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沈悠悠日日被干不完的农活打磨。
担粪、除草、追肥,样样干了个遍,而且样样干的拔尖。
就这么几天,沈悠悠已经赢得了红山村村民的一致好评。
人人都夸沈悠悠。
小姑娘干活利索,脑子活,干啥都快,从不偷奸耍滑,干起来比好些村民还快呢,天天都拿满工分!
嘴巴也甜,见了人不管认不认识的,小姑娘都会按照年龄甜甜的喊一声。
女的喊姐,男的喊哥,大的喊叔婶,老的喊爷奶。
那喊的一个亲切!长得又那么好看!谁听着不得柔着嗓子和她说话。
就连村里脸最黑的队长赵卫东,都开始对沈悠悠有了笑脸,说起话来可耐心了。
村民们和沈悠悠自然都喜滋滋,唯独把知青点的其他人酸的不行。
他们下乡这么多年了,竟然被一个来了几天的小丫头比下去了。
别说女知青们不服,就是男知青们也不服啊!怎么能输给女人!
于是男知青们干活更加认真卖力,比起以往那是进步不少,可是在沈悠悠面前依然逊色。
她为什么就有使不完的劲!
几个男知青蹲在地头汗流浃背想不通。
他们汗流浃背,赵卫东却喜笑颜开。
沈知青好啊!不仅自已能干,还带动的整个知青点都勤奋起来了!
沈悠悠若是知道赵卫东的想法,一定会告诉他,那不叫带动,那叫卷!
沈悠悠快把知青点卷死了!
她有灵泉水,其他人没有啊,凡胎肉体的,可不就是快被卷死了。
好在地里的农活终于告一段落,集体放假休息两天,可是能喘口气了。
沈悠悠丝毫没察觉到同志们的苦闷。
除了第一天担粪她觉得比较臭,其他时候她觉得都还好。
也不怎么觉得累,可能是灵泉水喝的,她觉得自已力气大、精力好。
而且好像还晒不黑,都干了好几天活了,她没带帽子也没涂防晒,竟然一点没晒黑。
就是手上的皮肤糙了点,得好好抹抹护手霜养一养!
沈悠悠的单间已经盖好,原本说要一个星期,但沈悠悠把几个小伙子夸得找不着北。
几个人加班加点的给她盖,提前三天给盖好了!
杨尕娃子几个连炕也一起给她垒好了,两米长四米宽的一个大炕,还弄了个火墙。
比两米的席梦思还爽!
不过刚弄好,得烧两天把泥烧干了才能住。
沈悠悠都计划好了,先去县城买东西,把该置办的家具都置办好。
然后隔天就能搬进她的新家了。
休息日,沈悠悠起了个大早就在村头等着了。
她提前和杨尕娃子几个说好了,休息日一起去县城,杨尕娃子去队长那借驴车,到时候大家一起坐车去。
没多会儿,车来了。
车上正是那几个盖房的小伙,还有几个婶子,去县城里要买些东西。
杨尕娃热情的招呼沈悠悠上了车。
路程遥远,驴车得在路上晃一个多钟头。大家就东一句西一句的聊起天。
有个婶子实在好奇,便问沈悠悠:“现在人都往城里跑,你城里的怎么这时候下乡来了。”
大家都好奇这个问题,便都看着她。
沈悠悠早就准备好了答案,她知道,该来的跑不了。
要是不说个清楚,回头不知道别人肚子里怎么揣测呢。
反正她自已也不觉得有什么丢人的,毕竟她也没做错啥。就把家里的事一五一十的说了。
什么表姐抢了她未婚夫,大姨抢了她爸。一桩桩一件件,说出来都让农村人咋舌。
“俺滴娘哎!俺以为你们城里人都有文化,要脸面,跟俺农村人不一样。怎么弄出来的事比俺农村人还不知礼数!”
“就是啊!”
婶子们一边心疼沈悠悠,一边咋舌袁琴母女的无耻。
杨尕娃子也道:“我们村里这样搞破鞋的都得拉去广场批斗呢!你爸和你大姨竟然啥事没有!”
“哎!”
车上的人一起叹气!别看他们是农村人,但他们也懂的,有权有势的人就是可以不受惩罚。规则从来不是给他们制定的。
都被那么多人抓住了,还一点事没有,哪里去说理呢?
以前村上有两个年轻的钻玉米地被抓住了,直接被剃了阴阳头,天天去广场批斗,还拉去县城游街。最后搞得两边妻离子散。
要他们说,沈悠悠她爸和她大姨也该这样!
可惜他们没能力,不能帮沈悠悠惩奸除恶。
只能叹口气,安慰沈悠悠:“你妈和他离婚了,也好。你这么能干,你妈在城里又有工作,以后大不了找个上门女婿,不愁日子不好过。”
沈悠悠悲戚戚道:“婶子,不瞒您说,经我爸这事以后,我也不想结婚的事了。只要我和我妈好好地,我就满足了。”
李哥仗义道:“沈知青,你放心,在我们红山村,我们哥几个绝对不会让别人欺负你。谁找你麻烦,我们绝不同意。”
“对!”
几个汉子都义愤填膺的点头。
这一波,沈悠悠又收获不少同情。
本来觉得漫长的路,竟然转眼就到了,大家伙都觉得八卦还没听够呢。
虽然沈知青确实可怜,但那八卦也确实刺激。
婶子们依依不舍的下了车,大家挥手告别各自去办事情。
杨尕娃问沈悠悠认不认识路,要不要陪她一起,被沈悠悠拒绝了。
她干的事,可不能有别人在场。
沈悠悠找了个没人的巷子,确定安全后,从空间里拿出一筐蔬菜背在背上。
筐子上面盖了块布。
然后给自已套上一身男人的衣服,再戴个帽子,脸也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眉粉涂黑了点。
现在他外表看起来像是个黑瘦的小伙子。
沈悠悠准备先去农贸市场转一圈,打探打探物价才好知道她的东西卖什么价。
到了农贸市场一打听,沈悠悠心凉了半截。
蔬菜平均一到三毛一斤,水果二到六毛一斤。肉,六到八毛一斤。
照这个价钱,她想靠卖菜赚一套北京四合院得到什么时候……
又转了一会,沈悠悠心里有了点数。
这年头虽然物价低,但是物资稀缺啊。老百姓最大的问题不是买不起,而是买不到!
那店里的价格也就是挂着好看,可是一买一个没有。
鸡蛋紧缺,蔬菜只有萝卜白菜土豆,连葱姜蒜都没有。
肉,那更不必说了,七八毛一斤,工薪阶级怎么买不起,那是买不到啊!
一个人一个月就限定2-4斤肉,多的肉票没有,没法买。
就算是有票,也经常是缺货买不到。
所以,黑市里的东西价格必然是翻了翻的。
要票至少翻两倍,不要票得翻三四倍。
这就跟现代的黄牛一样,手里拿着稀缺资源,二百的票能炒到一万。
官方定价有用吗?没用!市场自然有它的价格。
再去粮油店看看,面粉一斤一毛六,大米两毛三,豆油五毛。
沈悠悠想起她在京市黑市买的面,粗的一块,精的一块五。
不管啥年代,二道贩子真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