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以为派监军给王守仁是多此一举,王阳明剿灭占师富已经能够很好的说明他的军事才能没有任何问题。我怕派了监军反而会让他畏手畏脚,不敢出奇谋妙计。”王琼说道。
“你放心,朕已经和王义说过了,他去王守仁身边只要盯住王守仁不要做出出格的事情就行,他不插手剿匪的事宜。”正德皇帝说道。
王琼听闻此言后,心中犹如被重锤敲击一般,顿时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那原本就紧绷着的神经此刻更是如同一根即将断裂的弦,微微颤抖着。他深知正德皇帝这番话背后所蕴含的压力与期待,一旦王守仁剿匪失利,整个兵部都将面临沉重的罪责,而自已作为举荐之人,更是首当其冲。
散朝之后,兵部里早已乱成一锅粥了。各种抱怨之声此起彼伏。
“我说王尚书,现在他王守仁去剿匪,为啥让我们兵部上上下下百来号人担责。皇上好没道理啊,当时,您老怎么不讲啊。”兵部侍郎孟东海抱怨道。
王琼无奈地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孟大人莫要着急,陛下既然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安排,老夫能有什么办法。当下,只能依赖王守仁能够剿匪顺利,况且此次南赣剿匪关乎社稷安危,若能借助他的力量成功剿灭匪患,岂不是一件大好事?”
孟德海皱着眉头,仍是有些担忧:“可这毕竟事关重大,若是出了差错,我们如何向陛下交代?我们的身家性命都系与一个素未蒙面的王守仁一人之身么?”
王琼拍了拍孟德海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孟大人,我们身为朝廷命官,当以国事为重。如今南赣匪患猖獗,百姓深受其苦,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担忧而错失良机。现在,王守仁剿匪正盛,屡立奇功,我不把宝压他身上还能怎么办?你们要是有能耐,自已去剿匪啊。赶明个,我就像陛下递折子,你看怎么样?”
此时,一旁的兵部郎中张华也开口说道:“是啊,孟大人,王尚书此举也是为了大局着想。那王守仁未到南赣,已然在恒州城外解决了盘踞在那里的水匪,并且没流血,没花银子,不到三个个月,就横扫占师富,你能做到否?。”
孟德海沉默了片刻,终究还是点了点头:“也罢,既然你们都这么说,那我便暂且放下心中的疑虑。希望那王守仁不要辜负了我们的期望。早日平定匪患,还当地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行了,现在大家也别想那么多了,我们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持王守仁的剿匪行动,要铠甲给铠甲,要兵器给兵器,要官兵给官兵,其他的只能靠王守仁自已了。希望他能知道我们的苦心。”王琼提高了声音,这才压下嘈杂的兵部大堂。
众人纷纷附和,表示会尽力支持王守仁。随后,王琼开始部署具体的支援措施。
他命令兵部迅速调集一批精良的武器装备,运往南赣地区;同时,选派一些经验丰富的将领和士兵,编入王守仁的军队。
此外,王琼还亲自修书一封给王守仁,表达了朝廷的信任和期望,并嘱咐他务必小心谨慎,切不可轻敌冒进。
在王琼的努力下,整个朝堂上下一心,共同期待着王守仁能够成功剿匪,平定南疆。
王守仁在那一日的午后,正于书房之中潜心研读兵法之时,忽地收到了来自兵部的一封紧急信件。他的眼眸微微一凝,心中已然知晓此事非同小可。片刻之后,他深吸一口气,提起笔来,以最快的速度开始书写回信。
信中,王守仁字迹工整而有力,他先是表达了对兵部来信的重视与感激之情,随后便果断地表明自已的态度:无需兵部另行派遣将领和士兵。他深知此地局势之危急,若再等待兵部的调配,恐会错失战机。于是,他当即决定从附近的几个州府中精心挑选出万百余人,这些人皆为身经百战、勇猛无畏之士,定能在战场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王守仁也提及了王义这位皇上派来的监军。他深知皇上派监军前来的用意,只得小心伺候着。
另一方面,那王阳明可谓是不遗余力地在几个州府之中大力推广着自已所倡导的“十家排法”。其力度之大,仿佛要将这一方法深深扎根于每一寸土地之上,让它如同一颗颗坚韧的种子,在民间迅速蔓延开来。
用来孤立拿下那些白天为匪、夜晚却又偷偷溜回村中的山匪,这一举措着实展现出了王阳明的智慧与果断。具体而言,他精心组织了一场全面而细致的登记工作,将所有的村落居民都逐一登记在册。这人员信息表简直细致得令人惊叹,每一个细节都被刻画得清晰明了。
就拿张三来说吧,他的家庭背景被详尽地记录下来,他的父母从事着何种职业一目了然,家里到底有几口人也统计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家里依靠什么来维持生活这样的琐事都没有遗漏。还有他的兄弟姐妹,各自叫什么名字、居住在哪里,统统都被详细地记载其中。即便是那些卧床不起的老人,以及刚刚长出乳牙、还在地上爬行的幼儿,都没有被忽视,同样被一一记录在册。
如此一来,按照规定,每十家便被编成一个排。这种编排方式严谨而有序,旨在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如果在这十家中,只要有一人胆敢为匪,那么根据“十家排法”的规定,就会认定这十家皆如同山匪一般有罪,他们将被押解到大牢之中,静静地等候着朝廷的统一处置。
“十家排法”的强势推行,犹如一道无形的铁幕,狠狠地压缩了山匪们的活动区间。这些山匪们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肆意妄为,他们的行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不得不收敛自已的行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各个山头的山匪人数基本已经固定下来,不再像之前那样飘忽不定、难以捉摸。这为日后的清剿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使得朝廷在面对山匪问题时,能够更加从容地制定策略、采取行动,逐步将这些危害社会安宁的山匪势力清除干净,还百姓一个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
王义身为监军,其职责便是对王阳明的一举一动进行监督和记录。他如同那隐藏在暗处的锐利目光,王阳明每一个细微的举动,无论是处理公务时的沉稳专注,还是挑选兵士时的细致入微,亦或是训练兵士时的严格认真,都逃不过他那敏锐的双眼。
每一件事,他都仿佛是以一种近乎苛刻的态度默默记下,生怕遗漏掉任何一个细节。随后,他便快马加鞭地将这些记录送往京城,那急促的马蹄声仿佛在诉说着他心中的那份严肃与责任。
当然,这些密报有着特定的传递路径,它们并不会交到内阁手中,而是由那神秘而威严的锦衣卫直接呈递给皇上。这其中蕴含着朝廷内部权力的制衡与运作,锦衣卫作为皇上身边的亲信力量,肩负着将重要情报直达圣听的使命。
而王阳明呢,在这段时间里,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品质。他就像那不知疲倦的耕牛,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自已的职责,对待每一项任务都一丝不苟,毫无懈怠之意。他挑选兵士时,犹如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挑选着每一块璞玉,只为打造出最精锐的部队;训练兵士时,又宛如那严厉的导师,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他们,让他们逐渐成长为勇猛无畏的战士。
正德皇帝得知王义送来的密报内容后,心情如同一幅被阳光照亮的画卷,渐渐变得开朗起来。那些夸赞王阳明的话语,就像是一把把温暖的火焰,驱散了他心中曾经的阴霾。他脸上的笑容,不再是偶尔的闪现,而是变得愈发频繁,那笑容中透露出对王守仁的认可与欣慰,仿佛在宣告着这位臣子的优秀已经深深印在了他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