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神秘而危险的丛林深处
此时此刻,在那茂密幽深、仿佛隐藏着无数秘密与危险的丛林之中,一个身形黑瘦的老者正艰难地穿梭着。周围的树木高大而茂密,枝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天然的绿色屏障,阳光只能艰难地透过缝隙洒下点点光斑。
地上铺满了厚厚的落叶和腐烂的植被,散发出潮湿而腐朽的气息,每走一步都像是陷入了无底的沼泽,让老者的行进变得异常艰难。
他的衣衫褴褛,那原本或许是质地精良的长袍,如今已被树枝刮得破破烂烂,沾满了泥土和草渍,几乎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头发凌乱如麻,像是许久未曾梳理,一缕缕地贴在他那疲惫而沧桑的脸上。
脸上的皱纹如同岁月刻下的沟壑,每一道都诉说着他经历的风雨。他的双眼布满血丝,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警惕,那眼神犹如惊弓之鸟,哪怕是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都似乎能让他瞬间陷入绝境。他,正是商鞅,也可被称作卫鞅。
因秦孝公刚刚离世,秦国的局势瞬间变得波谲云诡。秦孝公的离去,如同抽走了秦国的一根顶梁柱,让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种微妙而紧张的氛围之中。
下一任继任者秦惠文王打算对他下手,而心思敏锐的他提前得知了这一凶险的消息。于是,在那个漆黑如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商鞅不顾一切地逃出了京城。
那夜,天空中没有一丝星光,整个京城沉浸在一片死寂的黑暗中。商鞅怀揣着满心的恐惧和对未来的迷茫,像一只受惊的野兔,悄悄地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此刻的他,一边在心中狠狠地咒骂着新国君秦惠文王,那咒骂声中带着愤怒与不甘,“你这忘恩负义的家伙,我为秦国付出了这么多,你竟然如此对我!”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无尽的怨恨。
一边啃着那干涩得难以下咽的干粮,那干粮仿佛是石头一般,每咬一口都像是在折磨他的牙齿和喉咙,但他为了保存体力,不得不继续拼命吞咽。他深知,自已必须尽快逃离秦国,否则等待他的将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他的脚步踉跄而匆忙,不时被地上的藤蔓绊倒,却又迅速爬起来,继续向前奔跑。
眼瞅着就要逃出秦国的边界了,然而,一座威严耸立的关隘却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横在了他的面前。那关隘高大坚固,城墙由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看上去坚不可摧。城墙之上士兵林立,他们身着冰冷的铠甲,手持锋利的兵器,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四周。戒备森严的气氛让人窒息,仿佛连空气都弥漫着紧张的味道。
与此同时,秦国高层早已察觉到了他的出逃,并迅速做出了反应。在商鞅亡命奔袭的这几天时间里,他们早就将秦国对外的区域严密地封锁了起来。
命令士兵们日夜不间断地交替巡逻,每一班士兵都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的眼睛如同鹰隼一般,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严令发现任何可疑的人都必须立刻拿下,宁可错杀一万,也绝不能放过一个。整个秦国边境都笼罩在一片紧张的肃杀之气中。
商鞅的才能与影响
商鞅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他有着非凡的智慧和远见卓识,他的策略和改革举措能让秦国走向强大,自然也一样可以让其他国家强大起来。这些道理,秦惠文王和支持他的旧贵族集团心里也是十分清楚。他们明白商鞅的价值,但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又不得不对他采取行动。
皇宫内的谋划
在金碧辉煌却又弥漫着紧张气氛的皇宫内,秦惠文王正“激动”地发言:“当初为啥不直接杀了这狗贼,现在让他跑了出去,万一真被他跑出去,我们的名声可都臭了……”然而,他的眼神中却闪过一丝狡黠,那是一种不易察觉的算计。
他心中盘算着自已的利益得失,他对商鞅的恨固然是真实存在的,毕竟商鞅的变法触动了一些他的利益,让他在某些方面受到了限制。但商鞅的变法确实对秦国有极大的好处,他也不可能轻易放弃变法所带来的成果。所以,他只能让商鞅充当靶子,以此来向旧贵族集团释放自已因为变法,利益受损而导致的不满。
“秦王不必如此大动肝火,按照计划行事就行,我等早已将家族子弟还有奴仆安排到边境,他想飞,我等也会将他的翅膀硬生生折断!”旧贵族集团的几位家族宗正,对于秦惠文王的态度也是很满意。
他们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仿佛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想当年,他们押错了宝,让秦孝公上台。
而这商鞅又极为鸡贼,暗度陈仓,在不知不觉间,给他们挖了一个大坑。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当年因为秦孝公还在世,他们根本动不得商鞅。
现在秦孝公死了,他们觉得时机已到,既然秦孝公这么喜欢商鞅,不妨送商鞅下去继续辅佐秦孝公,岂不美哉。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阴狠和得意,仿佛已经看到了商鞅的悲惨结局。
至于他们对秦惠文王,则是一百个放心。当年秦惠文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被他们蛊惑,知法犯法,导致他的老师成了替罪羊。他虽然没事,但这脸是打得啪啪响,此后也更加抱紧了他们的大腿,成为了他们在宫廷中维护自身利益的一颗棋子。秦惠文王在他们面前,时而表现出愤怒和无奈,时而又露出顺从和依赖,双方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相互利用,各怀心思。
“不过他万一苟活在山林沼泽里,也不叫事,家丑不可外扬,尽早解决才是正道……”秦惠文王道。“说的也是,毕竟他是改革新政的推行人,万一有那个不知好歹的老百姓给他窝藏起来,我们也难找……”一老者缓缓道。
“您的意思是,加上他的罪名是嘛?罪名是啥呢?”底下的小弟递话道。
“罪名,莫须有!”
与此同时,为了减少寻找的难度,他们派人放出去了似有似无的假消息,只要商鞅回封地,既往不咎。可能有人疑惑为什么是似有似无,这样才能迷惑住商鞅这种人精,太刻意是一定会被他察觉出问题所在的。
果然,商鞅在经历边界围堵不得出之后,本能的想着回封地,一路上异常顺利,在路上吃干粮时还有人交谈商鞅出逃的事情,这事被人为的扩散到了全国。
只不过上头也要脸,不可能背这个锅。只能说商鞅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出逃京城。但新国君鉴于他之前改善国家,百姓生活福祉的政策,打算放他一马,只要他回自已的封地,他依旧是那个商君。只要不插手政治,大富大贵还是没问题的。
整个秦国都陷入了这场针对商鞅的阴谋之中,而商鞅的命运也在这重重迷雾中变得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