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朱标的话,柳清泉双眼瞪大,完全没想到大明官报居然还能有这样的作用。
但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推行摊丁入亩这个政策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而这部分人恰好又是掌握着权力和话语权的那些人。
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才会一点点的导致土地兼并,民众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差。
摊丁入亩会取消人头税,这些拥有大量地皮的乡绅贵族,也就没有了相应的免税权利,有多少地就要交多少钱。
想也不用想,这个政策肯定会遭受反对,甚至是动摇大明的统治。
但是通过大明官方把这个政策通知全天下的百姓,看看全天下百姓的意见如何,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阳谋了。
就算这些人反对,也不可能和天下百姓为敌,这个政策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百姓不知道这件事,而乡绅贵族们知道这件事。
毕竟百姓们大多是不识字的,这些乡绅贵族因为识字,再加上有功名在身,有了知识之后才可以进行垄断,才能高人一等。
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发行,大明官报已经深入人心了,只要有衙门的地方,每一期大明官报发布的时候,百姓们都会自发的聚集过来。
衙门里面的人在把官报张贴出来的同时,也会给百姓们读一读上面发生的事。
但是经过朱标这么一说,柳清泉才意识到了大明官报,一点都不简单,居然还能这么用!
稍微平静了一下,柳清泉也感觉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还有深深的责任。
以他的性格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点头就答应了下来。
“殿下您放心,我保证以最快的速度给写出来。”
“你直接在这里写吧,写完我看看,然后直接让锦衣卫督办这件事,必须做到全国顺利发行。”
很快新一期的大明官报就写好了,同时全国各地的锦衣卫都收到了密令,必须密切关注这件事,保证大明官报发到每一个衙门,并且要让百姓们知道这一期大明官报上究竟写了什么。
其次就是这一期大明官报要收集百姓们的意见,看看百姓们愿意不愿意答应这件事,同意推行摊丁入亩。
但实际上朱标可没有准备真的收集百姓们的意见,因为他要做的只是让百姓们知道朝廷有意推行这个政策。
衙门那边收到的意见并不一定真的来自于百姓,所以只要朝廷不公开收集到的数据,直接宣布推行这个政策就够了。
因为朱标相信,没有百姓会拒绝这个政策,对于绝大部分没有土地或者是只有少部分土地的百姓来说,这个政策可以大大减少他们的压力。
这一份大明日报就是为了挑起百姓和这些乡绅贵族之间的矛盾,让这些乡绅贵族没时间来找朝廷的麻烦,又或者是根本不敢来找朝廷的麻烦。
等大明日报发布向全国之后,朱标才跟文武百官说了这件事。
当朱标提出摊丁入亩,这个概念是没有任何悬念,文武百官都沉默了。
因为朱标这一次可是要在他们所有人身上割肉。
谁家里面没有地?那么多人读书考取个功名不就是为了免税吗?
一个人考取了功名,周围的乡亲还有亲戚都会来投奔他,直接把自已的土地给这个人,为的就是能避免交税。
全国上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朱标这一下是要在这些既得利益者的人身上割肉,也是要从这些读书人的身上抢钱。
虽然说朱标上任之后改变了一些朱元璋时期遗留下来的政策,提升了官员们的待遇,但就算朝廷再怎么提高官员们的待遇,也比不上这些官员贪污来的快。
都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朱标说完了摊丁入亩地,大概之后看向了下面的官员。
“诸位有什么想法尽管可以说,咱们好好讨论一下,看看这个政策是不是利国利民。”
朱标的话让这些人的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这个政策确实是利国利民,但是却不利于他们。
“陛下,变法可不是一件小事,最好还是要三思一下才行。”
“没错,还请陛下三思啊!”
一群文人士子最先抗议了起来,武将们虽然有点不爽,但是意见并没有那么大,毕竟淮西勋贵都是朱标的后台,现在朱标开口了,他们肯定要力挺朱标。
“诸位可以说一说,这个政策究竟有什么不好,需要我三思一下呢?”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影响颇大,如果贸然推行的话,可能会引起反弹,恐生灾变。”
这位官员说的有些含蓄,但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那就是这件事会触动太多人的利益,说不定就会引起民变,让一些世家大族造反。
“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我已经新发了一版大明官报,把摊丁入亩这个政策昭告天下百姓了,并且让衙门那边统计一下百姓们的意见,只要有超过五成的人同意,那就执行这个政策。”
“你们又觉得如何呢?如果天下百姓反对这个政策的话,那就当我没有提过。”
朱标说完,下面的一众文武百官都睁大了眼睛。
感情朱标这是来了个先斩后奏,根本没有和他们商量,而是直接让全国的百姓都知道了这件事。
之前大明官报的发行,在绝大部分官员看来都是一件好事,反正是朝廷出钱现在。勉勉强强能算是自负盈亏,他们也不想管那么多闲事。
但是现在他们才明白,朱标已经抓住了舆论,抓住了民心!
只要朱标想,他有什么想法都可以通过大明官报,让全天下的百姓快速知道!
他们这些文武百官无法阻拦,无法提出异议。
意识到这一点的文臣都开始冒汗了,这让他们还怎么玩?
百姓怎么会反对摊丁入亩呢?毕竟这对绝大部分百姓和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没有人会反对。
如果有人会反对的话,就要想一下自已应该怎么面对这天下悠悠之口了。
大明的百姓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反对的人给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