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27载,我先后在《前进报》《人民武警报》《解放军报》《中国绿色时报》等媒体当过通讯员、记者,采访和宣传了很多典型。他们有的是建功本职岗位的楷模,有的是急难任务冲在一线的先锋,有的是痴心钻研革新成果的尖兵,宛如银河中璀璨耀眼的亮星,引领着无数官兵奋力前行。
每次从部队采访归来,我的心灵不仅受到沐浴洗礼,思想也来一次大扫除,顿感神清气爽。他们在创造令人敬仰的业绩之前,普通得如同山野间被遗忘的小草,陪伴他们的是孤独和寂寞。当某一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责任、使命就会激活他们的动力“细胞”,任何艰难困苦都无法阻挡激情像火一样燃烧。
最令我难忘和记忆犹新的,是1992年秋天采访一个叫陈佩君的黑龙江伊春籍士兵,除了事迹感人,接受采访方式也很特别,本不胜酒力的我被他一瓶啤酒撂倒,以至于日后再见到黑龙江战友,首先想到他们是喝酒高手,轻易不要和他们“过招”,否则会“受伤”。
我记得那年秋天来的特别早,刚进10月,瑟瑟寒风猛烈地摇曳着树上的枯叶,将营区装点成金黄色的世界。因老文书年底退伍,连队决定让我接替他的岗位。为尽快熟悉情况,我每天跟在老文书身后学习这儿了解那儿,与他很快成了“老铁”。在与老文书交往中,我发现一个满脸伤疤的老兵总到连队找他,有时还主动跟我搭讪。脸上有疤痕怎么还能当兵?怀着几分好奇,我向老文书刨根问底。他告诉我,经常来找他的那个老兵叫陈佩君,脸上的伤疤是在劳务施工中为抢救国家财产被烈火灼伤留下的……
很快,我摸清了陈佩君的“底细”。1990年3月,陈佩君从伊春市友好区中心林场青年突击队参军入伍。这位出生在林业工人家庭的战士,到部队后牢记父母嘱托,不负家乡人民期望,安心服役、刻苦训练、努力工作,在新兵连两个月的时间里,得嘉奖3次,还被评为“内务标兵”。下连不到半年,全票当选班长。
不久,部队到盘锦市盘天化工厂施工。陈佩君主动请缨,担起突击队长重任,苦活累活抢着干。同年12月9日晚10时,劳累一天的战士酣然进入了梦乡。这时,工厂劳务办紧急通知,聚丙车间有一批聚丙烯粉末需要尽快转出。陈佩君二话没说,带领班里八名战士走进车间,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聚丙烯粉末是高浓度化学混合物,含氧低,戴防毒面具也只能在塔罐内停留4分钟。陈佩君每次坚持干7分钟才出来换口气。将要完工之际,铁锹同金属磨擦出火星,将聚丙烯粉末点燃,只听“轰”地一声,陈佩君失去知觉。当他醒来时,已在医院病床上昏迷了7天,从头到脚烧伤面积达30%,被鉴定为二等伤残。
出院后,陈佩君没有伸手向部队要待遇,依然发挥班长作用,各项工作冲在前干在前。一次,连队到娘娘沟靶场伐树,连长让他在家留守,陈佩君向连长请缨说:“我是伐木工人出身,不让我干这活,手痒痒。”因劳累过度,他昏倒在山上,被战友抬进医院。
老文书还告诉我,为让新战士安心服役,陈佩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连队有五名新战士由后进变先进。1991年7月,江苏籍战士张春波家乡发大水,陈佩君偷偷地将三百元元钱邮到他家。从军三载,陈佩君多次被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他的事迹传出后,成为官兵学习的榜样。
“班长,我能不能采访他一下?”我对满脸疤痕的陈佩君充满敬意,决定深挖一下他精神“富矿”,在媒体上宣传一下。
老文书拍胸脯说:“这是好事儿,我负责跟他联系!”
按理说,有人主动采访宣传自已,应该积极配合才对,但陈佩君竟然一点也不给老乡面子,拉下脸说:“该干啥干啥去,净整些臭氧层子,浪费吐沫星子!”
老文书颜面丢尽,回来对我说:“陈佩君这小子不知哪根神经受了刺激,把好心当成驴肝肺。”
陈佩君的“不识趣”,不但没有打消我采访他的热情,反而越发觉得他是个内涵、不爱张扬的人,想啥办法都要把他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出来。于是,我拉上老文书和陈佩君玩起了“车轮战术”,没事的时候就去找他,死皮赖脸缠着不放。
每次见我俩来连队,陈佩君先是找借口“躲”,随后采取“撵”的方式,拒不接受采访。或许实在是躲又没处躲、藏又没处藏,经过几天的软磨硬泡,陈佩君被我俩的诚心所感动,买了几瓶啤酒和鱼罐头,在炊事班的库房里“接见”我俩。
见面还没等我开口,陈佩君启开一瓶啤酒递给我,说:“你要是诚心采访我,就把这瓶啤酒干了,表现好了,哥陪你唠叨天亮,若是假假咕咕,土豆搬家赶快给我滚球子!”
“他这是试探我啊!”我虽然酒精过敏,喝一口就上脸,却毫不犹豫将啤酒喝了下去,刚下肚便翻江倒海“吐槽”,喷了一地。
我问他:“为什么不接受采访?”
他说:“我那点事儿不值得宣传,谁让咱选择了穿军装,军人的职责就是冲锋在前。”
那天,我的采访本始终是合着的,没有记下一个字,但心却一次又一次敞开,刻下一个普通士兵最美的印记。陈佩君告诉我,他之所以高调做事低调行事,源于对荣誉的敬重,拥有一颗平常心,就不会忧虑和浮躁,更不会让灵魂游离于价值追求之外,在平凡中保持一个普通士兵的素描人生。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支撑伤残士兵陈佩君的精神,这就是把军人的使命看得高于一切。
军旅路上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考验,有时甚至与伤痛同行。如何面对?陈佩君给了我们答案:当一个好兵并不难,难的是被荣誉光环笼罩后,能不能做到树高千尺根植泥中,永葆士兵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