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惶恐,朱允炆失魂落魄的回到了东宫。
吕氏看到朱允炆的表情,就知道事情不妙。
“怎么回事?你皇爷爷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看到自已母亲,朱允炆终于是忍不住了,扑到了吕氏的怀里哭了起来。
平时最宠爱他的父亲和皇爷爷态度大变,甚至都不想多看他一眼,这让朱允炆无比的惶恐。
自幼,朱允炆便被吕氏培养,要让他做一个听话孝顺的孩子。
这个孝不只是针对朱标和朱元璋,当然也还有她这个母亲。
倘若朱标早逝,朱允炆当上皇帝,那她可就是太后了,说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
可惜,她的计划确实成功了,但是她培养出来的朱允炆并不适合做皇帝,不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又或者是朱棣,都是从血与火中历练出来的,他们的经历和思想是朱允炆这个被吕氏和身边大臣愚弄出来出来傻子完全不能比的。
就算朱元璋为了朱允炆铺路,杀到朝中大臣胆寒,朱元璋死了之后,朱允炆还是一点点变成了傀儡。
建文新政确实宽松了不少,但大部分改革都是无效的,徒增麻烦罢了。
在永乐元年,吕太后被废除太后称号,永乐四年,朱标幼子朱允熙因为宅邸失火而亡,吕氏也不知所踪,不用想就知道,是被朱棣给处理掉了。
不过,现在才洪武二十四年,朱允熙今年才刚刚出生,一切都还有转机。
“哭什么?你可是未来的大明皇帝!不能哭!”
此时屋中只有母子二人,吕氏还是说出了自已的真心话,在朱雄英去世之前,她就一直在计划了,为了培养朱允炆,她付出了太多。
眼看马上就要成功了,一定不能出任何意外!
朱允炆深吸两口气,强行平复了一下情绪,就算只有十四岁,朱允炆也知道那个位置究竟有多么诱人。
“皇爷爷心情不好,不愿意见我,把我和御医都赶走了。”
“不愿意见你?到底见了没见,具体说了什么?”
吕氏追问,心中也开始有些惶恐了。
“见了我一面,看了我一眼,就让我离开了。”
似乎是想到了朱元璋的那个眼神,朱允炆还是有些后怕。
“皇爷爷看我的眼神,好像挺失望的,我也说不清楚。”
“说不定就是你皇爷爷心情不好,别乱想了。”
吕氏很清楚,朱允炆最近肯定没有做什么让朱元璋失望的事情,现在也只能让朱允炆做好自已了,扮演好一个孝顺的儿子和孙子,就是朱允炆能做到的全部了。
“好了,别担心了,去和你的老师学习吧。”
就算吕氏处心积虑,她能做的事情也很有限,朱允炆能做的事情就更有限了。
看着朱允炆离去的背影有些踉跄,吕氏心中也十分酸涩,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朱标和朱元璋对朱允炆的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深吸一口气,吕氏变得更加狠辣,不能再拖下去了,如果朱标突然离世,那就算朱元璋再怎么不喜,也肯定会选择朱允炆吧?
明朝的皇帝太子死的蹊跷,似乎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朱元璋对百官的猜疑和忌惮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除了朱元璋和朱棣这样的皇帝,大部分皇帝也只是权力的傀儡罢了,文人把持朝政,从朱允炆这里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现在的朱允炆已经被儒家思想影响了,这么多年下来,儒家那一套早就演变成了掌权者和读书人手中的工具。
阶级和顺从以及一丝丝的奴性,塑造出来了一个个伪善的伪君子,同时压抑人性,用仁义道德来维护封建统治。
正是朱允炆的老师黄子澄和齐泰建议他未来削藩,逼的朱棣靖难。
可惜,朱元璋和朱棣轮番上阵,笑到最后的还是这些腐儒。
没办法,就算再怎么打压,皇帝治理国家还是需要依靠他们。
不过,白桦的出现会改变这一切,未来的大明想要向外扩张,就必须改革,解放生产力,改变现有的社会关系和经济体系。
就算吕氏再怎么处心积虑,她的计划都不会成功了。
今日朝会结束之后,京城中的官员都有些惶恐,大部分官员都找到了自已相熟的同党,聊起了太子朱标的变化。
朱标成为未来的皇帝,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以前的朱标主张仁政,对待大臣们也十分的谦逊。
可是今天,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朱标变了,不只是态度和语气,精气神也都回来了。
以前的朱标一脸病态,病情反反复复,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朝中大臣一直很担心朱标的身体,如果朱标出事,朝野必将动荡不已。
有小道消息传出,朱标遇到了一位神医,病情已经完全好了,再结合前几天的天象异变,大家都心有猜测。
或许正是朱标的病情好了,大明的国运才会变得这么繁荣昌盛。
但这真是一件好事吗?如果朱标成为了下一个朱元璋怎么办?
其次就是朱标在朝会的时候,提出了迁都的想法,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想要迁都哪里,但迁都这件事牵扯太大了。
不论是迁都西安还是迁都洛阳,对于朝中的大臣来说可都不是一件好事。
现在南方势大,士族林立,甚至整个国家的重心都在南方。
缓和南北关系?这是皇帝需要考虑的事情,关他们这些大臣什么事?
绝大部分人都不想迁都,京城和南方的绝大部分势力,也都不想让大明迁都。
如果能把朱元璋给熬死,等朱标上位,说不定迁都这件事就能搁置下来,可是现在朱标的变化,又让这些人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论是迁都还是朱标的变化,这些大臣都需要好好商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