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东山再起 > 第183章 文官犯罪会错过太多

第183章 文官犯罪会错过太多

加入书架
书名:
东山再起
作者:
江湖无水
本章字数:
6768
更新时间:
2024-11-16

拂晓之前,天地之间最为黑暗。

白土关上,守兵们虽然哈切连天,却依旧举着火把走来走去。

昨日有逃兵回来,说张献忠已死,又说张能奇全军覆没,还说襄阳已经失守,消息太多太乱,大家都是将信将疑,却没敢怠慢。

万一呢?

守将张胜不敢怠慢,早早起来巡视城头,只是黑糊糊地一片,也看不清外面有什么。

就在张胜松了口气时,只听外面有脚步声。

“戒备~”张胜高呼。

数百身影现了出来。

砰~

长梯放下,亲卫们快速过了护城河。

“弓箭手,弓箭手,啊~”

张胜一声惨叫,仰天便倒。

旁边的贼兵看到,下意识地大叫道:“不好啦,偏将军死了,偏将军死了~”

主将岂可可还行?

周边的军兵听到,当即就乱了。

皇帝瞅准一个挥舞着长刀的军头模样的人,一箭放出。

隐约一声惨叫传来,那贼头仰天倒下。

神箭卫可不管那么多,凡是敢冒头的,全部射杀。

马宝冲到城下,放下长梯就往上爬。

城头没有抵抗,刚站稳脚跟,马道上有贼兵冲来。

“兄弟们,跟我杀!”马宝举刀冲了上去。

不知道接替指挥的是谁,贼兵居然挺住了。

朱由检见状,扔掉弓箭接过双锤,高呼道:“诸卿,随朕登城。”

“陛下神武~”

诸亲卫高呼着,随着皇帝登上了城头。

“闪开!”

朱由检大步流星上前,双锤翻飞,将当面之贼全部锤杀。

杀了二三十贼,到了马道下。

蜂拥而来的贼兵看着凶神恶煞得皇帝,又左右看了看,忽然扔下手中兵器,转身就跑。

诸亲卫开始了愉快的追杀。

“没一个能打的啊!”朱由检摇了摇头,拄着双锤看热闹。

这种时候,贼兵不可能返身回击,皇帝确实懒得动手追杀一群小辣鸡。

城门洞开,马军鱼贯而入。

此次杀进汉中,皇帝把归义营带上了,他们没有攻城,精力充足,正负责追杀溃兵并往前突袭。

天边出现了一缕曙光。

南京城里,朝臣们鱼贯入殿。

各怀心思。

朱大典犯事的消息传的很快,已经人尽皆知,但朝堂会否出现一次洗牌,还要看太子的态度。

但是已经有人准备好了弹劾,哪怕可能触怒太子。

或出于公心,或为了私利,到底为了什么,自己最清楚。

钟鼓响起,群臣踩着节奏进殿,行礼,平身。

流程走完,朱大典出列,摘下官帽放在地上,随即抽出奏表举过头顶,拜下,道:“臣族人依仗臣势,横行乡里,多有不法之举,臣请罪。”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朱慈烺背出昨晚的佛脚,继续说道:“朱大典为内阁辅臣,本该为天下官吏楷模,却成了负面榜样,本宫深感失望。”

“臣有负殿下信重,罪在不赦。”朱大典再次请罪。

松了口气。

太子用的是“本宫”,说明他确实生气,却又没那么气,要是用“孤”,那后果就严重了。

“昨日,本宫与首辅商议勋贵世职安置之事,想来诸卿已有耳闻,尚未定论,不做多言。

本宫想说的是,文官如何封爵?

比如内阁辅臣、各部尚书、各省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无不是劳苦功高之辈,封妻荫子理所当然,却仅限一代而已,武人则世代传承。

本宫以为有失偏颇。

因此,本宫计划文官致仕后如同武人一般封赏勋职,并授封地。

首辅与左右辅臣国公起,六辅臣侯爵起,正二品大员伯爵起,三品子爵,四品男爵。

前提是,任满且政绩合格……”

所以我不但丢了官职,还丢了一个伯爵?不对,有个“起”字,也就是说还有别的功劳的话,可能是侯爵。

世代富贵,飞了。

朱大典双目无神,失魂落魄地趴在地上,只恨自己没能严厉收束族人。

木已成舟,迟了。

“拟诏,革朱大典职,剥夺功名,刑部派干员清查朱氏族人之罪行,按律法办。

诏令,陈相才接替金华知府职,于成龙外放金华知县,吏部挑选干才接替府县各职,原官全部解回南京治罪。”

“臣遵旨。”×3。

于成龙并不觉得做个附廓知县有什么不好的,吏部尚书李遇知就感觉压力山大。

去年,许都的括苍山之乱中,原金华府官吏全部被降成了东阳县官,现在的官吏都是刚补的。

还没一年又出事了,完全就是吏部选人不当。

毕竟一个府府衙有职官数十人,却没一个上奏朱大典族人不法之举,就算不存在渎职,那也有失察之罪。

归根结底,还是吏部选人不当,考核不严。

李遇知觉得要是此类的事情再发生一次,自己大概率保不住吏部尚书的职位,更不要说爵位。

“不行,我要努力,绝不能错失爵位。”李遇知暗暗发誓。

刑部尚书孟兆祥道:“殿下,陈相才所奏仅十余事,臣揣测以朱大典之威势,或有更多未察之处,臣请前往金华,亲办此案。”

