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官员不够,和朱元璋其实有很大关系。
由于朱元璋暂停科举,采用荐举制选拔官员,希望能够找到德才兼备的官员。
结果事与愿违。
荐举制容易任人唯亲、假公济私,选出的官员人品没法保证,才学也参差不齐。
这次郭桓案涉案官员,几乎全部出自荐举制。
杀是杀痛快了。
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官员不够。
朱标有些头疼,“诸位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话说完,官员们纷纷开口。
“臣推荐一位贤才马三刀,此人颇有才学。”
“臣举荐江浙人士胡善,此人德行出众。”
“臣推荐……”
李善长冷眼旁观。
举荐官员风险太大,一不小心就会受到牵连,最近朝堂的水越来越深,小心无大错。
这时,礼部尚书刘仲质躬身出列。
“陛下暂停科举八年,经过八年沉淀,有大量人才可以选拔,臣提议恢复科举。”
“科举?”
朱标怦然心动。
正如刘仲质所言,八年过去了,有大量大才等待收割,何必再死磕荐举制?
过去历史证明,荐举制弊端极大,要不是没有办法,朱元璋也不会用荐举制。
朱标当即拍板:“着礼部议定科举章程,最迟明年恢复科举,不得有误。”
“臣遵旨。”
刘仲质躬身领命。
……
退朝后。
朱标兴冲冲来到乾清宫。
得知朱元璋不在,到御花园陪马皇后骑马去了。
朱标赶到御花园。
皇子、皇孙争着骑神马。
马皇后和几个儿媳妇聊天。
神马被孙子、孙女霸占,朱元璋坐在旁边生闷气。
“拜见父皇。”
察觉到朱元璋心情不好,朱标小心翼翼问候。
“有事?”
“有要事。”
“到那边说。”
父子二人走到角落。
“儿臣准备恢复科举。”朱标开门见山说道。
朱元璋面露狂喜之色,“哈哈,咱明白了!”
朱标以后:“明白什么?”
“仙人奖励咱一张神将卡,这位神将有治国安邦之才,会以合理方式现身,你觉得科举合不合理?”
朱元璋越说越觉得合理。
朱标将信将疑:“这位神将为何不直接现身?”
“孤陋寡闻了吧。”
朱元璋得意洋洋解释:
“神将来自天上,降临凡间必须有合理身份,否则会对未来产生不好影响。”
“很合理。”朱标点头。
听上去有点像星宿转世。
既然是星宿转世,考个科举不是轻轻松松嘛。
而朱元璋已经等不及了。
“事不宜迟,最好下个月就殿试,招于谦入朝。”
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在南北直隶、各个布政使司举办;会试在京城举办;殿试则在奉天殿举办。
朱标反对:“跳过乡试、会试不好。”
“谁说要跳过了?”朱元璋一脸看傻子的表情。
“嗯?”
朱标瞪大眼睛。
父子大眼瞪小眼。
“您准备一个月办完乡试、会试、殿试?别开玩笑了。”
“不管你怎么做,下个月必须看到于谦,他是咱为你准备的左膀右臂,早用早享受。”
“儿臣做不到啊。”
朱标都想哭了。
朱元璋给他指了条明路。
“你做不到,不代表李善长他们做不到,一个合格的皇帝,必须学会为难臣子。”
“唉。”
朱标叹了口气,失魂落魄离开。
回到奉天殿,往龙椅上一坐,顿时有劲了。
“召集群臣过来议事!”
文武官员刚回办公地方,屁股还没坐热,又被朱标叫到奉天殿开会。
“如今官员缺额严重,本宫与父皇甚是忧虑,决定下个月殿试,选拔人才录用。”
朱标一句开场白,惊掉官员们下巴。
刘仲质急忙进言:
“殿下,跳过乡试、会试仓促殿试,选不出人才。”
“谁说要跳过乡试、会试?”朱标复述朱元璋的话。
刘仲质一听更急了,“万万使不得啊,殿下。”
朱标面色一沉,拍案下死命令:“本宫不问过程,下个月科举必须出结果。”
官员们被逼的没办法,聚在一起讨论对策。
他们算是看出来的。
不是朱标急,是朱元璋急。
今天不给出好方案,指定没他们好果子吃。
官员们争论半天,交出一个方案:开设恩科,十月初举办乡试,各地汇总乡试成绩送到中央。
反正殿试选出的进士,都是从乡试里出,看完乡试成绩,也算知道科举结果了。
朱标欣然通过方案。
心道果然如父皇所言,为难大臣让自已轻松很多。
看来以后要多为难他们!
当天下午。
朱标颁布恢复科举诏书。
诏书八百里加急,紧急发往各个布政使司。
恢复科举逐渐传开。
无数学子为之欢欣鼓舞。
暂停科举八年,知道这八年他们怎么过来的吗?
一边苦读诗书,一边为科举何时恢复发愁。
富家学子轻松一点,只需为这两件事苦恼。
寒门学子考虑的就多了。
读书意味着脱产,家中少一个劳动力,还要花钱读书,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因此,大部分寒门学子为了生计被迫放弃读书。
少部分人撑到了今天。
北平。
某个普通村庄。
青年于谦卷起衣袖裤腿,手持鱼叉在河里叉鱼。
远处传来呼喊声:
“于谦,好消息。”
于谦提起鱼叉,手搭凉棚看着跑过来的朋友。
朋友激动大喊:“朝廷发榜恢复科举了。”
“你又骗我。”
于谦撇撇嘴,不信朋友的鬼话,埋头继续叉鱼。
“真没骗你,皇后得到仙药重病痊愈,太子殿下感谢上苍,恢复科举开设恩科。”
于谦听后更加不信。
又是皇后,又是仙药,太子开恩科又是什么情况,皇上这一家子咋这么乱?
一听就像是鬼扯。
“于谦,好消息啊。”
又一个朋友冲到河边,“朝廷发榜开设恩科。”
于谦握着鱼叉的手一顿,僵硬地转过头,“你们真没骗我?”
“不信你随我进城看榜文。”
“走。”
于谦提着鱼叉跳上岸,和两个朋友一起进城。
县衙门口贴着榜文,写明了开设恩科原因,乡试时间等。
“是真的!”
于谦攥紧了鱼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