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 50 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本回是小说中的经典情节,以下是对这一回的分析:
情节发展方面:
曹操的败退与三次大笑: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后,从乌林向华容道败退。
这一路程中,曹操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
然而,他的每一次大笑都引出了刘备军的伏兵。
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
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让曹操再次脱险。
这一情节既展现了曹操的狂妄自大,也为后文关羽的出现埋下伏笔,同时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和紧张感。
曹操的三次大笑是他性格中自负一面的体现,即使在兵败逃亡的艰难处境下,仍然认为自已的对手智谋不如自已,这种性格特点也为他后来的困境埋下了隐患。
关羽的出场与义释曹操:曹操三笑之后,果然笑出了关云长。
此时曹军几经打击,已无力再战,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
关羽念及旧日曹操对他的恩情,不顾此前与孔明立下的军令状,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关羽的这一行为,既体现了他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也为后来的情节发展留下了悬念,因为他违反了军令状,如何面对诸葛亮和刘备成为了一个问题。
人物塑造方面:
关羽:这一回是关羽性格特点的集中体现。
他重情重义,面对曹操的哀求,想起曹操昔日的恩情,如 “上马金,下马银;
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以及赠送赤兔马等,最终选择放走曹操。
这种行为展现了他对恩义的看重,超过了对军令的遵守。
但同时,这也反映出他性格中的弱点,即过于感情用事,可能会因个人情感而影响到大局。
不过,这一行为也使关羽的形象更加丰满,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人物。
曹操:曹操在这一回中展现出了他的多面性格。
一方面,他在败退过程中仍能保持镇定,甚至还能大笑,显示出他的果敢和临危不惧;
另一方面,他在面对关羽时,能够放下身段,亲自哀求,表现出了他的识时务和能屈能伸。
此外,曹操对关羽的了解,以及他利用关羽的重情重义来求情的行为,也体现了他的狡黠和机智。
诸葛亮:诸葛亮是这一回的幕后策划者,他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认为曹操不当身亡。
一是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
二是如果此时灭掉魏国,会使吴国全力攻击蜀国,使蜀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体现了诸葛亮的深谋远虑和对局势的准确把握,他不仅能够预测到战争的走向,还能考虑到战后的局势发展,是一位具有卓越智慧的军事家。
主题表达方面:
“义” 的主题:这一回重点突出了 “义” 的主题。
关羽义释曹操,是 “义” 的体现,他为了报答曹操昔日的恩情,不惜违反军令状,放走了曹操。
这种 “义”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恩义、情义。
小说通过关羽的行为,弘扬了 “义” 的精神,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 “义” 与 “忠”、“义” 与 “法” 等关系的思考。
智谋与策略:这一回也体现了智谋与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诸葛亮的智算华容,是他对局势的准确判断和精心策划,他利用曹操的性格特点和关羽的重情重义,成功地实现了自已的战略目标。
这表明在战争中,不仅需要武力,更需要智谋和策略,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取得胜利。
三国鼎立的局势:关羽义释曹操这一事件,对三国鼎立的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果曹操在华容道被关羽所杀,那么魏国可能会陷入内乱,而吴国则可能会趁机扩大自已的势力,这对蜀国来说是不利的。
因此,关羽的行为实际上是维护了三国鼎立的局势,为蜀国的发展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第 50 回是一个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主题深刻的章节。
它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战争风云和人物风采,也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