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县令周骞当年赴长安应科举,与卓不浪相识。卓不浪好结识朋友,见周骞温雅和善、深通兵法,便请他去宅中讲论兵法。一连两日,饮酒阔论,好不痛快,两人也渐渐亲熟。后来,周骞经明经科入仕,在洛阳畿县任事,得洛州长史贾敦实赏识。后又经贾敦实举荐任洛阳县令。
卓不浪一路不疾不徐,到县廨已是酉时初刻。衙吏通传后,一名绯袍官员迎了出来,身量不高,方脸、宽额头,一绺短须,正是周骞,只是比之前清瘦不少。
见到卓不浪,周骞黯然的脸上总算绽出些笑意,只是声音有些干涩:“卓老弟,别来无恙啊!”
卓不浪双手拄着手杖,故作老成之态,一本正经道:“不浪一介布衣,衣食无忧,自然是逍遥自在。倒是周兄,身为首善之地的父母官,上忧朝廷、下恤百姓、日渐憔悴啊!”
“五郎又取笑为兄。”周骞轻叹一声,引着卓不浪进了内堂,让夫人陈氏添几样菜,打一壶酒。
近些日子,周骞总是愁眉不展、茶饭不思,今天有心情吃酒,陈氏也略微宽心,忙去吩咐厨娘置办酒菜,内堂只剩下卓不浪和周骞两人。
周骞收起笑容,道:“五郎来东都,也是为了明中堂的事吧?”周骞虽不知卓家与明崇俨的关系,但程进帮明家操办后事,他也是看在眼里。
“逝者已矣,烧香拜祭、聊表哀悼。”卓不浪神态不羁,看不出哀乐:“我这等闲人,就愿打问这天下的怪事、趣事、还有……能让周兄愁容不解的事。”
“早听闻五郎长于断案之道,在长安素有‘侠少’的美誉。京师官署常借重五郎之能断案。不过此案牵连甚广,有司人等避之不及,为兄劝五郎还是置身局外的好。”
“不浪多日不见兄长,心中牵念,前来拜问。只是闲聊叙旧,听听周兄的烦心事罢了,哪里有什么案和局,周兄莫要吓我。”
这时,使女端上一壶酒,给卓不浪和周骞斟满一杯。周骞举起酒杯,和卓不浪连饮三杯。
明崇俨案以来,周骞整日心里惴惴,言行拘谨,生怕稍有不慎便招致祸端,哪敢轻言案情。但卓不浪非朝中之人,也很得周骞信任,借着酒劲,周骞一吐心中怅闷。
周骞治理洛阳县三年有余,洛阳地界上盗匪并不多,杀人案一年到头也就十余件,盗抢杀人不过几件,死者多是富户豪右,官户被盗被杀甚少。这几日,洛州府、洛阳县衙将逃奴、浮浪户、盗匪和江湖帮派全都查个遍,抓了上百人,连有重大嫌疑的人也没查出来。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堂堂四品大臣在家中遇刺,焉能是一般流匪所为?
况且此案有两个疑点,其一,明崇俨修习道术,武功修为不俗,竟然死得无声无息,直至第二天清晨才被家仆发现,行刺之人的武功非同一般,绝非一般江湖中人所能为。
其二,据尸检验状,明崇俨尸体有两处伤,其中颈部的刀切伤,长三寸、深两寸,切口断面平滑、从骨缝间割开,伤口没有血流出。
“伤口不见血?”饶是卓不浪听惯了奇闻异事,也十分诧异。
“没错。”周骞回忆道。发现明崇俨尸体是在明家宅院的内堂,屋内陈设素朴、有些凌乱,有翻找的痕迹。堂中正北是一面屏风,屏风后是卧床。明崇俨仰躺在床上,心口上插着一柄短刀,刀口周围已经被血浸透。脖颈上还有一条长约两寸的刀痕,颜色乌黑,好像凝固的血,但奇怪的是,伤口没有渗出血迹。周骞询问仵作,仵作也连连摇头称奇。大理寺仵作上报的尸检验状上也记明,伤口未见血流出。
“就此两疑点,已可判明,此案绝非一般匪盗所为。”说及此,周骞又猛灌两杯酒,想借酒劲安抚心中焦虑:“朝中上下都明白,明崇俨案极有可能牵连皇家。可有嫌疑的地方,三司不敢查,甚至连提都不敢提。前日,圣上召问案情,三司推说是匪盗所为,这分明是不敢彻查而有心推脱。幸而天后追问详情,三司人等含糊其辞。天后大怒,训斥有司人等查办不力,责令继续追查……”
