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在商界当大佬
重生八零:我在商界当大佬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重生八零:我在商界当大佬 > 第16章 找苏奎仓借钱

第16章 找苏奎仓借钱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八零:我在商界当大佬
作者:
清心的向日葵
本章字数:
9866
更新时间:
2024-11-18

腊月二十六定亲席结束后,转眼间就到了腊月二十八。

腊月二十八是安乐乡年前的最后一场大集。

苏白氏给了刘庆华五块钱,要她去称些猪板油回来炼油吃。

安乐乡的大集距离苏家庄较远,苏家没有自行车,平时出行都是靠两条腿。

进乡赶一次集,走路去单程都要一个小时的路程,如果再挑点东西,一路上也是辛苦。

一般日常生活,村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

所以没有特别的情况,村里人一般不会跑去那么远的地方赶集。

……

苏白氏虽然不怎么待见刘庆华,却是非常相信刘庆华的人品。

钱给了她,她能把钱花到实处,还能花小钱多买东西回家。

给了其他儿女,别说能往家买回东西了,那简直就跟肉包子打狗一样有去无回。

冬天的路上寒风像小刀子一样刺透衣服,走路去乡里赶集,来回要冻上一个上午,苏白氏不舍得支使自已的儿女跑那么远的路。

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刘庆华身上。

……

刘庆华原本也不想去,她不放心苏妍一个人在家,还想给苏妍做些好吃的补补身体。

但是苏妍想去。

她已经很多年没有再赶过大集了,记忆里最后一次跟着刘庆华赶大集,也是上一世的这个年龄。

爱女如命的刘庆华二话不说,接了钱,就带着苏妍走了。

……

腊月二十八,半阴的天,昏黄的太阳挂在天上,投射下凉凉的光线,冷冷的没有温和气。

但是寒冷挡不住人们赶集的热情。

等刘庆华牵着苏妍来到大集上时,集市上已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十里八乡的人们从四处赶来,集中在这小小的集市上,摩肩擦踵,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

这时候的安乐乡还很穷,人们自已种地、饲养牲畜、纺纱织布、裁剪衣物,日常供给完全自给自足,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多少财力和物力去集市上采买物品。

所以每逢初二、初八才能形成一次集市,平时集市人不太多,附近农庄的百姓挑着新鲜蔬果或者牵着牛羊牲畜来卖掉换钱。

这次是到了年底,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要采买各种年货来犒劳家里、走亲访友,所以年前的大集格外热闹。

安乐乡大集不大,分布在东西南北纵横六条街道,每条街道都不长,大约百十来米左右,分成蔬果、肉市、布匹日用、牛马市等四个区域。

街道中间是一条窄窄的柏油路,路面上撒满了小小的石子,混着细小的沙子。因为失修,这里凸起一块,那里凹陷一块,凹陷的地方有的包着积雪,有的包着碎冰,坑坑洼洼地并不好走。

街道两旁是一排排的平房,大多是红砖瓦房,低低矮矮的。大门大多数是木质的,有的刷着红漆,有的刷着蓝漆,还有的刷着绿漆,颜色不同,却都是一样的破旧,漆面斑驳,露出木面粗糙的纹理。

那是乡里售卖各种物品的小商店,室内光线也偏昏暗,去店里挑货的人们并不多。

供销社的一排房子鹤立鸡群,盖的比这种小商店的屋子高,货物也比较齐全,店内来来往往的客人也比较多。

街道至商店之间的全是大片的硬化的黄土路,下过雪的路面湿滑黏腻并不好走,偶有店商店门前铺了一层褐色的小石子路,和柏油路连接起来。

小商店门前的空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有锅碗瓢盆,有鞋服帽子,有布匹布头,有日用百货……

东西的第二条街上稀稀拉拉地盖着几栋住房,叫卖的小贩们用帆布棚子或塑料布、绳子等拉起了一个个摊位,摆着火红的对联,各式各样的鞭炮,各色针头线脑,布头鞋袜、衣帽围巾等。

