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 85 回名为 “宋公明夜渡益津关,吴学究智取文安县”,以下是详细分析:
1、情节发展:
辽国劝降:辽国郎主派欧阳侍郎到蓟州对梁山队伍进行招安。
欧阳侍郎向宋江分析了宋朝奸臣当道、赏罚不明的现状,指出梁山众人在宋朝即使赤心报国、建立功勋,也可能反遭罪责。
而大辽国主愿意封宋江为辽邦镇国大将军、总领兵马大元帅,并赠金、银、彩段、名马等,还要对梁山一百零八将照名钦授官爵。
内部争议:面对辽国的招安,梁山内部产生了分歧。吴用有背宋归辽之心,他认为归降辽国或许更有利于梁山众人的前途。
然而,宋江却以忠义为重,不愿背负朝廷,他表示纵使宋朝对自已有所亏欠,但自已忠心不负宋朝,宁愿青史留名,也不愿归降辽国。
最终吴用只好同意宋江的决定。
诈降之计:宋江决定将计就计,假装同意辽国的招安。他与吴用商议,定下了里应外合夺取霸州的计策。
按照计划,宋江等人随欧阳侍郎前往霸州,以接受招安之名进入城中。
实施计策:卢俊义兵临霸州城下搦战,宋江与辽国国舅康里定安一起来到霸州城头。
宋江在城头假意劝降卢俊义,卢俊义则高声 “责骂” 宋江。
宋江佯装大怒,命林冲、花荣、朱仝、穆弘四将齐出,活拿卢俊义。
这四人都是梁山的猛将,林冲是梁山马军五虎将之一,花荣、朱仝和穆弘均为梁山八虎骑成员。
但他们与卢俊义大战二十回合后,便拨回马头,望城中便走,卢俊义趁机杀入城中。
夺取霸州:此时,城内的梁山好汉一拥而上,将欧阳侍郎和辽国国舅生擒活捉,成功占领了霸州城。之后,卢俊义回守蓟州。
2、人物塑造:
宋江:这一回进一步凸显了宋江的忠义形象。
他尽管深知宋朝朝廷存在诸多问题,自已和梁山众兄弟在朝廷也未得到应有的待遇,但仍然坚守对朝廷的忠心,不为辽国的高官厚禄所动。
这种忠义精神是宋江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他领导梁山的重要精神支柱。
同时,宋江在面对辽国劝降和内部意见分歧时,能够坚定自已的立场,展现出了强大的领导力和决策能力。
吴用:吴用的形象在这一回中显得较为复杂。
他从自身的利益和局势的判断出发,有归降辽国的想法,这与他一贯的智谋形象有所不同,体现出他在面对强大的外部压力和利益诱惑时,也会有动摇的一面。
但最终他还是服从了宋江的决定,也显示出他对宋江的尊重以及梁山内部的团结。
卢俊义:卢俊义在霸州城下的表现,展示了他的勇猛和果敢。
他单枪匹马面对林冲等四位梁山猛将,毫无惧色,并且在与他们交战之后,能够抓住时机杀入城中,为夺取霸州立下大功,再次证明了他在梁山好汉中的强大实力。
3、主题探讨:
忠义与利益的抉择:本回围绕着梁山众人面对辽国招安时的不同态度,深刻探讨了忠义与利益的关系。
宋江代表着忠义一方,他将对朝廷的忠诚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即使面临困境和不公,也不愿意背叛宋朝。
而吴用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利益的考量,他看到了归降辽国可能带来的好处。
这种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在忠义和利益之间的艰难抉择,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忠义价值的思考。
智谋与策略的运用:梁山众人在应对辽国招安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智谋和策略。
宋江和吴用定下的诈降之计,成功地骗过了辽国的将领,夺取了霸州城。
这不仅体现了梁山好汉的智慧和军事才能,也反映了在战争中策略的重要性。
同时,这一情节也为后续梁山与辽国的战争以及梁山的命运发展埋下了伏笔。
4、艺术特色:
情节跌宕起伏:本回情节紧凑,充满了戏剧性和悬念。
从辽国的劝降,到梁山内部的争议,再到实施诈降计策和夺取霸州城,每一个环节都扣人心弦,让读者的情绪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起伏。
这种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人物对话精彩:回中的人物对话丰富且精彩,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和立场态度。
例如欧阳侍郎对宋朝官场的批判,宋江对忠义的坚守,吴用对局势的分析等,这些对话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对比手法的运用:本回中通过宋江和吴用对辽国招安的不同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差异和价值取向,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