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西政听到这话,面上虽依然不动声色,心中却不免无奈。他本以为皇上会因为这些传言对他有所不满,没想到天子竟然是以这样的调侃口气谈论此事,甚至带着几分轻松的玩笑。他心中明白天子对此事的态度,不怒反笑,只怕是因为这些传言让他看到了自已一向严肃老成的老师“丑陋”的一面。
“陛下误会了。” 贾西政不得不将这些情感隐去,端正神色解释道:“臣对她心生怜悯,并无逾矩之心。”
他不能解释这一切是假的,吴江的阴谋在朝中已经有根深蒂固的势力,天子对吴江轻信有加,此事绝不能暴露。他深知此时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隐瞒真相,让所有人都相信这件事是真实的,他又隐隐提到了谢凌月的身世,这一方面是想试探一下陛下如今对谢家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在暗示着,如果将来军中出现了“谢家公子”,大家便不会觉得蹊跷。
皇上果然好奇地问:“心生怜悯?”于是,他小心翼翼地说道:“不敢欺瞒陛下,这位花魁凌月,正是前将军府的嫡女谢凌月。其父虽被判有罪,但子女无辜,臣不忍见她流落青楼,才有心收留。”
皇上听后哈哈大笑,摆手道:“没想到,爱卿竟也是怜香惜玉的英雄。谢云峥违抗皇令、欺君罔上,确实有罪,死不足惜。但他的子女,确实无辜。美人可怜啊,能让我们贾老学究都心生怜悯,看来她的确不负花魁的盛名。”
贾西政听到皇上如此轻松的回应,心中顿时明白,皇上根本没有把谢将军这一案子放在心上。倘若皇上对谢家的案子还存有疑虑,听到提起谢家,恐怕早已勃然大怒。贾西政一方面松了一口气,谢凌月的事情暂时没有引起皇上的怀疑,但另一方面,他也不免感到深深的悲哀。
谢云峥,那个曾经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戎马一生的英雄,为保家卫国,兢兢业业。他忠诚于国家,为守护边疆不惜一切,最终却因挡了吴江的只手遮天掌权之路被污蔑陷害,含冤而死,谢家一门凄惨灭门,而他的女儿如今也沦落至此。
贾西政看着皇上脸上的笑容,心中感到无比的沉重。曾几何时,天子还是那个信任忠臣、虚心求贤的英明君主。而如今,轻信小人、亲近谄媚的马屁精,却疏远了那些真正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大臣。尽管他一向忠于天子,忠君之道早已铭刻在心,但在此刻,他心中不免升起了一丝怨恨。这种情绪如此隐秘,以至于连他自已都未曾察觉。
天子眼中闪过一丝玩味的笑意,轻轻拍了拍桌边,语气依然轻松:“爱卿如此自重,朕自然明白。只是嘛……这些风流韵事,朕偶尔听一听,倒也不失为一桩乐事。”
天子轻笑了一声继续说道:“这可不像您一贯的作风。朝中众人都说你贾丞相一向严谨古板,这次竟为一位青楼女子闹得满城风雨,朕听了也觉得有趣。”
贾西政微微一叹,知道他此刻若过于否认反倒会引起天子的怀疑。他抬起头,语气变得温和,但神情依旧恭敬:“陛下所言不错,凌月……确实让臣动了心。”
天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揶揄的笑意:“哦?原来爱卿也会为了儿女情长动情?倒是让朕意外啊。”
贾西政微微点头,表情带着几分感慨:“凌月小姐的确与众不同,臣心悦她也是事实。虽然她出身青楼,但她命运坎坷却温柔善良,臣对她心生爱慕也是人之常情。”
天子听了,笑容更甚,语气带着几分打趣:“爱卿如此深情,倒是让朕多了一层敬佩之情。原来老师也有这般柔情一面,朕倒是觉得,您这番心意,倒也无愧于人。”
贾西政心中隐隐松了口气,但他清楚,这场戏必须演得完美,不能让天子有丝毫怀疑。他压下心中的焦虑,表面上却维持着从容不迫的神情,继续道:“臣愿意为她担负起责任,不负此情。”
天子轻轻叹道:“老师有情,朕也无意责备,只是此事闹得沸沸扬扬,老师需谨慎处理,莫让人抓了把柄。”
贾西政心中暗叹,依旧恭敬道:“臣谨记陛下教诲,定不让此事有损朝堂名声。”
这一席话让天子心中的疑虑散去,贾西政虽然为保护苏烈继续隐瞒真相,但他知道,自已已经成功让天子相信了这段“情事”。
贾西政在心里权衡再三,终于决定还是主动提一下江南水患的事。这件事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若再拖延下去,恐怕百姓的生命财产将遭受更大损失。他知道此刻提政务可能会引得皇上不快,但为了黎民百姓,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启禀陛下,最近江南水患猖獗,各地官员快马加鞭递上求援折子,请求朝廷派人赈灾……”
没等他说完,皇上便不耐烦地挥手打断他,脸上刚才的轻松笑意已然消散:“政务等上朝的时候再谈吧,朕现在不想听这些。”
贾西政心中一沉,但还是低声道:“陛下,江南灾情严重,若不及时处理,恐会……”
皇上却根本没有耐心听完,语气里满是敷衍:“没什么事你就退下吧,回去多陪陪那位花魁,省得美人儿受冷落,让人心疼。”
贾西政一听,心里暗自叹息一声,果然如此。皇上如今对政务不上心,听到这话,他已知道继续说下去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他只能毕恭毕敬地站起身来,低头行礼:“是,陛下。臣告退。”
贾西政走出偏殿,心中不免升起一股怀旧之情。他不由得想起了当年皇上还做太子时的光景,那时的太子虽然年少好玩,但也算勤奋好学。作为太子的老师,贾西政常常能感受到他心怀大志,对国家事务也有着独特的见解。每当看着太子认真学习、虚心请教的模样,贾西政曾一度以为,未来的大周天下必将迎来一位明君。
然而没想到,短短几年光景,登基后的皇上竟变得如此……他不愿再多关心政事,尤其是对那些关乎百姓安危的急务,常常表现得漫不经心。贾西政心里清楚,皇上如今的态度不过是受了身边那些溜须拍马的小人的影响,可即便如此,他也不免感到失望。
他叹了口气,心里沉甸甸的。若是当年的太子能一直保持那股锐气与勤奋,也许今日的朝堂就不会被眼前的懒散与浮华所淹没。可惜,太子变成了皇帝,而皇帝也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太子了。
怀念之中,贾西政更加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他知道,尽管皇上对江南水患漠不关心,自已作为臣子,仍然要设法尽快采取行动,哪怕孤立无援,也不能让百姓遭受更多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