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
从美好到绝望只在一线间,因为你从来没看到潜伏在其中的可怕危险。所以卫懿公忽然就从养鹤专业户变成了全军覆没的罪魁祸首。眼下这祸患还在蔓延,因为狄人并没有因为卫懿公的去世而罢休,正在朝着卫国都城而来。
宁速和石祈子一商量,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于是二位保护着卫懿公的家属和公子申连夜出城奔着城东而走,太史华龙滑抱着卫国的典籍在后面紧紧跟随。老百姓一看这卫懿公的家属都跑了,咱们还干嘛呆着啊?老百姓携老扶幼在逃难的队伍后方,而那些没有来得及逃跑的人,则被狄人无情的杀害。
之后狄人开始追击逃跑的百姓,石祈子保护卫懿公亲属先行,宁速在后面断后,且战且走。
逃难本来就够辛苦的了,何况后面还有彪悍的狄人苦苦追击?逃跑的卫国子民大半都被狄人杀害。可是这该死的狄人还是丝毫没有停手的意思。
幸亏到了黄河岸边,宋桓公派兵接应,卫国百姓慌不择路跳上船逃生,狄人面对着滔滔黄河这才觉得自己完成了追击的任务离去。
卫国国库在这次浩劫之中被狄人洗劫一空,而卫城也被狄人拆去了城墙。
瞍瞒满载而归。
卫国大夫弘演奉命出使陈国,等他回到卫国,不料已经物是人非。
遍地死尸,鲜血染红了土地,浓烈的血腥味儿在空气中飘荡。偶尔能够听到有幸存者痛苦的呻吟声。
为何卫国成为人间地狱?
弘演觉得自己的心已经要跳出来了。
他知道,恐怕担心的事情,都已经成为现实。
全军覆没,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而又将带来怎样可怕的结果?他不敢想,只是跌跌撞撞的走着。
忽然弘演看到了军中大旆,搭配在此,恐怕主公的尸体应该就在附近。
弘演正在寻找,忽然听得一声呻吟,仔细看时,但见一名小内侍浑身是血,躺在荒野之上。
弘演嘶哑的问道,“主公何在?”
小内侍面色苍白的指着地上的一滩血肉回答,这就是主公。
弘演看着这可怕的一幕,难以想象的悲恸大哭,主公已经如此零落不全……
弘演对着尸体大哭不已,拣出其中唯一完好的肝脏,将自己的肚子剖开,将这肝脏放在其中,命令小内侍将来有了新君才能告诉他主公的尸体何在。
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主公的棺椁,这一幕虽然惨不忍睹,但是忠心日月可鉴。
弘演死去了。
随从掩埋了弘演的尸体,带着小内侍离开了此地。
再说石祈子与公子申登岸,检点百姓,总共卫国逃难成功的百姓只剩下七百二十人。
卫国在这场浩劫中付出最大的代价,不是卫懿公,不是国库财宝,而是无辜死去的卫国百姓!
宁速在后面收拾遗民也赶了上来。
两位大夫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但是遗民太少实在是个问题。于是两人商议之后将共、滕二邑,十中取三,加上遗民,一共凑够了五千人,在漕邑创立庐舍,扶助公子申为君,是为戴公。
宋桓公和许桓公先后派人前来吊唁。
不料这戴公本来身有疾病,加上连夜逃难,深受惊吓,不几日竟然就此去世。
灾难深重的卫国,眼下只剩下了唯一的选择:公子毁。
宁速前往齐国迎接公子毁回国即位,齐桓公知道卫国目前情况非常不好,但是他尽可能的从物质上帮助卫国。齐桓公送给外甥公子毁良马一匹,祭服五套,牛、羊、豕、鸡、犬各三百只。又赠给公子毁夫人鱼轩,也就是古代夫人乘坐用鱼皮装饰的车子,和美锦三十端。这些东西能够保证公子毁不会一穷二白,即使可能会艰苦一些,但是起码有了一个独立的基础。至于今后如何,那就看公子毁自己的能力了。
被人帮助总会令人感觉温暖,尤其是这样贴心、细致的考虑,更加让人感动莫名。
齐桓公还命令公子无亏帅兵车三百乘,送上门材,保护公子毁自立门户,直到漕邑。
公子毁的行程可谓声势浩大。
弘演的随从和逃生的小侍从看到了公子毁在漕邑创业,他们觉得既然贤明如公子毁,那卫国恐怕是有希望的。二人找到公子毁也就是现在的戴公,说明弘演杀身葬主的悲惨故事。闻者无不动容。戴公命令找到弘演的遗体,为弘演收敛,又命令为卫懿公发丧。为了安慰弘演在九泉之下的英灵,戴公
录用弘演之子,表彰他的恩义。
卫国的处境是艰难的。国破家亡,一切从零开始。但是齐桓公的帮助让诸侯感动,当然诸侯也看出来齐桓公对外甥戴公的真心相助,纷纷前来吊丧,问候戴公,表示愿意帮助戴公。这是周惠王十八年冬天的事情。
