太祖曾有祖训,不得诛杀士大夫。
那些大臣便倚仗此点毫无忌惮。
他们大多只为自身的利益筹谋,全然不顾及国家的生死存亡。”
李世民双目怒睁,双拳紧握。
“简直荒谬至极!
立下这样祖训,岂不成为文人的护佑符?
难道大宋太祖不知文人误国?
祖宗蠢,后代更蠢,猪都比他们聪明。
当皇帝竟给这些文官拿捏,怪不得被蛮夷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听到这话,李福全惊出一身冷汗,一脸不可思议地望着李世民。
官家这是怎么了?
生气起来不止骂祖宗,连自已都骂?
李世民仿若未觉李福全的惊诧。
“朕要废除这条祖训!”
李福全脸色煞白,声音颤抖着劝道。
“陛下,祖训不可轻废啊!这定会引起轩然大波,还请陛下冷静思量。”
李世民猛地一甩衣袖。
“朕心意已决,这祖训若不废除,大宋永无出头之日!”
李福全伏地叩头,额上冷汗直冒,
“官家,此事非同小可,还望官家能广纳群臣之议,切莫仓促行事。”
李世民怒目圆睁,额上青筋暴起。
“广纳群臣之议?
这些文官仗着有祖训,以为朕不敢杀他们。
若再敢阻挠朕攻打蛮夷,开疆扩土。
朕就砍了他们的脑袋!”
李福全吓得浑身颤抖,战战兢兢地说道。
“官家息怒,此举会引发内乱,动摇国之根本。”
李世民冷哼一声。
“哼!若因循守旧,任由这些文官胡作非为,才是真正的祸国殃民!”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神色略显紧张地立于御书房门外。
李福全走了出去,压低声音问。
“小贵子,发生何事?”
小贵子轻声回答。
“回公公!
李邦彦、张邦昌和耿南中三人去了龙德宫见太上皇!”
李福全点点头。
“知道了,退下吧!”
李世民看向门外询问。
“发生了何事?”
李福全走到李世民身旁,小声回禀。
“官家,小贵子说,李邦彦、张邦昌和耿南中三人去了龙德宫。
怕是想要请太上皇出面,阻止种大帅突袭金兵。”
李世民一愣,他们这么快就去赵佶那告状了?
这个赵佶会插手吗?
于是,转头问李福全,
“太上皇对朕如何?
朕又是因何坐上这个皇位的?”
李福全脸色一白,赶忙跪地说道,
“陛下,此中缘由复杂,老奴不敢妄言。”
李世民冷哼一声。
“朕让你说,你就说,朕赦你无罪。”
李福全犹豫再三,才颤声道,
“太上皇对陛下......向来态度不明。
陛下能登上皇位,实乃局势所迫,
太上皇在金人兵临城下之时,匆匆禅位于陛下。”
李世民面色阴沉地冷哼一声。
“哼,局势所迫?怕是他为了自保吧!”
李福全噤若寒蝉,不敢再多言。
李世民思绪瞬间被拉回到当年的玄武门之变。
那时的李渊,迫于无奈才选择退位。
想起当年的这些事情,
李世民一直觉得自已愧对父亲李渊。
而这赵桓的父亲赵佶,害怕成为亡国之君,无法向列祖列宗交代,竟将皇位传给赵桓。
赵佶与自已的父亲李渊相比,赵佶可谓是自私怯懦到了极点。
想到这里,李世民心中五味杂陈。
他心中暗暗发誓,既然命运让朕占据了这赵桓之身。
朕定要改写这大宋的命运,让大宋恢复盛唐的荣光!
……
大宋皇宫,龙德宫中。
赵佶正端坐在书桌前,专心致志地挥笔作画。
耿南仲、汪伯彦和张邦昌三人,静静地站在旁边等待。
赵佶画完最后一笔,轻搁画笔,满意地审视着眼前的画作。
李邦彦、耿南仲、张邦昌三人立刻围上前去,纷纷献上赞美之词。
“太上皇真是画艺高超啊!”
“此画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
“太上皇的才华真是举世无双!”
赵佶微微一笑,这些奉承话,他早已习以为常,但还是享受其中。
赵佶抬头看着李邦彦、耿南仲、张邦昌三人笑着问。
“三位爱卿,恐怕不是单纯来欣赏朕的画作吧?”
“说吧,你们来找朕何事?”
耿南仲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说。
“太上皇,臣等有要事禀报。”
赵佶微微皱眉。
“有何要事不能等明日早朝再奏?”
李邦彦接口道。
“太上皇,此事关系重大,若等到明日早朝,恐怕……”
赵佶脸色一沉。
“究竟是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