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气氛凝重到了极点,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众人屏息凝神,不敢发出丝毫声响,生怕被卷入这场风暴的中心。
秦王政依旧面无表情,只是眼神深处,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吕不韦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住自已的情绪。
他知道,此时此刻,他不能乱了阵脚。
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缓缓说道:“公子如此咄咄逼人,莫非是认为,我大秦朝堂之上,只有山东六国的士子,才能堪当大任?”
这是一个陷阱!殿内不少大臣心中暗道。
吕不韦这是在故意激怒将闾,让他说出一些不当之言,从而抓住他的把柄。
然而,将闾却并没有落入他的圈套。
他微微一笑,说道:“相国此言差矣。闾并非是这个意思。闾只是认为,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是有才之士,都应该为大秦效力。相国出身商贾,却能位极人臣,不正说明了我大秦的用人之道吗?”
吕不韦脸色一沉,他没想到将闾竟然如此巧妙地化解了他的攻势。
他冷哼一声,说道:“既然如此,老夫倒想问问公子,公子今日在朝堂之上,如此大放厥词,究竟是何用意?”
将闾毫不畏惧地迎上吕不韦的目光,朗声说道:“闾今日依旧是有三问,想请相国解答。”
“哦?”吕不韦挑了挑眉,“公子请讲。”
“第一问,”将闾伸出一根手指,“相国身为大秦相国,为何不思进取,反而处处掣肘,阻挠秦王大业?”
“第二问,”将闾伸出第二根手指,“相国门下宾客众多,其中不乏鸡鸣狗盗之徒,相国为何不加以约束,反而任由他们为非作歹?”
“第三问,”将闾伸出第三根手指,语气愈发凌厉,“相国广纳天下奇书,编纂《吕氏春秋》,其中不乏与商君之法相悖之处,相国究竟意欲何为?”
三个问题,字字珠玑,直指吕不韦的要害。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
吕不韦的脸色阴沉如水,他没想到将闾竟然如此大胆,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质问他。
他紧紧地盯着将闾,一字一句地说道:“好,很好!公子果然伶牙俐齿,老夫今日倒要看看,公子如何自圆其说!”
咸阳宫大殿,此刻成为了两人交锋的战场。
这不仅仅是将闾与吕不韦之间的争斗,更是秦王政、商君法制与《吕氏春秋》之间的较量。
众人屏息凝神,这场战斗的走向,将会影响大秦的未来……吕不韦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秦王政身上,“大王……”
吕不韦的目光落在秦王政身上,语气沉重:“大王,臣对大秦忠心耿耿,天地可鉴!公子之言,纯属污蔑!”他顿了顿,苍老的面容上显出一丝悲愤,“臣为大秦呕心沥血,却遭此不白之冤,臣……心寒啊!”
秦王政依旧不动声色,只是淡淡地开口道:“将闾,你既有三问,相国也应答,不妨让他说完。”
将闾微微颔首,退后一步,目光却依旧紧紧锁定吕不韦,不放过他脸上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
吕不韦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公子第一问,老夫为何掣肘大王大业?老夫辅佐大王多年,大秦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老夫的心血!何来掣肘之说?公子年轻气盛,不了解朝堂政务的复杂,难免会有误解。”
“误解?”将闾冷笑,“相国莫非忘了,秦王亲政之后,相国屡次阻挠秦王推行新政,甚至暗中扶持宗室,意图何为?”他语调不高,却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敲击在众人心头。
吕不韦脸色微变,强辩道:“老夫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大秦江山社稷!新政激进,恐生民怨,老夫也是为了大秦的稳定!”
“稳定?”将闾步步紧逼,“以不变应万变,才是真正的亡国之道!商君变法,何尝不激进?若无商君之法,何来今日之大秦?”
吕不韦避而不谈商君之法,转而答道:“公子第二问,老夫门下宾客众多,确有不肖之徒,但老夫已严加管束,绝不姑息!若有证据,公子尽管呈上,老夫定当严惩不贷!”
将闾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并未接话,只是继续问道:“相国第三问,《吕氏春秋》集天下之大成,却与商君之法多有抵触,相国究竟是何居心?”他刻意加重了“商君之法”四个字,目光如炬,直视着吕不韦。
大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吕不韦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吕不韦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明白,这是最关键的一问。
他强作镇定,缓缓说道:“《吕氏春秋》博采众长,旨在为后世留下治国之策,并非要取商君而代之。商君之法,于大秦有功,老夫岂敢轻视?”
“哦?是吗?”将闾上前一步,逼视着吕不韦,“可据将闾所知,《吕氏春秋》出世之时,相国曾言‘一字千金’。
如此重视,难道仅仅是为了治国之策?”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吕不韦脸色骤变,他没想到将闾竟然知道此事。
他张了张嘴,想要辩解,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将闾继续说道:“相国如此推崇《吕氏春秋》,莫非是想……”他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大殿内的众人,最后落在了秦王政身上,“取商君而代之,以《吕氏春秋》治秦?”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在这之前总归是没有在朝堂挑明。
取商君而代之?以《吕氏春秋》治秦?这岂不是有不臣之心?
杀机,在咸阳宫大殿内缓缓聚拢……吕不韦嘴唇颤抖,指着将闾,嘶哑着声音说道:“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