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垦岁月
军垦岁月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军垦岁月 > 第4章 各有定位

第4章 各有定位

加入书架
书名:
军垦岁月
作者:
河南妞
本章字数:
4720
更新时间:
2024-11-17

这一批上海知青专列驶出黄浦江畔后,后续的知青专列接踵而至,很快就聚集在了农一师所在地阿克苏。经过调整大部分上海知青留在了本地工作,少部分上海知青根据需要被分配在天山南北的各个团场。

文化考核结果很快就出炉了,10%的人员因为文化水平高,被列为机关工作人员名单中,其中吴小兰就在其中。

吴小兰从小受大家闺秀母亲的熏陶,通读诗词,文学功底深厚,写作能力不在话下,口才也是一流的。她很快就被安排到农一师下属的团场工作,任团场办公室秘书,主要负责文件的起草和定稿。

刘国华,周娟和王璐嘉则被分配到东天山农垦局下属的团场工作,刘国华本来就是科班出身,在上海又有相关教学工作经验,当时就被委任为场部学校的校长,主管教学任务并且带最高年级的数学工作;周娟被分配在农业分场子弟学校当语文老师,兼美术老师;王璐嘉则被分到机关从事宣传工作,负责广告,标语的书写,以及各个基层单位的统计报表。

文化考核第二阶梯的20%人员则被安排在医院学习医疗技术,意在让他们成为医疗骨干人员,其中还有一部分人被安排在水利工程部,和一些水利技术人员一起,改造团场的水利工程。

文化第三阶梯的20%的人员被安排在团场下属的加工厂做统计工作,还有一部分人被分配在连队做粮油分配的发放工作,平时也参加一线劳动,到粮油发放日回归到工作岗位,保证职工们的基本生活用品发放到位。

吴小兰到团场机关工作后,瘦弱的她终于脱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办公室起草文书,写报告于她而言,不过是在同一个地区换个工作岗位而已。

从此,吴小兰依然不敢大气出一声,唯有兢兢业业地工作,生活才是充实的,也有心情和时间消磨从上海带来的一箱子书籍,宽慰内心的寂寞。

刘国华接到调令的那一刻就给远在上海的父母写了信,这一次不同于以往的落寞和悔意,而是掩饰不住十分的激动心情!

爸爸妈妈:

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给你们写这封信,经过几个月的磨练和体验,我终于明白了理想和现实的差异,有那么一刻我对当初的选择是有一点点悔意的。

在上海,我有让人羡慕的教师工作,很快就能成家立业,而且不会因为等单位分房成为我结婚的羁绊。作为家中的老小,哥哥姐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肯定我会和妻子一起和你们共同居住,有了孩子的时候,你们也快离休了,享受天伦之乐,晚年生活也会充实美满的。

可是这一切都因为我的选择而改变了,但我要为自已的选择负责任,当逃兵不是我的个性,既来之则安之吧!

凡事都有利弊,在这里我也被得到了重用,报告你们一个好消息,经过几轮文化课考试,我成功入选文化课考核的第一阶梯队,被分配在东天山北麓的一个团场学校当老师,并且兼任校长职务。

我想我有相关工作经验,工作上不会有任何问题,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应该有一番作为的。

……

长途跋涉,刘国华带着行李终于到达了新的工作地,宿舍也是团场提前安排好的——校长办公室兼宿舍,吃饭和几个任课老师共用一个厨房。

尽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学校的状况还是出乎了刘国华的意料之外:破旧的几排土木结构的教室,靠大门左侧三个大单间是老师们的办公室,一间是语文老师的办公室,一间是数学老师的办公室,另一间就是自已的校长办公室;学校大门右侧的四间平房,是外地老师的宿舍,其中一间就是老师们的厨房。

团场领导进行简单的欢迎仪式后,就开始系统分享学校的具体情况:

小学5个班级,而初中只有一个班级,第二年接着办初中二年级——在校学生最大只有13岁,年龄够16岁的年轻人已经参加工作了!

六个班级7个老师,每个老师除了担任主课老师外,根据个人的特长还要兼负美术,体育,音乐老师,就是人尽其才吧!

刘国华主动承担了初中一年级的数学课,还有小学4年级,5年级的数学课,初中一年级的体育课,再加上校长的工作,工作量可想而知。让刘国华欣慰的是学校的书记由团长相关领导担任,学校与团长的沟通由书记承担,自已只负责教学任务即可。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刘国华也适应了这里相对寒冷的气候,也学会了和其他同事用地锅烧柴禾做饭的本领。无论如何告别了4个人同住一个地窝子的憋屈生活,而且工作地点也由戈壁滩上转到了县城,还有了独立的办公室兼卧室,应该很满足了。

更开心的是刘国华接到了父母的来信,父亲执笔:

华儿:

接到你的来信,我和你母亲十分欣慰,在那广阔天地里终于找到了你合适的岗位。

虽然条件艰苦,但也能锻炼你的耐性和韧性。路是你自已选择的,希望你能坚强地走下去。

我和你母亲一切安好无需挂念,自从你离开家以后,你哥哥和姐姐每个星期天都会来陪伴我们……

让刘国华欣慰的是信纸里还夹了两张十元的纸币和十斤粮票——四两粮票就能在机关食堂吃一顿肉丝面!

随着来信接踵而至的还有一个大包裹,里面有一套秋衣秋裤,还有一套手工编织的毛衣毛裤,不用说那是母亲提前就编织好的。一包大白兔奶糖藏在包裹的最底层,一下子惹出了宋松涛的眼泪。睹物思人,仿佛见到了久违的亲人。

周娟被安排在分场部子弟学校,那边的条件要比刘国华这边差一点,所谓的学校不过是一排低矮的土坯房,紧挨着分场部办公室,两个教师四个年级,总共40个学生,只能复试教学。

周娟负责语文课和美术课,和她搭档的华老师教数学课和体育课。

每次上课的时候,一个年级的学生写作业,另一个年级的同学认真听课。周娟和华老师两个女孩子每天面对40个叽叽喳喳、精力充沛的孩子们,一天下来口干舌燥,腰酸背痛,但劳动强度远远低于田间劳动的工作量。

两个人的宿舍紧挨着女青年班的宿舍,她们八个人一间宿舍,而周娟和华老师则是两个人一间。

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倒也省去了做饭的烦恼。只是饭菜北方化:杂粮馒头配土豆片、胡萝卜条,偶尔菜里也有点荤腥。

对此,周娟相当满足,要知道在上海的家里,一家几口挤在一大间房子里,中间隔着布帘把房间隔成两部分,爸妈一间,另一间搭成上下铺,她和姐姐住在下面,弟弟住在上面。而在这里两个人一间宿舍,自已有一个独立的床铺便是幸福的事情。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