周骞顿了顿,仰脖灌下一杯酒,接着道:“五郎,此案恐牵连朝中党争,有司人等人人自危,彻查怕卷入党争家破人亡,不查又怕二圣降罪祸不旋踵,根本是无从查办。三司到底是京师官署,如有心推脱,责难洛阳县辖法治不彰以致匪盗横行、误导圣听,恐怕……”
周骞越说越焦躁,眉头已经皱成了一线。卓不浪斟满酒,轻啜一口,没有出声。此刻倾听就是对周骞最好的慰藉。
周骞喝了口酒,稍稍平复后,又接着道:“如今此事凶多吉少。我已写好奏疏,若三司推脱,我便上奏二圣,宁可身陷党争,也不替他人蒙冤获罪……”
卓不浪浅酌轻啜,看似垂目倾听,其实眼神一直瞅着周骞。他已听出周骞言外之意。若二圣追问此案,三司又查不出结果,定会推脱于州县。周骞身为东都县令,上受制于三司和州府,下无处可推脱,一旦天威降临,难保不会有倾覆之祸。唯有直言上奏,禀明案情,或能求得自保。可行此下策,必会得罪太子,躲得过今日躲不过明日,将来下场也不可预知。如今中宫东宫党争不休,与其坐以待罪,不如彻底依附天后,兴许还可以转危为安。况且与大哥卓不黩境况相似,周骞一路升迁,俱是贾敦实向天后举荐,周骞也因此被视为北门学士,本就骑虎难下,现在更是退无可退,不如索性把心一横,无论祸福、追随天后到底。
正说着,使女将饭菜端了进来。一盘羊肉、一盘猪肉、两尾白鱼、还有三碟青菜,又烫了一壶酒。
卓不浪和周骞也有些饿了,两人吃了几口,卓不浪问道:“周兄既然心意已决,不知可查出些眉目?”
周骞放下箸儿,道:“倒是查出些线头,但始终理不出头绪。四郎精于查案之道,不知能否帮为兄参详参详。”
卓不浪依旧一脸不羁,笑道:“喝了周兄的美酒,又岂有拒绝周兄之理。”
其实,周骞从一开始就暗中查访。他深通兵书战策,《孙子兵法》有云“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周骞料想三司极有可能会将此案推脱于盗匪,无恃其推脱,唯有尽快查出证据,证实此事非盗匪所为,方能有所不可攻也。
周骞召集四个头脑灵活、办事牢靠的不良人,每人分些银钱,分头打问,发现案发前和案发当日,太子左卫率府有人进出敦行坊,平日里太子卫率府也有不少人不明缘由地出宫,十分可疑。
卓不浪不露声色,心里忍不住发笑,周骞查出的疑点大多与东宫有关,看来他已认定是东宫所为。这种偏见可能会误导查案方向、有失周全。要勘破疑点,还得暂时放下偏见。
“周兄,心口刀伤如何?”
“我记得尸检验状中说,刀刃刺入极深、力道极大。刀刃卡在胸骨间。切口不齐,有拔刀痕迹。”
“颈部伤口平齐,沿骨缝切开,应是一刀致命,凶手刀法快且准。心口刀伤不齐,刀刃卡于骨缝间未能拔出,极有可能是双手执刀插入,用力过猛,又未拿准部位,连刀都未及拔出,可见刀法平平。这样两个伤口,非是同一人造成。”
“五郎的意思,凶手不止一人?”周骞小心问道,他对武功不甚知晓,自然看不出这个疑点。
“应该不止一人。”卓不浪说得轻描淡写,但十分笃定,“明中堂宅中,可有物事被盗?”
“据管家和仆人反复查看,盗走的物事有赤金走龙三对、兽纹三足金铛一对、莲瓣纹金碗一对、卦纹玉扳指一个、飞天青玉佩一个、书籍两册……”周骞已熟记案情细目。
“周兄可还记得是什么书?”卓不浪唯独对书册有兴致。
“《道德真经》和《金丹炼真法式》。”周骞道:“被盗的都是些便于携带的小物件。凶手盗走这些物件,恐怕只是为了掩人耳目。”
“也许吧……”卓不浪正在思忖,远处一阵凌乱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脚步声是两人,其中一人他已辨出是家仆,另一人自踏入县衙后未曾听过,脚步轻浮,非习武之人。
“周兄府上还有朋友?”
周骞一愣,不明白卓不浪何以突然有此一问。
“看来有人来拜访周兄。”卓不浪笑意不减,但心念急转,他猜想了很多可能,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