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今今!黎今今也在这个班里吗?”
高二的那一天,黎今今拿着数学卷子“啪”地一声放在了许承的桌面上。
许承抬眼望去,一个熟悉的面孔显现在眼前。
许承的初中是在一中上的。因为是从外地转来的缘故,他对新学校、新环境非常不熟悉而且陌生。
许承的父母原本都在外地务工,初中的时候许承的母亲回来照顾自已的两个儿子上学。
许承还有一个差了5岁的亲弟弟,他叫许明。
他和弟弟其实并不熟悉,他们总共没有相处过几年。
弟弟因为年龄小,并且一离开爸爸妈妈就会哭闹得厉害所以父母只好把弟弟带在身边,这是许承在长大后听姥姥说的。
姥姥总是对许承说:“你弟弟啊,一开始和你一起被留在家里。你还好,不喜欢哭,小明总是哭,特别是只要你爸妈一打电话回来,他听到你妈妈的声音就拼命地哭。
一直哭到嗓子哑了,眼睛都哭红了,你外公心疼得不行,最后打电话劝你爸爸妈妈把小明带过去。
你外公心软,看不得孩子哭成那样。”
所以,许承和他的弟弟相处甚少。
他只模糊记得过年的某一天,她的妈妈抱着一个小男孩放在他面前,那个小男孩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盯着他看。
“许承,这是你弟弟”,妈妈笑着对许承说,她又摸了摸许明的头说:“小明,这是你哥哥,叫哥哥。”
许明那时候真是小得可爱,他走起路还有一点点不稳,很明显刚学会走路。
许承看着这个是他“弟弟”的小男孩一小步一小步向他迈来。
他的头圆圆的,还很大,穿着冬天很厚的一件棉衣,显得无比笨重,走起路来就像企鹅一样,好像他的弟弟还挺可爱的。
“哥哥”,许明奶声奶气地叫许承,他用小小的手拽住许承的衣角,眨着很亮的又带有一丝不确信的怯生生的眼睛望向许承。
许承不记得自已有没有回应那时候软糯又可爱的许明了。
他只记得那天模糊的场景,但是许明朝他走来喊他“哥哥”的情境他却能记起一个又一个细节。
比如那时候许明那么小的手,走起路来笨笨的样子,还有喊他哥哥时的神情,他一直记得。
许承还记得自已当时懵懵的状态:很久没见的妈妈回来了,她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孩。
全家都很开心,我跟在大人后面一起走进卧室,妈妈笑得很开心,她怀里的小男孩时不时望向周边。
妈妈把小男孩放下来了,她告诉我说那是我的“弟弟”,那个小男孩在全家人慈爱的目光注视下慢慢走近我。
我望着他,觉得陌生又亲切,所以什么是“弟弟”?
许承和许明在那几天相处得很慌乱,慌乱到他还没有适应好喊一个在他的记忆里第一次见面的小男孩“弟弟”。
许承发现他的弟弟在一回来后就成了家里关注的焦点。
他太小了,他需要照顾。许承隐隐感知到自已被冷落了,外公外婆很喜欢弟弟,他们喜欢逗他、抱他。
许承和妈妈因为太久没见也变得不好意思起来,他默默看着妈妈,看着妈妈和家人谈话。
妈妈为他拿出舅舅给他买的棉袄,给他穿上新衣服。
许承不知道应该和妈妈说什么,这种尴尬没有持续很久,很快许明的哭声就吸引了妈妈的注意。
“小明怎么哭了,我去看看你弟弟。”妈妈匆匆往外走,还没有来得及夸许承一句:“衣服很合适,穿起来很好看。”
许承脱下棉袄,珍惜地把它重新塞进衣柜里,他急忙穿上自已的衣服跑出去看看他的弟弟怎么哭了。
“没事没事啊,没有摔到哪儿就好。”妈妈抱着哭得很伤心的许明,他的脸蛋红扑扑的,眼泪溢出来了,满脸都是泪水。
许承站在一旁,他看见翻了的玩具车,知道弟弟是玩玩具车的时候摔到了自已。
许承慢慢靠近许明,掏出自已口袋里的早上没吃的温热的鸡蛋,他小心地递给弟弟,说:“给你鸡蛋吃。”
许承还是不习惯喊他弟弟,尽管在心里他喊了许明一万次“弟弟”。
许明用很小的手拿起很大的鸡蛋,他把鸡蛋握住,混着泪水和笑望向许承,许明开心了起来。
许承心里是喜欢这个弟弟的,他很可爱,笑起来的时候更可爱,特别是弟弟望向他的时候,他觉得弟弟很喜欢他。
可是年很快过去了。弟弟和妈妈又要离开了。
那天早上很冷,天还没有亮。许承在被窝里听见妈妈还有外公外婆的说话声。
