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纷纷散去。
宋江也把村长送了回去。
一家人坐在饭桌前,即便手里拿着炸鸡,也吃得没什么滋味。
刘小草也没吃多少,不是因为宋河难过,而是白天吃多了,现在没胃口。
吴氏难得在饭桌上点燃油灯。
“小草啊,我知道你挣钱不容易,这一下就拿出去了五两”。
吴氏看了看宋江,又看了看宋武,说道:“以后你们自已挣的钱都归自已,粮食卖了以后,也给你们均分,我们虽然不分家,但钱财方面都由你们自已说的算,你们可同意?”
宋江和宋武自然没有意见,他们的工作就每日种地,卖了粮食以后,钱都是放在一起。
刘小草虽然会赚钱,可那个钱是刘小草的,他们从来没觊觎过。
刘小草听吴氏这样说以后,心里也想帮帮宋江和宋武。
思来想去,还是种土豆最合适。
土豆收获了之后,再由刘小草回收,然后做成薯条或者其他东西去卖。
刘小草如此想着,就这样和宋家人商量起来。
“我在街上遇到一个商贩,那人是从南边过来的,商贩手里有一个农作物,好像叫土豆,据说土豆产量极高,一颗秧苗可以结出五六个果实”。
宋江一听来了兴致,“小草,那个土豆是吃的东西?是菜还是粮食?”
宋连翘也想起刘小草问过她这个问题,于是也好奇的看着刘小草。
“土豆既能做粮食,也可以做菜,产量又高,我想咱们种着试试,先不用多种,就用一亩地来试试效果”。
刘小草见众人不说话,又说道:“你们放心,无论种出来多少,我都回收,每斤定在一文钱”。
宋江听到这个价钱后摇了摇头。
他们种粮食是粟米,每斤能卖到三四文一斤,种土豆价格太低了。
可是他们却没考虑到土豆的产量。
刘小草看出他们的想法,对宋江问道:“你们每亩地能产多少粮食?”
“二百斤”,宋江想都没想就回答,种了十几年的地,对产量了如指掌。
“那你可知道土豆每亩能产出多少?”刘小草知道宋江他们不懂,比了个八的手势,“八千斤”。
宋江和宋武倒吸一口冷气,一亩地真的能种出这么多来,那他们宋家可不就好起来了吗。
可土豆他们都没见过,不能只听刘小草三言两语就信以为真。
刘小草知道他们不信,不知道该怎么才能让他们答应,眉头紧紧皱着想办法。
却听宋文说道:“不如这样,你先付了银子,雇大哥和三哥来种,无论产多产少,都和他们无关”。
刘小草打了个响指,“对呀,我怎么没想到,还是你聪明”。
于是对着宋文伸出一个大拇指。
“你的脑子跟猪一样,你能想到什么?”
“行行行,就你聪明,你真是个大聪明”。
刘小草又看着宋江问道:“咱们就按每亩地出八千斤算,每斤一文钱,八千斤也就是八千文,我给你们支付八两银子工钱,你和三哥每个人四两,无论产量多少,这八两都是你们的”。
宋江和宋河又齐齐摇头。
刘小草以为他们嫌少,正在想着要不要再涨点。
却听宋武说道:“都是一家人,你想种我就帮你种,不要钱”。
宋江也点头,同意宋武的话。
王氏抱着青苗坐在一边,笑着对刘小草说道:“老三说得对,你想种就帮你种,一家人谈什么工钱”。
“亲兄弟明算账,况且我种土豆也是为了赚钱,没道理我自已赚钱让你们白出力,如果你们不嫌少,就这么定了?”
宋江说道:“每个人四两,哪里还嫌少,我们是嫌多,就家里那些地总共加在一起才能产出两千多斤粮食,每斤最高的时候才是四文钱,你这个一亩地就给我们八两,实在太高了,不能这么算。”
刘小草心中有数,按照收土豆来说这个价格并不高,如果按照人工来算,是有些高了。
可是刘小草的初衷就是要帮助宋家人。
又想到家里的地都种着粮食,更没地给她种土豆。
在脑袋里面想了半天,还是觉得买块地种土豆最合适。
于是刘小草又问道:“现在村里有人卖地吗?我想买几亩地,用来种土豆”。
“还别说,村东头老王家,他儿子在城里买了房,要把王大叔两口都接去城里,他家在卖地,不过他家的地有点多,而且不单卖”。
宋江越说声音越小。
刘小草刚刚为宋家支付给宋河五两银子,即使刘小草是赚了些银子,最多也就十几两,如今已经花的差不多了,哪里还有那么多钱去买地。
刘小草有些心动,又有些好奇这个时代一亩地能卖多少银子。
问道:“他家多少地?卖什么价?”
宋江想了想,回道:“平时一亩上好的良田售价是八两,王大叔家里十五亩一起出售,所以价格比以往便宜一两,只要七两”。
宋江说到这里叹了口气,他早就心动了,可是别说八两一亩,就算八两十五亩他也买不起。
“一百零五两……”刘小草摸着下巴,心里飞快的运转。
银子现在是有,可是买那么多地,刘小草目前没有什么规划。
刘小草抬头看到宋江和宋武,他们眼里充满了对土地的渴望。
农民以地为根,有了土地心中才会踏实。
刘小草下定决心,买王大叔家的十五亩地,有了土地总不会亏本。
“大哥,这地咱们家买了,你明天就去找王大叔问问,万一他已经卖出去了,咱们还得重新打算”。
宋江哪里还坐得住,直接站了起来,“我现在就去”。
说完转身就出去了,如果现在不去问,他怕一晚上都睡不着觉。
宋江走后,吴氏问刘小草,“你哪来那么多银子,就卖个鸡蛋灌饼真能这么赚钱?”
“当然不是了娘,上次鸡蛋灌饼的钱,四嫂和我平分了,还多给了我几十文呢”。
宋连翘说完,吴氏更加不理解了。
既然不是鸡蛋灌饼赚来的银子,那这么多银子是哪里来的。
刘小草就把买菜谱的事情说了出来,说到菜谱才想到王氏的花椒钱还没付,于是又走回房间里,数了六十文交给王氏。
“大嫂,这个是花椒钱,你数一下”。
王氏笑着接了过来,问道:“那我以后还要采花椒吗?”
“采吧,以后酒楼只会越要越多,而且咱们卖的价格也不高,宋家少爷已经答应了从我这里买花椒,大嫂不用担心”。
王氏听到刘小草肯定的答复后,心里便有了底气。
青苗在王氏怀里动了动,仰着小脑袋说道;“娘,我明天还要跟你上山采花花”。
王氏笑着亲了亲青苗的脸颊,“娘已经给青苗攒了六十文的嫁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