朱慈烺想了想,道:“准,受害者赔偿由朱氏出,皆以田亩偿付,并给同等额银两。”

“臣一定处理妥当,绝不令百姓生怨。”孟兆祥说道。

示意其归列后,朱慈烺环顾诸朝臣,道:“虽未见奏报或弹劾,然如朱大典之事,必然不少,有地方官,亦有朝臣。

本宫给诸卿一个机会,凡是主动交出犯罪亲族并偿付受害者,免罪,若是朝堂查处,与最重者同罪处罚。”

沉默片刻后,王应熊出列拜下,道:“臣谢殿下宽宥,臣即刻令亲族之中犯罪者自首。”

“臣谢殿下宽宥。”

哗啦啦拜倒了三十多个。

狗仗人势嘛,朱大典的情况并非孤例,此时太子给出了台阶,必须接住。

有没有心怀侥幸的,只有各人自己清楚。

肯定是要查的。

就在太子要说几句时,魏六一拿着塘报进来,拜道:“启奏殿下,忠贞侯与倪元璐联合奏报,官军围献贼麾下张定国并三万人马,闯贼麾下蔺养成并一万两千人马于平里市。”

“递上来。”朱慈烺急忙说道。

朝堂上狗屁倒灶一堆事,很难让人有个好心情,还是军情能让人心情愉悦。

忽然之间,太子就理解了皇帝老爹为什么总是乐意冲杀在前。

打仗有手就行,结果总是好的,理政操心劳力费头脑还不一定能讨得了好。

而且前十六年憋屈够了,需要通过杀戮来发泄。

太子也憋屈。

就王应熊,砍头十次绝对不冤枉,但是为了征税,也是为了安抚郑芝龙,不得不留着。

看到官军抢了出山镇,又伏杀了马守应,太子露出了微笑,再看到秦良玉打算招降张定国和蔺养成及其部属时,朱慈烺陷入了思考。

秦良玉的奏疏里称之为张定国,实际就是李定国。

内心里,太子还是想招降的,毕竟历史上李定国是为汉家传承战斗到了最后,而且变现的相当厉害,确实是有培养的价值。

但是这家伙已经封王,如何安置还是头疼的事,最重要的是,李定国貌似跟着永历混的,其实只是因为永历成了汉家代表,并不是说李定国忠于大明。

太子的思考不妨碍江无水念奏报,因为是临时送来的奏报,需要让朝臣知道发生了什么。

朝臣的表情与太子差不多,听到连续大捷,都是欢欣鼓舞,听到秦良玉要招降时,脸色各异。

“……襄阳久经战乱,百姓多亡散,本有人家,十去七八,田地荒废,房舍倒塌,入目皆凄惨。

南阳之贼残暴甚于献贼,尤以老回回马守应治下最惨,凡是汉人之属,百不存一。

恢复地方,首在屯垦,而屯垦以人为要,张蔺二部四万余人,若能尽数招降,并分散安置屯垦,则来年军粮可自足矣……”

听到这话,朝臣们沉默了。

人秦良玉和倪元璐没谈仁义,开口就是经济,反驳还真要好好想一下理由。

太子一般不会反驳满嘴空话,但是会通过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大放厥词是个什么下场。

等江无水略带尖锐的声音消失,朱慈烺问道:“诸卿以为忠贞侯与倪巡抚谏言如何?”

“殿下,臣以为可行。”谢三宾当先表示赞同。

因为秦良玉和倪元璐是太子心腹嘛,赞同这两人就是赞同太子,绝对没毛病。

当然,谢三宾有自己的想法。

“殿下,贼子众多,当打散安置,以防重蹈谷城覆辙,而贼将中残暴者当斩以徇,余者编入罪兵营以立功赎罪。

前朝廷官将投贼者,立斩不赦。”谢三宾说道。

杨维垣出列道:“殿下,北方大量朝廷官将投虏,若立斩不赦,徒增抵抗。

朝廷法度,主犯罪重,从犯罪轻,臣以为可甄别之,凡是四品以上与首倡投贼虏者、残害百姓极重者,不赦,余者可赦。”

“臣以为此言差矣。”工部右侍郎王梦锡出列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在任者,理当尽忠守节,去任者当独善其身,不可弃节失义!”

“然而中枢南迁……”杨维垣倏地住口,讪讪地看向了太子。

皇帝太子南下,北方大多地方各自为战,真不能怪别人投降,但是这话就不好说出口。

不能打太子的脸嘛。

幸好太子没有发火。

虽然很伤人,但这是事实,太子实在没理由发火。

“拟诏,秦良玉总揽湖北战事,剿抚自专,无需事事请示汇报。”朱慈烺给出了处置意见。

充分相信秦良玉。

这么些年来,白杆军南征北战,数次团灭却数次复起,石柱依旧坚挺,可见秦良玉治政只能。

安排几万流贼,小菜一碟。

主要是太子也还没考虑明白到底怎么处置降官降将,像洪承畴吴三桂之辈罪在不赦,下面的就能赦了?

未必。

先看看秦良玉怎么做。

“诸卿。”朱慈烺环顾朝堂,道:“朱大典革职,内阁空缺,当补一人。”

诸臣,尤其是尚书们立刻眼巴巴地看向了太子:殿下,还记得你的小可爱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