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愤愤然走回书房,脑中依然回想着殿上大臣们的逼迫,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改革暂且搁置,可眼下还有更迫切的事情需要他操心。
“自从撤离云南以来,部队的马匹数量愈发紧缺,行军调度的效率都在下降,”朱由榔暗自思忖,“缅北地带通往藏南的路途曲折难行,否则缅甸人也不会一向缺马。可我得为军队的机动性另想办法。”
他抬手唤出系统,浏览商城中的选项,希望能找到些帮助军队的机械装备,哪怕是摩托车或卡车,增强部队机动性。然而,当他看到那一长串价格标签时,再瞅瞅自已微薄的积分余额,顿时苦笑起来,只得暂时放弃了这个念头。
“唉,军队打仗就是在比拼后勤,而提升机动性更能为补给运输提供帮助。”朱由榔默默念叨,眉头紧锁。云南和缅甸之间尽是横断山脉,崎岖的山路给后勤保障带来重重困难,摩托车和卡车是个远景,眼下只能另寻出路。
朱由榔陷入长久的思索。忽然,他眼前一亮,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更可行的方案:自行车。
“买不起摩托车?那就先用自行车吧!”他思忖道,“虽然自行车可能没那么威风,但若真能让每个士兵人手一辆,行军速度定会大大提升。”
当然,装备整个军队的士兵以自行车出征,或许看上去有些滑稽。可是,他回忆起太平天国年间纵横中原的捻军,不就是依靠大量的马匹和骡子,实现了极高的机动性吗?相较而言,步兵部队有了自行车,总比步行要强得多。
自行车的制造倒是不算太难,但真正的难点却在于橡胶——轮胎需要橡胶,而他手头并没有大量的橡胶资源。朱由榔不由得又一次召出系统,查看之前系统提供的缅甸资源分布图,希望能够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橡胶原产自亚马逊森林,这个时候还没有传入缅甸,”朱由榔又皱起眉头,“可是即便有橡胶树,要想形成规模化的生产也不简单。”
自行车方案似乎并非轻而易举便可实现,但它确实提供了一个提升军队机动性的思路。虽说暂时无法直接造摩托车和卡车,但这一举措若能得以推广,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的后勤压力。
朱由榔神情专注地将自行车计划仔细记录下来之后,便轻轻地把这份计划书放在了书桌一角,暂时将其搁置在了一旁。
他站起身来,一边在房间里缓缓踱步,一边喃喃自语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古人虽然生活在久远的过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愚蠢无知。或许,在某些方面,他们有着我们现代人所不具备的智慧和经验呢?正所谓术业有专攻。”
想到这里,朱由榔心中已然有了决断。只见他猛地停下脚步,转身朝着门外走去,并高声呼唤着自已的随从们。很快,一群人便簇拥着朱由榔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朱由榔一行人此行的目的地正是那座规模宏大、设备先进的大明国营轧钢厂。一路上,朱由榔思绪翻飞,期待着能从那些经验丰富的工匠们那里得到一些关于自行车制造的好点子和建议。
朱由榔站在轧钢厂的大门前,手中紧握着自已精心绘制的自行车设计图纸。眼前的厂房宽大粗犷,工人们汗流浃背地来回奔波,机器轰鸣声中弥漫着一股浓厚的铁锈味。朱由榔心中满怀期待,毕竟,这批自行车的生产将是提升军队机动性的关键一步。
他一踏入厂房,就被人认了出来。负责这家轧钢厂的杨厂长快步迎上来,弯腰行礼道:“陛下驾到,真是我等的荣幸,不知今日前来有何贵干?”