再往里走就是肉市一条街,卖生肉的摊子一个挨着一个,大块的生猪肉摆在摊上,肥厚偏白的油,暗红的瘦肉,纹理清晰紧实。整只剥了皮的羊挂垂在钩子上,鲜红的肉色,覆盖着纵横交错的洁白的羊油。

这时候百姓几乎都自已饲养牲畜,谷物草料纯绿色家养,养到一两年,等过年或者家中办事时候杀掉,一部分自已吃,吃不了的拉到集上售卖。

也有专门下乡收生猪生羊的贩子,低价买来活物,取肉后高价卖出,赚个差价。

这时候的猪肉,都是真正的绿色养殖的放心肉,生长周期长,口感比后世那些大规模饲养短时间出栏的肉,要香醇的多。

……

各类鲜活乱跳的鱼儿在大盆里摆来摆去,关在笼子里的鸡鸭鹅鸽子等咯咯咕咕地叫着。

牛马市更是热闹,人吼马嘶羊咩狗叫,还有驴子高亢的叫声,黄土飞扬,喧闹非常。

……

“……磨剪子来呛菜刀——”、“……卖豆腐唻……”……糖葫芦来……”……

售卖各种物品的小贩,拖长了音调,唱出了各种各样的叫卖声,声音高亢嘹亮又音调多变,富有节奏感,颇有些唱出戏曲小调的味道。

……

苏妍已经好久没再感受过这么热闹的人间烟火了。

这样的世俗喧闹,这样接地气的大集,似乎带着一种能治愈孤独的魔力,让人忍不住沉醉其中。

……

上一世小时候,她也跟着刘庆华来过几次安乐乡的大集,集市上也是这样的热闹喧腾。

那时候刘庆华不管钱,身为丈夫的苏长江不但不从来不给她钱,还会偷走她辛苦积攒的钱,花着她的血汗钱在外面胡吃海喝、赌博吹牛。

苏春江和苏白氏也想方设法地从她手里抠钱抠东西,苏爱霞和苏爱云也时不时地偷她的钱和吃食,再加上她还要养苏家的好几口不干活的人,所以刘庆华身上经常被搜刮的毛都不剩。

苏妍的学费,苏家没一个管的,都是刘庆华一个人负担。每到交学费的时候,刘庆华要么去娘家借,被娘家兄弟嫂子羞辱一回;要么一边挨着苏长江的斥责和打骂,一边卖掉自已的粮食,换来的钱给苏妍交学费,学费交不起是老师要撵回家不让进学校的。

卖掉粮食的钱也不能过夜,要赶紧给苏妍交上学费。

否则家贼难防,苏长江会把钱偷走,拿去赌博吃喝。

有时候卖粮食的钱交了学费后有点多余,刘庆华就偷偷地藏起来,墙缝里,脚落的土里,都是她藏钱的地方,给苏妍送学费的时候偷偷地拿出来,给营养不良的女儿买点吃食补身体。

但是苏长江的鼻子比狗都灵,闻着味道都能翻出刘庆华藏起来的钱。

所以刘庆华的口袋经常是比脸还要干净。

前世偶尔带苏妍去赶集,也买不了多少东西,就是陪着孩子图个热闹而已。

即使有钱买了东西回家,也落不到她们嘴里。苏家的那一张张贪婪的嘴,像一个个无底洞,吞噬着刘庆华的血肉。

……

刘庆华带着苏妍逛了一圈,日头已经从南向西偏移了。

来的路上全靠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走下来,再在拥挤的人群里插着缝隙逛,苏妍已经饥肠辘辘,想着还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回家,苏妍就觉的腿肚子疼。

