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东旭悄悄将计划告诉了易中海,后者先是惊喜万分,后有点犹豫。
“东旭啊,你要是这么做的话,那你的牺牲就太大了!”
贾东旭咬牙切齿道:“师傅,没关系的,我受点委屈不算什么,这一次来个狠的,彻底的把易卫国名声搞臭,拉他去枪毙,一切都值了。”
“好,东旭,等你出来,我们就按照你的计划做。”
易中海此时也对贾东旭有所改观,没想到本以为老实忠厚的一个人,居然会想出如此恶毒的计划。
这计划哪怕是易中海他自已也想不到。
此时的他突然觉得贾东旭有些陌生,这么恶毒的人,真的适合当自已的养老人吗?
“不行啊,让东旭养老不稳妥,这么看还是憨厚的傻柱更合适。”
易中海决定以后重点扶持傻柱当自已的养老人,同时要想办法,争取生一个自已的孩子。
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轧钢厂的大喇叭放起了咱们工人有力量,又到了下班的时间。
本来每次卡点下班的李卫国,这一次居然没第一批冲出去。
他选择在大多数人下班离厂的时候,慢悠悠的来到车棚里,推出来自已崭新的自行车。
车棚里,不少来推自行车的工友看到李卫国推着崭新的自行车出来,落日的余晖洒在自行车上,崭新的车架反射着耀眼的光芒,直接亮瞎了众人的狗眼。
不少人好奇的问道:“李卫国,你自行车你买的?”
“这可是新自行车啊!”
“李卫国,没想到你挺有钱啊,刚来没几天就买上了自行车。”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买辆新的自行车不来装逼的话,那买了有什么用。
李卫国瞥见了李怀德,眼珠子一转,慷慨激昂道:“这不每天走路上下班,浪费了不少时间,我觉得应该把有限的时间,都用在全心全意为轧钢厂做贡献上。
为了更好的奉献自已,照亮轧钢厂,所以我就买了一辆自行车代步。”
车棚里的人顿时鸦雀无声,李卫国这话说的,格调有些高啊。
李怀德推着自行车,听到李卫国这话,不禁称赞道:“说得好,李卫国同志有这个思想觉悟,难怪能在这么短时间通过转正考试成为正式工。
大家伙都要跟李卫国学习,要始终发扬奉献精神……”
扒拉扒拉,李怀德又讲了几句,车棚里的人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只能在里面耐心的听完了李怀德发言。
李怀德勉励完李卫国以后,才推着自行车离开。
“同志们,我就先走了。”
李卫国推着自行车,紧随其后的离开了车棚。
有工友怀疑道:“这李卫国,我怎么越看越像一个干部?”
“行了吧,别问这么多事情,还是快回家抱老婆孩子吧。”
李卫国推着自行车,汇入了下班的队伍当中。
他那崭新的自行车特别亮眼,瞬间成了整条街最靓的仔。
不少人相互打听,得知是刚刚转正的钳工李卫国。
正式工,能买得起自行车,人长得又高又帅,绝对是最佳女婿人选。
不少丈母娘们开始考虑如何自然的把自已女儿介绍给李卫国。
不少年轻的女工也对李卫国暗送秋波。
可惜的是李卫国心里只装着组织和人民,对于这些庸脂俗粉没兴趣。
李卫国骑着自行车离开了轧钢厂。
身后有三个人看到他潇洒的离开,都快气炸了,正是欠款三人组。
赵文气愤道:“这小子逼我们写下欠条,然后打包卖给许大茂得到了200块钱,转头就买了一辆自行车,这简直是丧尽天良啊。”
钱文康叹气道:“没办法,谁让当天我们三个人打黑棍失败了,被他抓到了把柄。”
孙林志气的脸都扭曲了:“看到这小子骑着我们的血汗钱买的自行车,比我媳妇跑了还让我难以接受。”
“咦,孙林志,你媳妇跑了?”
“跟谁跑了?”
赵文和钱文康本来还生李卫国的气,突然听到如此大瓜,瞬间变为吃瓜群众。
兄弟开路虎纵然无法让他们俩高兴,但是兄弟媳妇跑了绝对能让他们俩喝一杯。
孙林志慌乱的支吾道:“没有的事情,我随口瞎说的,我先走了。”
三个人友谊的小船,貌似已经漏水了。
“叮叮叮叮!”
李卫国按着自行车上的响铃,来到了四合院门口。
闫埠贵正好走回家,此时的他还没有自行车,看到李卫国的自行车,立马围了上去,推了推眼镜。
“李卫国,你哪来的自行车?”
“三大爷,瞧你说的,你看这车这么亮,明显是我新买的。”李卫国炫耀道。
闫埠贵没想到李卫国刚搬来没多久,就买上了自行车,真是让他有点汗颜。
“李卫国,可以啊,年纪轻轻,就买上了自行车。”
“三大爷你说笑了,你这么有钱,想买随时可以买一辆。”
“呃,也是。”
李卫国的恭迎话,闫埠贵毫不客气的收下了。
此时刘海中也下班回来了,同样发现了李卫国的自行车。
只不过他因为傻柱的事情跟李卫国有矛盾,所以一句话也没说,就直接去了后院。
刘海中这态度,李卫国也不在意。
他算什么东西,客气的时候叫一声二大爷,不客气的时候,那就是一头肥头大耳的猪。
闫埠贵眼珠子不断转悠着,突然说道:“李卫国,明天就是周末了,你这自行车借我一下吧。
我好骑着自行车去北海钓鱼。”
果然是粪车经过都要尝尝鲜的主,李卫国还是小看了算盘精闫埠贵。
这都什么时候了,他的小算盘打的,连隔壁的古巴人民都听到了。
李卫国礼貌的拒绝道:“三大爷,这可不行,明天我要骑着自行车回李家村一趟。”
“你要用一天吗?”
“对。”
闫埠贵还不死心,继续说道:“李卫国,你们李家村有红薯吗?要不你明天顺路帮我带5斤棒子面,去换点红薯回来。”
城里的人虽有用商品粮定量,但是也只能保证饿不死。
像闫埠贵这种孩子多的人,为了能尽可能的吃饱肚子,会用定量里的棒子面和白面去乡下换红薯,这样能多换一点粗粮,让家里人吃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