朱由榔微微点头,将手中的设计图纸展开,交给了杨厂长。“杨厂长,这是一种新型兵器的辅助器械,名为‘自行车’。如今我大明边疆战事频繁,急需这种器械提升机动性。但设计图中所需的材质较为讲究,尤其是车轮的材质与结构,可能需要你们在试验中摸索。”
杨厂长虽不完全明白自行车的作用,但他知道能让皇帝亲自来指挥的事必非小事。于是他赶紧招呼厂里的技术骨干,尤其是当中经验丰富的七级工刘海仲和八级工易忠海,这二人乃是轧钢厂的得力干将,尤其是刘海中,工艺精湛,刚被升为七级工没多久。
刘海仲匆忙跑了过来,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眉头微皱地看着朱由榔的设计图纸,嘴里嘀咕道:“这小玩意儿造出来倒是可以,关键这车轮啊……陛下,这不比造刀枪剑戟,这小东西……能跑得快吗?”
“哈哈!”朱由榔听罢不禁笑出声,倒也不怪他质疑。毕竟这种带轮子的装置,按理说是该用于便捷通行,可真正实现还需许多技术细节配合。
“刘海仲,正因如此,我才需要你们这些顶尖工匠的帮助。自行车的核心是车轮的材质与灵活性,既要能承受重量,又要确保在复杂地形上的适应性。”朱由榔指着图纸上的轮胎部分,示意刘海中特别留意。
刘海仲挠了挠头,眼神直勾勾盯着图纸,接着直截了当地说:“陛下,不瞒您说,要是全按这个图纸来造,肯定是造得出来的,但效果嘛,未必有您想的那么好。依我看,这车轮啊,可以用木头做胎,再包上一圈铁皮。铁皮结实抗磨,走几百里不成问题!”
旁边的杨厂长听到这话,赶紧点头附和道:“陛下,这铁皮木胎的确够结实,跑马道、山路都不怕磨损。若时间紧迫,这法子倒是能一试。”
朱由榔微微皱眉,虽然木胎加铁皮确实结实,但恐怕颠簸不堪,远不如橡胶的弹性。
此时,一旁的易忠海忽然开口了:“陛下,刘兄的法子虽可行,但有些笨重。我倒是有个替代方案,不妨尝试用布料和天然树脂包裹在车轮外侧。树脂柔韧耐用,可以稍微缓冲些许冲击,再配合缅甸当地采集的天然乳胶,应该能增加弹性。”
朱由榔听后眼前一亮:“天然树脂和乳胶?这法子倒是新奇,比铁皮要柔软不少。若是再能加上一层包裹布料,不知能否更耐磨?”
易忠海点头答道:“陛下所言极是。天然乳胶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轮胎的缓冲。加上布料包裹,不仅可以提升耐用性,且造价也不高,正适合批量生产。”
刘海仲听得连连点头,虽然他性格耿直,脾气暴躁,但心底里也认同这办法可行。于是,他直接拍了拍胸膛,气势十足地说:“好!既然皇帝陛下信得过咱们这些粗人,那咱们就照这方案干!就算造不出顶好的,咱也拼了命试!”
朱由榔见众工匠积极踊跃,心中满意不已。他转身对杨厂长下令道:“从今日起,你们轧钢厂全力试制这些自行车,照不同方案试制车轮,分成几批,分别用铁皮加布料、天然乳胶加布料、树脂加布料等不同材质组合。务必尽快造出一批成品,之后交由驿站登记分配,实地检验效果。”
杨厂长与工匠们齐声应诺,气氛一下子热烈了许多。此时朱由榔也颇为欣慰,他在心中暗自思量,若这些自行车真的能在军中推广,将大大提升部队的灵活性和战场适应能力。正如他所料,这些工匠虽然有各自的脾气和专长,但在一起探讨问题时,却各显其才,互相补充。
安排妥当后,朱由榔离开了轧钢厂,心情振奋。虽然自行车在17世纪看起来有些超前,但只要解决材料问题,真正投入军中,也未必不能发挥奇效。他步履轻快地往回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
不久之后,驿站部门按照朱由榔的吩咐,开始逐一登记造册,将首批自行车分发给了各地的传令兵和信使。随着测试的逐步进行,朱由榔决定一月后集中反馈结果,看看哪种材质的车轮最耐用且适合山地行军。
一月后,反馈结果逐渐汇集到朱由榔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