“妈,咱吃碗面条再走吧!”苏妍停在一个面摊子前。

面摊的老板应该是常年在这里做生意的,灶台是个固定在这里的土灶,外面抹着一层灰白的石灰,里面燃着熊熊的劈柴,大铁锅里奶白的汤水咕嘟咕嘟地翻滚着,旁边的案板上摆着一刀刀切好的面和一大盆切好的葱花。

一个黝黑壮实的中年汉子在使劲地揉着面。

老板娘忙着收钱找钱、招呼客人,收拾碗筷,擦拭矮脚桌椅。

……

小面摊上稀稀拉拉坐着人,来吃面的并不多。

现下很多百姓并不富裕,有的赶集买年货,身上还揣着干粮,不舍得花钱在集上吃顿饭。

比起油条、炸糕、馓子等,面条已经是最便宜的吃食了。

……

见刘庆华和苏妍站在了摊位前,老板娘忙上前招呼:“大妹子,来两碗面?”

刘庆华问:“多少钱一碗?”

老板娘:“五毛。”

刘庆华:“……那来两碗吧。”

老板娘很爽朗:“好嘞!快带娃娃找地坐下,一会面好了叫你。”

……

苏妍坐在油腻发黑的长条桌子前,桌子边沿是一个个指头大小的黑点。

小凳子也是油乎乎的。

筷筒里的筷子是黑黝黝的。

这时候偏远的城乡生活节奏还是很慢,还没有出现一次性筷子。

这对于上一世已经习惯了出入高档餐厅的苏总来说,这个就餐环境着实有些糟糕。

但在这个没钱没门路的时代,要不想饿肚子,只能将就。

……

不一会儿,老板娘就把面端上来了。

洁白的面条,绿油油的葱花,滴了几滴辣椒油,香气直往鼻子里钻。

刘庆华拿了两双筷子,一双使劲在衣服内侧擦了擦,递给苏妍:“妍妍,来喝点面条,暖暖身子。”

苏妍早就饿了,接过筷子,挑起来晾凉,就往嘴里塞。

一会儿功夫,碗里的面条就空了。

刘庆华慢慢地吃着,看苏妍碗里空了,挑起一大筷子面条就往苏妍的碗里放:“这碗太多了,妈妈吃不了,你替妈妈吃点……”

说着一筷子面条就挑进了苏妍的碗里,苏妍忙伸手阻挡也没来的及。

……

刘庆华总是这样,家里人多,能干活的人却少,张着嘴巴要吃的嘴口却多。

那时候苏家的孩子多,除了苏长河大一点,其他的四个都小。

苏白氏说她是长嫂如母,应该照顾小叔子小姑子们,刘庆华就把自已活成了个“菩萨”。

每次吃饭都是慢慢地吃,看苏家的小叔子小姑子谁的碗空了,就把自已碗里的饭倒给谁,生怕人家吃不饱,自已却半饿着肚子,还要干活忙活家务,就这样帮趁着公婆把小叔子小姑子们给养大了。

后来苏妍出生了,她又是这样,生怕苏妍吃不饱,总是盯着苏妍的碗慢慢吃,苏妍吃完了她就再倒给苏妍吃,直到苏妍吃饱了或者不爱吃的,她才囫囵着把饭吃完。

所以刘庆华的身体总是瘦歪歪的,看着弱不禁风,却又强劲的像株倔强的草,风吹过,雨打过,低了头,弯了腰,看着以为不行了,却又摇摇晃晃地站起来。

……

“妈,我已经吃饱了。你能不能不要老盯着别人的碗,你自已得先吃饱啊。”苏妍很无奈。

“……哦哦,我不饿,我也吃饱了……妍妍你再吃点吧……”