“妈,我走了啊。你在家和我爸照顾好小承,我带小明回去了啊。”
妈妈怀里抱着熟睡的弟弟,她们说话说得很轻,担心会吵醒弟弟。
许承站在房间里向外看,他站在黑暗里,所以没有人看见他。她看到妈妈不舍的表情,她看到外公外婆心疼自已女儿的眼神。
这些那时候的许承当然还不明白,这是在他明白后反复回想到的一个画面,是他在可以明白的时候品味出来的感情。
许承那时候还很小,他只是知道妈妈和弟弟要走了,他清楚地记得妈妈怀里的弟弟穿着的那件深绿色的棉衣。
因为从小就是留守儿童,许承极度缺爱也缺乏安全感。
在他上初中时,妈妈带着上小学的弟弟回来了,弟弟也被转进了当地的小学。
许承那时候不是惊喜,他需要适应,适应突然回来并且要长期相处的妈妈和弟弟。
对于妈妈选择在初中时期回家给他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许承最初是排斥的。
他竭力拒绝妈妈的提议并且一再强调自已可以按照之前的模式继续生活,像之前一样,许承自已坐公交车上下学,奶奶在家里准备饭菜。
可是最后妈妈还是坚持要回来。
许承觉得自已可能会辜负家里人这么多的付出,这在无形中给他增添了一种压力。
刚进入初中的时候,许承被分到了一个很靠后的班,因为他是从乡下转上来的,分的班都靠后。
许承性格内敛,他不怎么说话,从乡下到城市的巨大转变让他需要很多时间来消化。
许承刚上学的那几个月都是浑浑噩噩的状态,他每一分每一秒想的都是“什么时候可以放学回家”,尽管回到家后也是他不熟悉的环境。
他们租住的房子很昏暗,房东太太斤斤计较,周围邻里也显得尖酸刻薄。
但是家里有妈妈,还有弟弟,尽管刚刚聚在一起,许承心里还是感到亲切。
是的,那是他的家人。
在班级里的许承就有点孤单了。班里很多小混混,他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努力地听课、学习。幸好,他遇见了很好的朋友。
他的朋友是被许承的成绩吸引的,他们时常聚在许承身边问问他今天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可不可以给他们“借鉴借鉴”。
许承不会拒绝,他会在他们忘记写作业时把作业给他们抄,时间久了,许承和他们处成了很好的兄弟。
他的兄弟会在许承体测的时候给他塞红牛和巧克力,会在许承和班级里的小混混对峙时给他撑场面,除了学习不太好,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很好。
不过那时候的许承没有意识到那是他的好朋友,他自卑,同样也傲慢。
因为是班级里为数不多的尖子生,许承在初中受到老师的大力培养。
他也慢慢意识到自已的优秀,他在耀眼起来的同时也渐渐获取了自信。
他们到了可以加入共青团的年龄,许承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团员。
那是他第一次去上团课,在学校的大报告厅里,人数很多,场面严肃而庄重。他找到一个位子坐了下来。
“欢迎同学们来参加第一次团课,大家已经是一名共青团员了,我们……”
许承听的认真,他却没有带来纸和笔。他也是第一次上团课,不知道一些内容是需要记下来的。
他看到前排的同学在低头记录,他窘迫起来。班里只有他一个人来参加这次团课,周围人他又不认识,他就假装自已也在记东西,时不时低下头来。
中间休息的时候,他觉得必须要借来纸和笔。
他询问座位旁的同学:“同学,你有没有带多余的纸和笔啊?我没有带。”
他面色发红,一方面因为自已没带纸的窘迫,一方面因为周围人都在摇头。
“我有多余的,给你。”他听到一个声音从后排传来。
“正好我带的多,给。”女孩把一个本子和笔一起递给许承,然后回到了座位。
许承没有看清那个女孩的长相,他只看见她挺瘦弱的一个背影,女孩递完纸和笔回去得很急,许承还没来得及说一声“谢谢。”
许承如释重负,他拿起笔,翻开那个本子,在本子的第一页他看到几个写得很清秀的字:
黎今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