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道的父亲大人那回来,我得益不少,看望老爹也是孝心的表现,感觉心情有一股自然的舒畅。临走前他还悄咪咪地说会我的将来再有些准备。
我没有回应,好像很不在意。回来心里有点感动。虽然不知道他会为我准备什么,想来都是为我好的。最难得的是他不会像我师父那样,有时要试探和考验我对他和组织的忠诚度。哎。真的很累。所以我也喜欢长期的待在炼丹炉,干脆不过问任何人事,只和丹炉子每天烧啊烧,烧出来奇奇怪怪的的丸子吃掉。
所以当父亲大人对我唐突的身世问题避而不答,置之不理,我心里是真的也不太在意。反正人的生命又不是这几十年,每次角色变换,来来去去,来来往往的,什么事情也就不用那么较真。尤其是什么过去的事情,活好眼前就好了呗。还非要折腾着让大家难堪不成。多划不来。
执着地弄清楚真相让老人家不开心还是父亲大人开开心心给我更多礼物?我要礼物!
接下来也有件好事,刘姥姥已经帮我物色好二位帮手,就要过来报到了。
我在道观的偏厅里煮着一壶枸杞菊花茶,准备迎接这两位新来的帮手。刘姥姥早就差人来交代过,来的是邻村的一位寡居妇人和一个独身汉子。
不一会儿,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刘姥姥爽朗的笑声:"快来看看,这就是我们的惜春姑娘!真真是这么清净的道观,才配得上我们姑娘这样标致的人呢!"
姥姥真会说话。夸了道观又夸了我,我连忙起身迎了出去。只见刘姥姥领着两个人:一位四十出头的妇人,身材周正,风韵犹存,眼神利落,穿着朴素但整洁;另一位是个三十来岁的汉子,粗壮的身材,长得显老却透着机灵。
"惜春姑娘,这是王妈妈,在村里开过杂货铺,心细如发,会算账。"刘姥姥介绍道,"这位是老张头,修过木工,会些水电,最重要的是为人老实。"
我微笑着请他们坐下喝茶。她记得父亲大人说过,要懂得"察言观色"。于是一边倒茶一边细细观察:王妈妈接过茶杯时动作利索,目光在院子里快速扫过,像是已经在盘算着该收拾哪些地方;老张头则显得拘谨些,双手接茶时还微微发抖。
看来都是比较懂事的人。"两位不必拘束。"我温和地说,"我是新接手这里,也在学习。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这一句话立刻让气氛轻松了不少。王妈妈率先开口:"姑娘放心,我看这院子里确实需要好好收拾。您要是信得过,我可以先帮您整理整理账目,再把各处打扫干净。"
老张头也说道:"是啊,我看西厢那几间房的门窗都有些松动,得修一修。再过些日子下雨可就麻烦了。"
我暗自点头,这两人果然如刘姥姥所说,都有一把刷子。我决定先让他们各自发挥所长:"那就请王妈妈先帮我理一理账目和库房,老张叔去看看需要修缮的地方,列个清单。"
王妈妈眼睛一亮:"姑娘果然明白事理。不过我得提醒您,理账时最好您也在场,这样以后才好交代。"
这句话让我更加欣赏她的稳妥。而老张头则补充道:"修缮的材料我知道哪里买便宜,保证给您省钱。"
我笑道:"好,那就请王妈妈明天上午来理账,老张叔去看看要修的地方。对了,工钱..."
"这个刘姥姥已经说过了,我们都觉得合适。"王妈妈打断道,"姑娘年纪虽轻,做事很有章法,我们也放心。"
我让入画去安排好二人入住了解周边,而后对刘姥姥说:"姥姥真是给我找了两个好帮手。"
刘姥姥笑着说:"姑娘放一百个心。我看人还算准,王妈妈精明但不会坑你,老张头实在,这两人能互相牵制。但凡他们以后有什么事,您尽管找我!"
我低头笑了:"我这不是在学着做事嘛,以后还得多多向姥姥请教。"
刘姥姥欣慰地拍拍我的手:"你呀,比你那些姐姐们强多了,知道虚心学习。行了,我得回去了,你自已多留心,有事就找我。"
"姥姥慢走。"我本要送刘姥姥出门,却被她拉住了手腕。
"姑娘,我看你心里还有话要问。"刘姥姥打量着我的表情,笑眯眯地说。
我犹豫了一下:"姥姥,我是在想,您推荐的人当然可靠,可将来这庙里的事情越来越多,难免还要用人。我该如何..."
"哈哈,就知道你要问这个。"刘姥姥拉着我在院子的石凳上坐下,"你看那院子里的梅树,老枝新芽,新的要长,旧的要养,样样都要用心。用人也是这个理。"
"姥姥您是说..."
"姑娘让我帮你找人,我自然得用心。你想啊,这王妈妈 在村里开了十几年店,日子过得清清白白,老张头帮人修了一辈子房子,从没出过纰漏。我知道他们的底细,也知道他们的亲戚朋友,甚至祖上三代都清楚。这可比你在外头招个素不相识的强得多。"
我若有所思:"是啊,您推荐的人,都是你知根知底的。"
刘姥姥点点头:"但是姑娘,你也要记住,熟人好用,却也难管。这里头有两个门道:一是要把握分寸,既要像刚才那样平等相待,又要保持距离,让他们心里有敬畏;二是要制度先行,规矩要立,账目要清,功过要分明。"
"姥姥的意思是说,用熟人要更加严格遵守规矩?"
"正是。你看我刚才夸你做得好,就是因为你让王妈妈理账时要自已在场。这既是对她负责,也是对自已负责。再比如将来发工钱,也得要清清楚楚,该奖励的奖励,该扣的扣,不能因为是熟人就心软。"
我突然想到什么:"那如果他们将来介绍亲戚朋友来帮工..."
"聪明!"刘姥姥赞许地看着她,"这也是个难处。我给你个主意:立个规矩,谁介绍的人,谁就要负责,出了事要连带处理。这样他们介绍人时就会格外用心。"
我点头:"明白了。用熟人是因为了解底细,好管理是因为立了规矩。"
"还有一点,"刘姥姥压低声音,"熟人之间难免会有一些人情往来,比如过节送礼啊,帮忙说情啊。这些你都得把握好分寸。太冷淡伤感情,太热络又乱了规矩。"
"那该怎么办?"
"你这庙里不是要做些香囊、平安符之类的东西吗?过节时大家都发一样的,谁也不多谁也不少。平时他们要帮衬亲戚,你就按规矩办,该收费的收费,该排队的排队,让他们自已去解释。"
我恍然大悟:"原来管人和修行一样,也要不偏不倚。"
刘姥姥欣慰地笑了:"你能这么想就对了。记住,用熟人不难,难的是在情理之中把规矩立住。"
"多谢姥姥指点。"我郑重地行了一礼。
"我的好姑娘,你和我客气什么。我不过是个帮你打下手的老婆子。"刘姥姥又拍拍我的手,"我走了,你自已慢慢体会。对了,等家里新晒的茶叶好了,我再给你送些过来。"
看着刘姥姥的背影,我若有所思:原来管人也是一门学问,要在情理之中立规矩,在规矩中知进退。这比炼丹时掌握火候还要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