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主持人的声音落下,宾客的欢呼声也随之响起。
用来开场的题材是每年都不变的重阳节,不少读书人都跳下座位,来到中间的台下,想要提笔落诗。
为了以防发生事故,每一片宾客席中间,拍卖行都派出了专门负责秩序的人,由他们引导想要上台写诗的人们排队,毕竟台下的笔墨纸砚也只能同时允许十几个人同时书写,而想要去写诗的宾客们可足足数百人之多。
即便是这样,也依然挡不住宾客们的热情,宾客们将写好的诗放进小竹筒中,由主持人负责一个个的拿出来大声朗读,然后根据其他宾客们的叫好声和大儒们的反应来评判这首诗的好坏。
若是这首诗不错,宾客们都在叫好,那主持人则会在装有这首诗的小竹筒上系一根红绳,若是反响不好,主持人则会系一根绿绳,然后再朗读下一首。
虽然这场重阳诗会没有具体的规则,但是主持人也会隔一段时间放出不同的题目,否则诗会上就会出现很多早就准备好的诗,甚至是花大价钱请别人做的诗。
在重阳诗会上根据大儒们的意见即兴放出题目,稍微能有效的增加一下押题难度。
重阳节做为暖场的题目,虽然每年固定,但是也没有多少人提前准备,主要还是因为以重阳节为题,太局限了,这么多年来,写重阳节的诗太多太多了,让他们写,也写不出什么亮点来。
“妙!李兄这首五言太妙了!”
“这首诗只会堆砌辞藻,华而不实!下一首,下一首!”
“好!这首好!晋级!晋级!”
“……”
主持人一首一首的读着,台下的宾客们给出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有些人还因为意见不合,大声争吵起来,不过只要不动手打人,负责维持秩序的人也懒得管他们。
“原来这就是重阳诗会啊,可真有意思!”第一次来参加的谢凌萱看着热闹的一楼,发出感慨。
“谢小姐这是第一次来,所以才觉得有意思,像我这种每年都来的,已经无聊的想睡觉了。”莫青山闻言,打了个哈欠说道。
“莫大哥是当年的探花郎,这些诗自然是进不得眼,莫大哥怎么不写一首,也让小妹瞻仰一下文采。”两人待了这一会,已经熟络起来了,谢凌萱也同莫红妆一样,喊莫青山大哥了。她指了指桌子上的笔墨纸砚,对莫青山说道。
“免了,免了!我可不想费这个脑子。”莫青山果断拒绝。
见大哥如此干脆,莫红妆也有些无语,她也想听听大哥这个探花郎的诗词水平,心里好有个底,没想到大哥自从对解梦,道术这些东西着迷后,对吟诗作赋完全失去了兴趣。
“莫大哥,怎么二楼没有人去作诗?”谢凌萱又好奇的问道。
莫红妆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目前去写诗的只有一楼的一些书生,二楼的贵宾们还没有下场的。
“害,贵宾台招待的贵宾,是身份地位高贵的人,又不是有作诗天赋的人,这十来个贵宾台里,能作一首不错的诗的,连一半都没有。
不过你放心,用不了多久,会有人作一首去收尾。”莫青山不知道参加了多少次诗会,对这里面的道道了如指掌。
果不其然,莫青山的话音刚落,宋逸锦就起身了,他没有动桌子上的笔墨纸砚,直接下楼走向主持台。
这个时候,重阳节这个题目已经是接近尾声了,在台下写诗的人也不剩几个,宋逸锦也无需排队。
“二楼有人下来了!”
“是宋大人!他是上一届的状元!”
“宋大人写的诗,一定非同凡响!”
“诶!宋大人怎么拒绝了?”
让宾客们没想到的是,宋逸锦拒绝了拍卖行的人送过来的毛笔,就在大家疑惑之际,宋逸锦从怀中掏出了一支铅笔。
他要用铅笔写诗!
这一举动可真是点燃了全场。
“宋大人糊涂啊!你怎么能用铅笔呢?”
“宋逸锦!你还是读书人吗?”
之前也有人针对铅笔的事情询问过宋逸锦的态度,宋逸锦什么都没有说。宋逸锦之前一直是翰林院的修撰,最近才进了工部,可偏偏正好是这两个部门打的厉害,以宋逸锦的立场而言,确实是两边为难,不表态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还是很多读书人认为宋逸锦其实还是支持禁止铅笔的,只是碍于立场没有办法明说。
可今天宋逸锦的举动狠狠的抽了他们一耳光,他居然在诗会上直接用铅笔写诗,这可是头一个敢这么做的。
不少的读书人直接站起来表达自已的愤怒,宋逸锦这一举动,让他们感觉受到了深深的背叛。
面对这些激愤的人,拍卖行的人也不得不请他们坐下。
宋逸锦仿佛什么都没听到一样,只是自顾自的写着自已的诗。
莫红妆也完全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宋逸锦居然如此高调的公开支持铅笔,本来她还一直警惕宋逸锦,害怕他整什么幺蛾子,现在看来,竟然是友军?
这么支持铅笔,而且看他用铅笔很娴熟的样子,那是不是可以确定宋逸锦和她一样都是穿越者了呢?
思考了一下,莫红妆还是摇了摇头,不能这么武断,宋逸锦虽然和她有矛盾,但他本质上还是一个为国为民的人,或许他支持铅笔也只是因为这个原因,和她没有什么关系。
还是得多留几个心眼才行,可不能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这首诗是宿国公之孙,工部员外郎宋逸锦宋大人所著:
《重阳感世》
秋风瑟瑟又重阳,落叶纷纷满地黄。
岁月匆匆催鬓老,人生漫漫忆情长。
登高远眺山川秀,把酒低吟思绪扬。
且把茱萸簪鬓角,静看尘世几沧桑。”
此诗一出,全场顿时一窒,刚才那些骂的欢的也没了声息。
“这……这诗写的有些好啊。”
“这岂止是有些啊,比刚才那些好太多了!不愧是状元!”
“唉!有这样的诗才,为何要支持铅笔?”
几个大儒对视一眼,也给出了意见。
“这首诗中秋风、落叶、登高、茱萸等意象,营造出了重阳节特有的清冷、忧伤而又充满诗意的意境。同时,山川秀色与尘世沧桑的对比,使意境更加深远,是一首好诗!”
“宋大人语言简洁明快,用词精准,各种叠词的运用也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可是……这首诗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尘世沧桑的淡然,宋大人这个年纪怎么会有这些感悟?”
“老头子不知道,但是这首诗让老头子来写,老头子也写不出来。”
几个大儒也都觉得这首诗确实好,虽然对于宋逸锦这个年纪写出这种沧桑的诗感到不解,但也没有多问,或许是经历过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这些他们也没有必要去打听。
主持人听完大儒们的讨论,也是直接把宋逸锦的这首诗放进了内三圈的竹筒里,这是今天第一首进入内三圈的诗。
做完后他觉得该进行下一个题目了,刚想请教大儒们下一个题目出什么比较好,负责在小竹筒里取诗的人又拿出了一首诗递给他。
主持人皱了皱眉头,怎么还有一首?
他打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四皇子陆宇凌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