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垦岁月
军垦岁月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军垦岁月 > 第22章 撤销建制

第22章 撤销建制

加入书架
书名:
军垦岁月
作者:
河南妞
本章字数:
4674
更新时间:
2024-11-17

刘国华和徐梅的结合,开创了团场里上海知青结婚的先例,被团部领导表扬一番,还被树立了“支边青年典范”,鼓励其他知青们步他们的后尘,安家立业,共创美好的家园。

此后几年,知青们陆续成家,有的找的同乡,也有的和同事们结合在一起,有了自已的小家庭,心也就安定下来了。

远在农业分场的周娟内心里也希望找个同乡组成一个家庭,可是她所在的分场里,虽然支边青年不少,但还没有同乡,退而求其次,和河北籍支边青年何大水走在了一起。虽然何大水在农业班工作,毕竟是个初中生,还算有点共同语言吧!

王璐嘉倒是不慌不忙,在个人问题上有自已的主见,尤其是从上海探亲回来,他就像变了一个人。积极主动向组织靠拢,迅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也许他想在仕途上有所建树吧!

章如军倒是淡定,据王璐嘉透露,医院里有两个小护士对他都有点意思呢,不过他自已还没有拿定主意。

远在基层的毕军一直对刘思雨照顾有加,转正后本想把两个人的关系再往前走一步,可是刘思雨却和一个河南籍的年轻人走得比较近,不禁心中怅然,自我宽慰。

远在农一师团部工作的吴小兰也在给周娟的信中分享:

我在这里已经结婚了,他是团场学校的一名老师,没有惊喜,有个家,安顿下来挺好的。

这也许就是命,结婚是我从上海探家回来决定的。

父亲情况不明,母亲和和弟弟相依为命,以前我把工资一半寄回家里,婚后也是一样。

……

结婚本是开心幸福的一件事,可是从吴小兰的片言只语中,周娟感受到的是无限惆怅,还有诸多的无奈。

回信很快写完了,周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吴小兰,也不敢多问为什么,她知道吴小兰的性格,自已不愿意说的事情,再怎么问也不会有结果的,只有给她祝福 好了。

团部学校有原来的名字也被改成了红星学校,初中生一直往上推着走,竟然有了高中部,民族学校不但有小学,还有初中班。

学校也是按照连队的编制,刘国华当校长,主管教学,还要兼高中数学老师,书记是团场委派下来的老革命,主抓政治思想工作。

学校食堂归团后勤部管理,校园外有团场划分的一片菜地,平时种菜浇水有两个专门的后勤人员。受气候影响,不过种土豆、胡萝卜、大葱,管理难度不大,等到收菜的时候,初中以上的学生都要参加劳动,到地里挖土豆、挖胡萝卜,然后在把这些菜储存在学校的大菜窖里,供应一个冬天。

表面的风平浪静,实则隐藏着一股股暗流。

1966年之后,特殊时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发展农业和屯垦戍边上遭受了重大影响。政治任务不断增多,两个派系争斗不断,农牧团场经营不善,产生了严重的亏损,经济形势日益严峻,来新疆参与建设的知识分子和战士们的待遇也直线下降。

一部分人纷纷回老家寻求发展,也有一部分人到地方上定居了。兵团的人员流失相当严重,建设进程也受到了影响。

车队吴师傅的老婆赵亚茹早就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了,自已老家在山东海边,虽然不富裕,但气候宜人,还能经常吃上鱼、虾、海带,可是在这里除了夏天能吃上一点青菜,整个冬天都是土豆、胡萝卜,供应的粮食也不充足还要把土豆当主食,吃的胃里吐酸水。

看到有个别人离开这里,赵亚茹早就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老吴,咱们也走吧!”

“走,走哪去?我们老家早就没有了亲人!”每每想到这些,老吴都是一脸悲伤。

“回我老家呀!靠海,生活虽然不富裕,气候好。”赵亚茹极力劝说老吴,还不忘给孩子们画大饼,“回到山东还能吃上鱼和虾。”

眼看着工资缩减,有时候工资还延迟发,老婆一天天闹腾着要走,老吴心里也不是滋味,就把心里的苦恼说给了赵亚茹的堂姐赵亚娟:“亚茹执意要我们一起回老家,怎么办?”

已经是托儿所所长的赵亚娟看问题比较长远,赶忙劝说老吴:“即便咱们目前待遇不如从前,也比老家强,回老家当农民?能有啥出息?”

无论赵亚娟怎么挽留,也尽管老吴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拗不过赵亚茹的坚持,一家几口还是拖家带口回到了老家。

杨大山本来是江苏籍的支边青年,一直在农业分场当农工,他在面粉房当班长加工面粉,老婆是七连农业班的一名女工,四个孩子也在慢慢长大。

他听小道消息说,以后的兵团也和附近的农民一样,分一块土地耕种,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拖家带口到三十户投奔他们江苏籍的老乡,成为当地的名副其实的农民了。

周海山已经调离车队到机关做政法工作了,老婆依然在学校教书,尽管工资缩减,可是家里有岳母操持,做饭、大孩子,一家人基本不到食堂吃饭,节省不少钱,而且岳母每年秋收结束,到地里捡土豆、胡萝卜、捡麦穗,储存起来,补贴伙食,家里的生活质量还算说得过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1956年组建时服从国家农垦部,还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重领导,俗话说“天高皇帝远”,兵团实际上拥有着高度的自主权,在那个特殊时期,谁也无法保证兵团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故。

有关部门认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当初建立的时候,它的主要任务是在新疆地区进行农垦、工业、交通运输,水利、水电、林业、畜牧业等方面的生产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是为了解决新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

它的成立对于保卫边疆,巩固国防,建设新疆,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起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团的作用逐渐减弱,甚至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对当地民族文化的破坏,还有农村劳动力的流失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兵团属于军事建制,不受地方约束,却参与地方武斗,成为所在地不稳定的因素。

政治活动多,管理制度出现弊端,多数地区严重亏损,57%需要国家供应,自给率达不到一半。

兵团干部殴打、凌辱知青事件屡屡发生。

知青逃跑或者通过各种途径离开兵团返城的人数越来越多。

还有一种因素,新疆建设兵团团场分布在新疆各个地区,政府也担心影响到边防。

出于多方面因素考虑,1975年3月,中央撤销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制,随后把相关人员并入了国家农垦总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人们感慨它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成就,也惋惜它的亏损和消失。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