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家女眷中比理账读书李芸是大师傅,比女红裁衣李芸则是新学徒。
木何氏和两个儿媳妇知道理账管家的重要性后不光课上学,课后还不耻下问。
这学习的劲头也感染了木家男人们,对于妻子的问题也不吝指教,对于李芸传授的表格记账更是觉得新奇。
今日的课堂上木何氏和两个儿媳妇分别展现了自已作的账。
李芸一一看了,不仅没有什么不足,而且窥斑见豹还大致知道了木家的财务状况。
叔母的账目是从叔父带着侄儿木泽成上京记的,那是木家今年的第一笔大额支出。
上京支出四百两,余银三百两;
回来收入八百两,余银一千三百余两;
木泽成建宅支出二百两,余一千一百余两;
两个儿子置产支出四百两,余七百余两。
李芸大致一翻看格式没错就递回去给叔母了,只记了大额,散碎是没有记的。
递过去见木何氏接过了才说:“总账重要,叔母可要收好了”。
张氏的人情册子就有趣的,按照她的记忆记录了这次圣旨下村人自发送的礼,还有送回去的钱折价几何。
李芸看完夸到:“二嫂记的详细,这样以后和村人来往也有一个依靠,礼尚往来适度增添并不不可,官场上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若回错了礼或者不明收了重礼没有反馈倒是麻烦”。
小何氏的厨房最近的采买并没有什么,她的账目多是和张氏重合。
毕竟当初乡亲们送了礼厚,收了难免留一个欺压乡里的把柄,只多出了银钱算是买的。
李芸看完众人的账目,确实取了钱匣子开始放着,并开始了今日的课堂,这是金嬷嬷课堂中最深刻的内容,因此她捡必要的说了。
叔母和嫂子们理账已经很不错了,今日的课是我贴身嬷嬷上的闺房课,叔母和嫂子们对我亲包含我,我爷当各位是亲娘亲姐姐呢。
炕上众人听着感动。
李芸无视了她们的泪花,按照账目上的钱数了银子放到木何氏面前,一边放一边说:
“今儿要说的就是规矩,按规矩大房二房早在祖母去就分家了,叔父叔母疼我们是叔母叔母慈祥。
借住叔父叔母家时我是注释不管的,今儿叔父叔母到了大房,人情和吃食上自是我们操心,没有让长辈出钱的道理”。
木何氏还要推脱,李芸像是料到了,接着解释道:
“叔母自是有不可收的道理,只是您这道理是乡里乡亲们的道理。我跟诸位举个例子:
叔父和公公相依为命长大,公公照顾幼弟自是责无旁贷,这是种了善因;
公公去世后叔父千里送侄子上京,他拿了家中大半积蓄,接我们回乡后又百般打算,千般庇护,不然茅草房子能盘炕,老宅的瓦房为何不能,叔父过来只不过看泽成年轻,想着多撑一时是一时罢了,这是善果。
我们知道内情,一切的规矩之外都是情有可原,过上几代后子孙们就不清楚了,只知道自家祖上费心庇护,另一支则觉得自已付出在前”。
眼看众人听的若有所思,李芸最后补充了一句:“在同一棵树上争取养分的树枝长的有限,但是两颗甚至多棵树共同相依成长,一片树林的繁茂未必比不上一棵养分有限的树”。
木何氏到底是收了银两,并且定了以后往来作两处,毕竟已经分家了,厨房一应支出只找李芸支取。
木泽成在窗外听了感慨,之前非要娶大家女自已还不以为然,但是娘子这见识,够普通聪慧乡下妇人沉心钻研好几年了。
木泽成咳嗽示意,李芸忙示意叔母嫂子们质变,自已则去了正堂。
正堂木泽成大马金刀的坐了,旁边坐着的一个妇人,见李芸出来就局促不安的站起来了。
李芸见状忙眼神询问丈夫。
“这是张嫂子,原来木家老宅后头靠东是她家,她来找你说话”,木泽成收到问询连忙解释,说罢他就出去了,只留了一句:“你们聊,我去找林正一师兄了”。
张嫂见木泽成出去就跪了,李芸只得扶了:“嫂子请起且坐,有什么事情就说,都是乡亲”。
“木二娘子,我实在没法子了,那天听说你家李福嫂子她男人在京城当官了。你们家是不是就缺了灶上人了,你看我行不行?”,说罢又要跪下。
李芸这次扶不动了,只能温声解释道:“李嫂家原是签了卖身契的下人,我却不好对同村乡亲,若是雇佣,收了张嫂子您,难免族亲嫂子那里有闲话”。
“我也可以签卖身契的木二娘子,我家男人战死了,只得两个女儿,婆婆嫌弃赔钱货,过继了舅舅家的表弟,表弟缺银子娶妻,要买了我呢”,张氏见李芸面色松动,哭着说:“我被买了到不打紧,只我两个闺女不知怎么磋磨呢,我自买了,还能带着女儿出来”。
李芸听她说的可怜,想起自已的曾经到底心软了:“张嫂子,你若要买自身,只叫了你家婆母带了中人过来吧”,想了想之前听过买人的行价说:
“我愿出二十两银子买你,你若有了银子自赎也是这个价”。
张氏听了又是欣喜又是悲愁,只说:“娘子可不可以出十两,若是卖人价高,我怕她们买了我女儿,十两就使得了”。
“这买卖人口是行价,若是低了难免被人说欺压乡里”,李芸只得给她解释说。
张氏听了又求:“不若我和我两个女儿一道儿卖,她们一个三岁,一个五岁,我婆母只当是赔钱货呢,娘子一道给二十两”。
李芸见状只得应了,张氏忙千恩万谢的走了。
西间众人宛若听了一场堂会,李福家的和月见还好。
李芸进来只见木何氏并两个嫂子都眼眶通红,张氏见弟妹不解就说了张氏婆母是村里有名的刻薄人,没想到为了继子要买了亲儿媳。
“是啊,大家族的溃败从外头一时是杀不尽的,内部人心不齐倒是烂的快”,李芸感叹道,众人只当泽成媳妇是大家子出身见识多。
却不知李芸只是感叹曹公不愧是见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写出来的都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