"不吃了,妈妈,你吃完吧。”苏妍把碗推过去。

说不饿已经吃饱的刘庆华,几口就把剩下的面条全吃了干净,连汤水都喝的一滴不剩。

苏妍……

……

吃过饭,刘庆华和苏妍去生肉摊子前买猪板油。

猪板油是猪的肚子下肠子上的肥膘,形状像一大张一板一板的样子,人们常用它来炼猪油,炼出来的猪油用来炒菜做饭,很香很下饭。

炼油后的油渣子也很香,撒上白糖可以给小孩子当零食吃,撒上盐包大包子也很香,像吃猪肉一样香。

猪肉一块八一斤,猪板油才三毛一斤,更便宜的两毛一斤。

因为不是肉,价格又便宜,但吃起来又像猪肉一样香,穷人们通常买猪板油回去当猪肉打打牙祭。

……

其实这个时候,人们吃的最多的还是自已挤的各种植物油,像菜籽油、棉籽油、豆油……

菜籽、棉花、豆子,都是自已地里种的,不需要花钱,除了榨油时要花费一点手工钱。

植物油比猪油要便宜太多。

但是植物油做饭时总有股青草青涩的味道,远不如猪油那么香那么好闻。

所有有条件的吃猪油,没条件的吃自已榨的油。

苏家就属于没条件的。

苏家吃的最多的就是棉籽油,刘庆华吃的最多的也是棉籽油。

……

母女俩用苏白氏给的五块钱,又和老板讲了价,最后买了小二十斤猪板油,放地板车里继续逛。

……

苏妍一方面是想逛大集,一方面也是想在集上转转,看能不能寻找到商机。

等来年三月,苏长河和苏爱霞各自成了亲,她就想办法鼓动刘庆华和苏家分家单过。

按照苏家人的尿性,分家过程可能会比较难。

苏长江可能还会不配合,甚至拖后腿。

但是如果不分家,刘庆华会被苏家一家人榨干血汗和全部价值,最后悲惨死去,重复上一世的命运。

如果注定还是和上一世的命运一样惨烈收场,那苏妍的重生就毫无意义。

性格强势的苏总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

分了家,苏妍打算带刘庆华离开家,跟着她陪读,最起码先把刘庆华从苏家的泥淖里拉出来再说。

她要找些能赚钱的行当,来支撑她和刘庆华今后的生活。

……

又逛了一圈,小小的集市很快也就逛完了,苏妍对乡里的经济情况有了个大体的了解。

她的生日是腊月初十,十岁生日的时候正是在学校里忙着复习准备考试的时候,苏妍自已也早就忘了。

这个年代的农村,很少有孩子大张旗鼓地过生日的,顶多下碗面条或者煮个鸡蛋,就算过生日了。

……

刚满十岁的苏妍,现在年龄小,手里没有本钱,也没有可以利用的关系,在这个消息闭塞,观念又落后的偏远乡镇,后世的那些公司经营管理的方法和理念在这里完全用不上。

要想有更好的机会,获取更多的资源,还得去相对富裕的县城或者是发达的省城。

否则以她现在两手空空的现状,没有一定的资本积累,根本就搭不上向上发展的列车。

……

苏妍有点沮丧。

……

但是,在这个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未吹遍神州大地的八十年代末,遍地都是未开发的处女地,隐藏了无数的机会和宝藏,到处都是腾飞的风口。

带着先知视觉的苏妍,知道将来有很多国家政策,也知道要发生的很多国家大事,这些国策的变化跟个人未来的发展和奋斗的方向息息相关。

但是困于她现在还是个不到十岁的未成年人,身边也没有信得过的大人,唯一信任的刘庆华还没有文化,有很多事她还做不了。

这个年代的法制还未健全,人们的视野还很狭窄,粗暴野蛮的处世观念还是占了绝大多数。

苏妍想要有所发展,还不能大张旗鼓,在没有能力保护自已的前提下,过早地暴露自已的能力和才华,无异于孩童抱金于闹市。

且慢慢来,一步步来。

……

时间已经过了中午,太阳偏西,天气越发冷了,集市上的人陆续减少了很多,母女俩也该回去了,毕竟回去路上还要走一个小时,回去晚了苏白氏该又要跳脚骂了。

刘庆华和苏妍拉着地板车,踏上了回家的路。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