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挠挠头,“那算一下吧。”
盛瑾慢慢悠悠地把青竹父母和他的详情都看了一遍,又开始看他几个姐姐的。
突然他眸光一顿,当即开了口。
“你大姐是不是有了身孕,这些日子快生了?”
“对。”
“你快些回去吧,你大姐夫跟隔壁的寡妇偷情,他全家人都知道,就瞒着你大姐。
今日她凑巧撞见了你姐夫与那寡妇偷情,气得她动了胎气,现在难产了。”
“王家人因为惧怕奸情暴露,到时你家借侯府之力将他们浸猪笼,他们准备对你姐姐下手。”
“到时候借着难产,也能掩盖一二,你现在带着家人去,还能救你姐一命!”
青竹目瞪口呆,事关他姐姐的性命,宁可信其有。
况且,姐姐若是生产,娘家人自是要在场的,这般想着,青竹飞也似的跑了出去。
袁芳近来有些神思不属,她去年嫁到王家,夫君是家里的长子长孙,家里还有几十亩地,相当不错的庄户人家。
她爹娘是广德侯府的奴仆,她能嫁出来,也是得了侯府的恩典。农家的正头娘子,怎么都比做下人的好。
因她是侯府出来的,弟弟又在大公子面前做事,平日里婆家人对她多有敬重,她这日子也是过得蒸蒸日上。
只是这些日子,她肚子越发的大了,脚肿的不行,晚上睡得也不好,老是起夜,扰的夫君也是睡不成。
也不知道是不是要生了,她心中总是不安,总觉得有啥不好的事要发生。
可她夫妻和睦、公婆慈爱,兄弟们个个敬重她,眼下又要生孩子了,可谓是万事顺心,怎么会不好呢?
这日午间,她在家中待的烦闷,便想出门转转,正巧隔壁的张寡妇上门送瓜果。
这张寡妇也是个可怜人,嫁人后不久,相公就意外没了,幸好她当时已经有了身孕,才没被休。
可惜张寡妇后来,只生了个女儿。那家人留下孩子,扭头就把张寡妇扫地出门。
后面张家兄弟帮着她,在王庄盖了个茅草屋,就住在王家旁边,日子也算是勉强过了起来。
张寡妇身姿窈窕,平日里几乎不与旁人家来往,毕竟寡妇门前是非多,但她却跟王家关系好。
远亲不如近邻,王家对张寡妇也多有帮助,因而她时常上门送些东西来。
“弟妹这是要生了,这肚子圆鼓鼓的,瞧着是个男娃。”
张寡妇一脸羡慕地望着袁芳的肚子。
她也是生养过的,只是不争气,生了个闺女,若是自已生的是个儿子,也不至于被那家赶出来。
不过想到另一桩事,她又得意洋洋起来。
她与袁芳的相公王长贵早有私情,王家也有银子,她倒不想嫁进王家,她早就清楚了,嫁人就没好事。
不止要被夫家磋磨,出了什么事就要怪到她头上来。她如今不进王家的门,王家却好吃好喝养着她。
哪像袁芳,不止得帮王家赚银子,还被王家人全家蒙骗,她夫婿跟自已钻被窝,还吐槽她成了大肚婆,脸难看了不说,脚肿手肿,肚子上还长了难看的纹路,丑得很。
只是碍于袁芳一家子都在侯府做事,王家才在外头给袁芳些脸面。
半月前,王长贵还送了她一根银簪,她越想,心里越高兴。
王长贵越嫌弃袁芳,就越喜欢自已。
至于给王长贵生孩子?她可不敢,她是个寡妇,哪里能生孩子的,被人知道是要沉塘的。
再说要是怀孩子,身材走了样,指不定王长贵就要去勾搭旁人了。
“借张嫂子吉言了。”
袁芳听了张寡妇的话,一脸喜色,她娘连生了三个女儿才生的儿子,自已是老大,最是知道她娘心里的苦。
她如今嫁了人有了身孕,自然也是希望能一举得子,她娘的苦,她不想再受一遍。
“婶子真是好福气,王家多子多福,儿子都孝顺能干,眼瞧着孙儿又就要来了。”
她婆婆在一旁也是笑得格外开心,马上儿子要有儿子了,她要有孙子了,可不开心么。
再瞧张寡妇那话说得并不勉强,只是羡慕,心里更是舒心。
张寡妇是个好的,三五不时上门给王家送东西不说,对她儿子也痴心,心胸也大,见袁氏要生儿子也不嫉妒。
“你这是要干嘛去?”
瞧着儿媳一副要出门的样子,王婆子连忙发问,她肚子里的可是自已的金孙,自已可不得多瞧着点。
“娘,我想在周边走两圈,我娘说多走动到时候生的快,我这肚子这般大,怕是斤两不小。”
“那你去吧,娃胖才好呢,有福气。”
王婆子应了一声,由着袁芳去了。
袁芳一走,王婆子和张寡妇更是亲热得很,她倒没多看重这张寡妇,只是这人不要名分的跟着自已儿子,说明他儿子厉害,有能力啊。
因此,她也乐意给张氏一个好脸色,再加上张氏有意讨好,两人关系确实不错。
王婆子直接把张氏带进了王家,“老大在房里补觉,你就别去扰他了,让他多睡会。”
“郎君昨夜又没睡好?”
张寡妇心中妒忌,她当初怀孕时,她家那个已经没了,她一个妇道人家,日日担惊受怕,就怕被他的兄弟们赶出门,觉睡不好,胎也没养好。
哪像袁氏,天天好吃好喝不说,要不肚子怎么养这么大呢?还有时间溜达,连她夫君都夜夜小心伺候着。
“可不是。”
王婆子撇嘴,袁氏惯会拿乔,听大儿说,袁氏晚上动不动就是腿麻了,手麻了,要不就是娃娃踢她,再不然就是要起夜,搅得她儿子日日睡不好。
哪户人家的媳妇有她这么骄纵的?男人白日不要做活?
“好在马上就要生产了,到时候郎君就熬过来了,我也是心疼郎君,却帮不上忙。”
王婆子眉头一挑,她自然也是心疼自家儿子的。
这女子一怀胎便是十月,天天睡在一起,儿子年轻火力壮,为了她的金孙,少不得要憋着。
还好有张氏,想到这里,王婆子对张氏脸色更是好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