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猜的没错,见到实打实的好处了,还跟自身健康有关的时候,后宫这些女人立马转变了思维。
伺候皇上的期间,顺带伺候佛主,就当多了需要诚心孝顺的婆婆。
回去各宫的后妃们,有孩子的,二话不说就先给小香包上供,看见佛光了,一个个震惊又激动。
以前只是听闻佛器,却没见过佛器,如今自已亲眼所见了,这才知道为什么要追捧佛主了。
把适合小孩子用的香料装进香包里,然后给孩子挂在身上。
传闻说是这样就能起到保平安,调理身体的作用。
纳喇贵人的万黼阿哥从出生起就病恹恹的,都说养不活,这会儿就跟抓到救命稻草一样,此刻正在细细的嘱咐儿子:“这个香包是佛主娘娘所赐,你一定要随身带着,谁要都不给,知道吗?”
虚岁也才三岁的小孩儿并不是很懂他额娘话里的意思,可他听话啊,自已戴着,不给别人,他理解的就这个意思,小手捏着荷包,攥的紧紧的。
庶妃张氏也是这般嘱咐她所出的皇四女:“一定不能摘掉,一定要对佛主娘娘心怀敬意,以后额娘每天带你去乾清宫外给佛主娘娘磕头,这样佛主娘娘就能保佑你平平安安的。”
坤宁宫,赫舍里皇后喜气洋洋的给俩儿子挂上小香包:“你们兄弟俩有了这个,额娘就安心了,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佛主娘娘,比孝敬额娘还要诚心实意才好。”
承祜兄弟俩跟苏天凤还算熟悉,因为赫舍里皇后那一年回宫后,每年的大节日里,都让承祜去给苏天凤请安的,等保成出生满一岁后,就是兄弟俩一起去。
遇上风雨雪等不好的天气,苏天凤也会留宿兄弟俩,见得多,所以熟悉。
保成如今虚岁也才四岁,还不明白佛主进宫后,他额娘这个原配皇后的尴尬处境。
承祜已经虚岁九岁,自然是明白:“皇额娘,别难过,您还有我们兄弟。”
赫舍里皇后欣慰极了,儿子的心疼她,她感受到了。
可承祜到底年幼,想的比较浅。
“承祜,额娘不委屈,这六年来,额娘比你皇阿玛还期盼佛主皇后入宫。即使会剥夺你们兄弟以后的继承权,可一个活着的真佛入宫后,我们就是天然的受益人,所以皇额娘从来不觉得委屈。你病的那些日子里,额娘想开了,继承权虽然重要,可额娘更怕你们兄弟俩出事儿,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强。”赫舍里皇后经历过承祜快病死这一场灾难之后,是真的想开了,经历过惩罚后,也是真的通透了。
“你以后每天找时间带弟弟去乾清宫给佛主娘娘请安,这事儿不能马虎,佛主娘娘不喜欢后宫其他女人去,却不反感你们这些孩子,只是不要多留。”感情是处出来,真心实意,不带算计的亲近,就是喜好清净的人也不会拒绝别人的善意。
有孩子的后宫女人都一样,自已不敢去佛主面前碍眼,却都嘱咐孩子以后每天过去请安,哪怕只是在乾清宫外磕头请安都是应该的。
后妃们离开后,康熙就要开始处理朝政了。
也没避开苏天凤,就在乾清宫的南书房召见大臣。
苏天凤也没闲着,平时不出门溜达的时候,上午的时间都是她学习的时间。
跟着孟婉怡学苏绣,跟着苏德旺学厨艺。
今天顾不上学习了。
初来乍到得,要先熟悉伺候自已的班底。
按照大清如今的规矩,皇后身边有四品总管太监一名,苏天凤身边则跟康熙一样,总管太监有四个,管事嬷嬷六人,宫女最高品级官女子十六人,这些都是有品级的,没有品级的,且在乾清宫供苏天凤使唤的太监有四十六人,宫女五十八人,其次还有苏天凤用了六年的一百侍卫。
苏天凤入宫没带陪嫁丫鬟,一来这些人在宫里不合用还会占据名额,二来都比苏天凤年纪大,不能拦着人家成婚啊。
苏天凤进宫前一个月,她现在的班底才算是彻底搭建成功,是她的伯伯们帮她搭建的,太监全都是自已人,苏天凤可以完全放心用,嬷嬷和宫女要防备一些,都是包衣出身。
四大首领太监宋福、金宝、齐禄、陈安,宋福和金宝是苏天凤大伯的干儿子,齐禄和陈安是苏天凤三伯的干儿子。
这四人到了苏天凤身边,苏天凤的那六个伯伯就出宫了。
康熙每人都赐了两进的小宅子给荣养起来了。
可这六个伯伯在宫里的干儿子都留下来了,这不都是苏天凤在后宫生活的底气吗?
所有人各司其职,谁管哪些事儿,都是宋福四人安排好的,乾清宫的一切,如何安排,康熙都没自已插手。
见了人,给了赏,留下宋福四人,苏天凤才不用继续端着了。
“我还以为我进宫后,你们都会出宫呢,没想到皇帝还把你们给留下了。”宋福四人,苏天凤都见过,伯伯们无法出宫,就是宋福这些干儿子经常出宫看苏德旺的,那跟苏天凤能不熟悉吗?
宋福笑着开口:“宫里情况复杂,至今前朝的人没清理干净呢,还有包衣们的势力也错综复杂,皇上早前跟爹和叔叔们说过,怕您入宫没人护着,被一些不惧神佛的人冲撞了,这才不敢让我们都出宫荣养,巧了,爹和叔叔也怕没有我们在宫里,您过的不自在。”
苏天凤无奈的看着四个以往都叫哥哥的人,那真是明明室内就他们五个也一点儿规矩不错。
宋福四个都是人精,哪看不出来苏天凤在想什么?
“娘娘,心里都清楚明白就好,有些细节,您不需要去做,有我们呢,我们不能给别人攻讦您的机会,天下间知佛不信佛的人也多。娘娘也别替我们委屈,自打您佛主转世身的身份曝光后,我们兄弟在宫里就从没受过委屈。”这都是真话,反正不管怎么想的,他们的确是手里的权一点儿不少,干的活儿越来越少,待遇提高了不少,贵人们也愿意给颜面。
对清宫的太监们来说,这真的是想象不到的好待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