第二年的春天正月份,卫侯毁改元,是为卫文公。经历了狄人洗劫,此时的卫国只有兵车三十乘,而且卫文公寄居民间,情景甚是凄凉。
但是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希望就总是存在的。卫文公布衣蔬食,经常深入民间查看,处理问题,安慰百姓。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卫国百姓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之下居然逐渐安定下来,甚至比未经狄人入侵的卫懿公时期还要更好。毕竟一个爱护百姓的君主和一个视仙鹤高于一切的君主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齐国公子无亏返回齐国之前,留下甲士三千,帮助卫文公守护漕邑。无亏回国之后向齐桓公详细描述了卫国的情况,特别是卫文公的事业和弘演的壮举。
齐桓公听罢感叹不已,“无道昏君怎么会有如此忠臣呢?看来卫国将来肯定还会再度兴盛。”
管仲也甚为感动,并出主意说道,“与其留下甲士帮助卫文公守卫,不如我们齐国帮助卫文公修筑城池一座更好。”
的确,整个卫国军队都在狄人的进攻中全军覆没了,这对于卫国的军事是毁灭性的打击。齐国的三千甲士不过是聊胜于无,真的有什么事情发生,那也后果堪忧。能够震慑敌人的,就只有齐国。此时帮助卫文公修筑城池,那才是解了燃眉之急。
齐桓公正在准备召集诸侯帮助卫国修筑城池,忽然邢国又来信使求救,据说狄人再度侵袭邢国,特来告急!
齐桓公急忙问管仲,“邢国能去救助吗?”
管仲正色道,“诸侯之所以听从您的命令,是因为您能够救助他们啊!现在您已经没有来得及救助卫国,假如再不救助邢国,那您的霸业可危险了!”
一句话,当老大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不能保护手下小弟,谁还认你是老大啊!
齐桓公又迷惑了,那现在邢国和卫国哪个更急需救助呢?
管仲心说领导还真是当傻了,当然是先救邢国于水火之中,然后给卫国修筑城池了啊!
齐桓公表示同意。
于是齐桓公传檄于宋、鲁、曹、邾各国,号召合兵抗击狄人,在聂北集合。
让你们狄人看看我们中原国家也不是好欺负的!这回我们就组团反击了!
宋国和曹国两个国家先到聂北,按照这两个国家加上齐国的实力,其实现在就可以发兵了,也肯定够狄人喝一壶的。可是管仲这时候建议齐桓公暂缓发兵。
管仲认为,现在狄人刚开始打邢国,如果这时候救援,那肯定功劳小。假如等邢国被打得不行了再救援,那肯定功劳大。而且再深入考虑一下,如果邢国被狄人打败,那狄人肯定也付出了很多,必定很疲惫,那时候出兵简直一劳永逸。又省力又功劳多。
原来救助别人是为了功劳,并不是出于真心。
管仲果然是个人主义者,一切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至于邢国将付出怎么样的鲜血、牺牲、生命,那是不被管仲关注的。
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功利的,也是无情的。但是对于齐国或许是最有利的。
不过养虎为患,也不排除自作自受的可能性。
于是齐桓公听从管仲的意见,借口鲁国和邾国兵力未到,在聂北屯兵,暗地派人打听狄人进攻邢国的消息。
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邢国肯定想不到,援兵就在附近,而且在等着他们被打垮再来救援。这变了味儿的救援,让人情何以堪?
齐国等三国在聂北驻军一待就是两个月。这期间狄人可没有停止攻击,邢国百姓苦不堪言。终于有一天,邢国防守崩溃,百姓溃败而逃。男女老幼在狄人的攻击下蜂拥而至齐军大营求援。其中一人哭倒在地,齐桓公连忙扶起来,原来是邢侯叔颜。齐桓公检讨道,“都怪寡人没有能够及时救援,所以才致使邢侯如此。现在我们马上商议救援。”
太虚伪了,你们不是看着邢国被打破的吗?
当下齐桓公一声号令,三国联军一起进发。狄人之主瞍瞒得知消息,无心恋战,在邢国放起大火,逃窜而去。
等到三国联军到此,只看到火光冲天,哪儿还有狄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