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六回名为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情节发展:
初遇瓦罐寺:鲁智深离开桃花村后,继续前往东京大相国寺。途中他来到一所破败的寺庙 —— 瓦罐寺。寺庙里一片荒芜,鲁智深叫嚷着要投斋,但无人应答。他寻得几个老和尚,老和尚告知他,寺庙被一个云游和尚生铁佛崔道成和一个道人飞天夜叉丘小乙给霸占了,他们废了寺庙,还养女吃酒,无恶不作。
中计离开:正当鲁智深准备找崔道成和丘小乙算账时,却被崔道成巧言欺骗。崔道成倒打一耙,说老和尚们吃酒撒泼、将钱养女、排告长老,致使寺庙荒废、僧众尽散、田土变卖,而他们正欲整顿。鲁智深轻信了崔道成的话,觉得错怪了他们,便离开了寺庙。但之后他很快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已上了当。
不敌二贼:鲁智深再次返回瓦罐寺,与崔道成和丘小乙展开战斗。然而,此时的鲁智深因为一路奔波劳累,又加上腹中饥饿,体力不支,最终不敌崔道成和丘小乙,只好逃离瓦罐寺,逃到了赤松林。
偶遇史进:在赤松林里,鲁智深遇到了剪径的史进。史进是鲁智深在渭州结识的朋友,两人久别重逢,十分欢喜。史进请鲁智深吃了些干粮,鲁智深恢复了体力。
火烧瓦罐寺:鲁智深和史进吃饱后,再次回到瓦罐寺,与崔道成和丘小乙展开决战。这一次,两人合力将崔道成和丘小乙杀死,为瓦罐寺的老和尚们报了仇。之后,他们见寺中和尚已死,便一把火烧了瓦罐寺。
分道扬镳:解决了瓦罐寺的事情后,鲁智深和史进商量各自的去向。史进表示要回少华山投奔朱武等人,鲁智深则带着其师智真长老的书信前往大相国寺。两人就此分别。
人物塑造:
鲁智深:这一回进一步丰富了鲁智深的人物形象。他虽然性格鲁莽,但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他一开始轻信了崔道成的话,体现了他的轻信,但很快他就反应过来,又展现了他的机敏。在与崔道成和丘小乙的战斗中,他不畏强敌,即使一开始不敌,也没有退缩,最终与史进一起成功报仇,体现了他的勇敢和坚毅。此外,他对老和尚们的遭遇表示同情,也体现了他的侠义心肠。
史进:史进的出现,展现了他的重情重义。他与鲁智深久别重逢后,不仅请鲁智深吃饭,还与他一起回到瓦罐寺报仇,体现了他对朋友的义气。同时,史进的武艺也得到了展现,他与鲁智深合力杀死崔道成和丘小乙,说明他的武功不弱。
崔道成和丘小乙:这两个反派人物,凶狠残暴、奸诈狡猾。他们霸占瓦罐寺,为非作歹,还欺骗鲁智深,试图掩盖自已的罪行。他们的行为衬托出了鲁智深和史进的正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混乱。
主题表达:
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本回通过鲁智深和史进与崔道成、丘小乙的斗争,表达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主题。鲁智深和史进代表着正义的力量,他们不畏强暴,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最终成功地为瓦罐寺的老和尚们报了仇,维护了正义。
社会的黑暗与混乱:瓦罐寺的破败以及崔道成和丘小乙的恶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混乱。寺庙本是神圣的地方,但却被恶势力霸占,僧众们无处安身,百姓们也深受其害。这暗示了北宋末年社会秩序的崩溃和人民的苦难。
艺术特色:
情节跌宕起伏: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鲁智深从初遇瓦罐寺,到中计离开,再到不敌二贼、偶遇史进、最终报仇烧寺,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人物对比鲜明:本回中人物对比鲜明,鲁智深和史进的正义勇敢与崔道成和丘小乙的邪恶奸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正义与邪恶的区别。
环境描写烘托氛围:文中对瓦罐寺的环境描写,如 “寺内一片荒芜,佛像倒塌,墙壁斑驳”,烘托出了一种阴森、凄凉的氛围,也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增添了紧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