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官不聊生的大明
“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欺上瞒下……”
毛骧这是不出声则已,一出声就要一鸣惊人啊。
听着毛骧这位锦衣卫指挥使嘴里不断冒出来的罪名,所有在场的官员都知道,李善长无了。
锦衣卫那是什么机构?
明面上看,那是一个侦缉盗匪的机构。
可实际上谁都清楚,锦衣卫就是一个皇帝监察天下,尤其是百官的暴力集团。
锦衣卫的拨款压根不走户部,而是走的皇室内帑;
人事权更不用说,内部自成一统不说,顶尖官员的任命全捏在了皇帝手里。
可以说,锦衣卫虽然名义是个正儿八经的衙门,可实际上他就是皇帝的私人机构。
为什么锦衣卫被叫做鹰犬?
那是因为甭管他怎么厉害,说白了也只不过是主人手里的鹰犬而已。
主人不开口,任凭他再厉害,他也不能跳出来咬人。
也正因为朝堂之上的所有人都明白这一点,他们才觉着恐惧、瑟瑟发抖。
因为毛骧站出来了,那陛下的态度还用问?
用毛骧开口,不过是一个遮羞布而已。
说白了,就是朱元璋要整死李善长啊。
所有人此时都清楚,李善长已经彻底没救了。
这固然同样是君权和相权的争斗,可没有任何一个人觉着李善长有资格、有能力跟朱元璋掰腕子。
作为一个破碗走到帝王并开创了大明帝国的猛男,朱元璋的威信、手段、能力,各个方面都不是李善长能抗衡的。
因此,李善长必死!
所有人都清楚!
因此,当毛骧的话音刚落,一应朝臣们几乎前赴后继的就站出来了。
“臣弹劾前丞相李善长,此人结党营私、图谋不轨,请陛下严惩此人以彰国法!”
“臣弹劾前丞相李善长,此獠勾连地方……”
“臣弹劾前丞相李善长……”
一个个朝臣站了出来。
看着他们那激动得面红耳赤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都是大明的忠臣良将呢。
毕竟,出了这么一个“恶贼”,这等忠心报国之士自然“痛心疾首”啊!
可实际上朱元璋看着这些人,嘴角那股子不屑的嗤笑压根就没藏过。
李善长固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可眼前这帮人又好了多少?
平素里李善长那些作派他们难道不知道?
屁!
他们当然知道,甚至有些事情还是他们经手的。
只不过,他们慑于李善长的权势也好,或者其他的心思也罢,反正最终他们的选择是装聋作哑。
没人在乎他这个皇帝,没人会偷偷跟他说一声。
这些人就这么轻易的把事情替李善长办了。
可如今,一个个的满脸正义的站了出来,要跟李善长切割。
很好啊!
朱元璋确实不能把这些人都杀了!
那样固然畅快了,可事后也会有无尽的麻烦。
因此,朱元璋打算忍着。
他会把今日里看到的、想到的都记下来。
甭管是自己还是标儿,总会有机会跟她们算算帐的。
想到这儿,朱元璋冷着脸重重一巴掌拍在了御案上。
“好!好一个丞相!”
“毛骧,尔等锦衣卫往日里是干什么吃的?”
“还有御史台,难不成李善长之前做这些事情你们就一无所知?”
“李善长该死,你们同样不是什么好东西!”
朱元璋这话一出,朝堂上噗通噗通的跪倒了一片。
一众刚刚被点名的官员如同鹌鹑一般跪倒在地上,头仅仅挨在地上,口里高喊着“臣万死!”
朱元璋对于这一幕半点都不觉着稀奇,他早就知道这帮人油滑得很。
他刚刚这番话也不过是敲打敲打罢了。
“李善长此獠目无尊上、无法无天,诏锦衣卫收押下狱严审,府上抄家,一应人等同样下狱。”
“刑部、大理寺、御史会同锦衣卫一起,彻查李善长一案。”
“此事,由太子把总,务必不能便宜了这等贪赃枉法之徒!”
一直站在队伍前列默不作声的太子朱标,闻言站了出来拱手接令。
至此,前几天还风风光光的丞相李善长,彻底被打落了尘埃。
而仅仅只过了不到半个时辰,一大帮锦衣卫便凶神恶煞的冲入了往日里他们连门都进不去的韩国公府。
压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门子,似乎还想跟平时一样在这帮子锦衣卫面前抖一抖丞相府门子的威风。
可锦衣卫今儿来可是来抓人抄家的,连李善长都即将成为他们的阶下囚,哪里还会在意一个狐假虎威的门子?
被门子拦住的锦衣卫连个小旗都不是,就是最普通的番子,可他却毫不犹豫的抽出腰间的绣春刀,直接一刀就劈了过去。
眼见着这大门口直接见血了,原本就乱作一团的韩国公府,彻底陷入到了鸡飞狗跳当中。
往日里连四品、三品来了也得客客气气的韩国公府,此时却任由一众番子各种翻腾。
抄家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把人抓了东西收缴了就完事儿的,这是真要挖地三尺寻找的。
因此,整个韩国公府此时彻底乱成了一团。
坐在书房之中的李善长,听得外间那闹哄哄的动静,不仅老泪横流。
他瘫坐在椅子上,仰天长叹。
“完了啊!”
“终究还是躲不过去啊!”
“重八,狠还是你狠啊!”
李善长的抄家、下狱可不会因为李善长本人“搬家”到锦衣卫昭狱就结束。
别看平日里朱标那叫一个笑意盈盈,主打的就是一个仁善、温和。
可当他处理起这些案子以及涉事的官员的时候,那叫一个雷厉风行啊。
可以说,朱标真就是严格的贯彻两条规矩。
先看跟李善长的关系近不近,然后看违法严不严重。
之前几天的朝会上,李善长的核心人马实际上早已经被清洗得差不多了。
而这次,针对的则是那些边缘人物。
要知道,李善长哪怕之前没担任丞相之前,那也是朝堂之上有名有姓的大佬啊。
连胡大老爷都能有那么多门生故旧,那何况李善长?
一时间,整个大明各地颇有些“官不聊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