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纺织厂,秦淦西提着布匹快步行走,距离大门稍远、没有多少人后,小跑起来。
从古宜机那里出来的时候是九点十七,给大妹送吃的来回快四十里,中午还要和二妹他们吃饭,不快不行。
他真的是一路小跑,不看河里,更不看田里,来到魏老师家时,才十点四十。
家里只有魏老师在,看到他大汗淋漓,她诧异地问:“这么多汗,是热的,还是走路走的?”
秦淦西把布袋放下,然后擦一把汗,“走路走的。老师,这是十斤米,还有一些泥鳅和黄鳝。我中午不在这里吃了,有事得赶紧走。”
走到墙壁旁把木盆放下,然后把鱼篓里的泥鳅和黄鳝倒进去。
魏老师跟来一看,嗔怒道:“小秦,不就几顿饭吗,拿这么多东西来,是你认为老师会贪图这点东西?还是你认为老师提供不了几顿饭?”
秦淦西连忙告饶,“不是这样的,老师。我这几天和别人在抓这些东西,所以才送来一点。您不记得了?我以前可是经常在您这里吃的。”
“拿米来又是怎么回事?”
“新出的米,给老师尝尝鲜。没别的意思,主要是老师买的米都是去年的谷子。”
在这里读书的时候,秦淦西虽然很皮但学习成绩也很好,魏老师看到他每个星期只带一罐咸菜,便经常拉着他去家里吃饭,越到后来越频繁。
虽然有时候他也带来野兔、野鸡什么的,但那终是少数,和在魏老师家里吃的相比,简直就没法比,原主在暑假的时候,都会抓一些青蛙、黄鳝之类的送过来,那时魏老师都不会生气。
今天生气,还是因为这十斤大米。
她知道他所在生产队的水田少,常年大米短缺,家里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白米饭。
听到他这么解释,她不再生气,只说:“等会把米提回去。”
秦淦西笑着说:“老师,您不吃,我大妹还要吃呢。她就要高考了,我想她在高考前吃上新米饭。”
魏老师拍拍他的背,“上了大学,狡辩能力更强了。”
秦淦西正色说道:“老师这是冤枉我。这是事实,没有任何一丝虚假。”
接着说道:“老师,我得走了。已经和别人约好去抓鱼,据他们说,有人想用米换鱼。”
走到门口又转过头来,“老师,如果有米换,我再给您送一些来。”
说完,提着鱼篓拔腿就跑。
魏老师追到门口,只看到他“嗖”地一下消失在拐角,不由得笑骂:“这家伙,还是这么皮。”
跑出校门,秦淦西改跑为快步走。
走着走着,不知怎么想到半年后,想到半年后的魏老师可能买不到肉食,毕竟那个学生已经毕业,在肉愈加紧张的情况下,那个家长不一定给她留,也不一定留得住,那样的话,她家会更缺肉。
一年后,粮食更加紧张,现在还可以掺玉米碎,那时候不知道会掺什么。
“得囤点肉,不能都卖了。自已家隔三岔五要吃一顿肉,魏老师家里也是如此。”
走到那个山窝里,来到那栋房屋前,看到那个嗲嗲在堂屋里编箩筐,心下一动,走向堂屋,“嗲嗲,有箩筐卖吗?旧的没烂的就行。”
老爷子抬头看向屋外,看到是他,眼里闪过一丝异彩。
老客户来了。
指指墙角的两担箩筐,“八毛钱卖你一担旧的。去年编的,没烂一点。你可以挑。”
秦淦西走进堂屋,凉气包裹了他的身体,“我看看。”
把四只箩筐分开,然后转着圈看,又看了内底和外底,除了颜色呈褐色,不是新编箩筐的白色,可以说完好无损。
他选了左边那两个。
之所以选这两个,只是因为这两个比右边两个要大一些,挑的更多。
“嗲嗲,我还要一根扁担。”
本来储藏空间里就有一条,但在这个时候不能拿出来,也不想抓着两个箩筐跑,所以还需要买一根。
老爷子用下巴指指墙角,“你自已去挑。”
老农民制作的扁担,质量都很好,自然是不用挑选的。
他随便拿了一根,给他一块钱后,老爷子进屋找零钱,他却挑着箩筐往外走,“嗲嗲,不用找了,多的两毛钱买扁担。”
老爷子右腿刚刚跨进门槛,转头看到他就要出门,连忙转身说:“要不得,这样要不得。”
秦淦西没有回应,背对着他挥挥手,快步继续前行。
回到医院,他问了一下时间,十一点三十九。
九点十七从纺织厂出发到十二中,来回四十里,两个半小时还没到。
二妹他们四个都来了,小弟秦平安坐在凉席上看书,三个妹妹老老实实坐在床上。
看到他进门,秦平安马上站起来,“大哥。”
他一声喊,奶奶和三姊妹全都转身看向他,“大哥。”
秦淦西走过去,一一摸摸她们的头,“来多久了?”
奶奶说道:“不到一刻钟。”
秦淦西惊讶地问:“你们什么时候出发的?”
香灵指指四妹欣莎,“她还没小弟能走,走到一半就走不动了。我们出门的时候是很早的,估计不到八点。”
欣莎嘟嘟嘴,“我从来都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呢,确实走不动了,有什么办法?”
秦淦西揉揉她的头,“确实太远了。都饿了吧?我去拿饭菜。”
香灵站起来说:“大哥,我跟你去。”
香冬和欣莎、平安也纷纷要去。
秦淦西说道:“一起。”
都是小孩,要他们老老实实坐在那里,应该是很难受的。
带着他们在一栋又一栋楼间穿行,把他们搞得很紧张,紧紧跟着他的步伐,头却左右转个不停。
来到小食堂后,看到老刘坐在那里抽烟,递上一根烟时问道:“刘师傅,午饭时间到了,这么闲吗?”
老刘没回应他,而是看向四个小孩,“都是你的弟弟妹妹?”
香灵很乖巧地叫了一声:“叔叔好。”
她叫了,其他三个也跟着叫。
“好好好,都好。”
回应他们后,老刘看向秦淦西,“看看,我是他们的叔叔。”
这画风,关系就这么拉近了。
秦淦西乘势而为,“刘叔,我们来取中餐。”
老刘站起来,“我后来看了看,把辣椒爆青蛙改成粉蒸青蛙,黄刺骨和桂鱼还是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