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省心,王克只是随口一提,孙思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孙大人,我军目前兵器缺口很大,特别是火器,我知道你一定有办法弄到的。”
现在王克手下已经有了战兵两千人,加上最近他们打下几个城镇后都有在当地招兵买马,具体数字可能还会更多。
冷兵器都好说,缴获数量的足够用,但是火器数量就少的可怜了,这主要还是因为清军绿营火器装备率太低,王克没在清军这里缴获太多。
当然阳山寨那边现在也在打造燧发枪,不过产能太低,根本就不够用。
所以王克只能把主意打到孙思克身上,他是旗人,不受清廷火器管控,弄到火器就简单多了。
“你要找我买兵器?想都别想!”孙思克断然拒绝。
王克显然知道他不会一口答应,心里早有准备,“孙将军先不要急着拒绝,普通兵器我还是给你半成的提成,如果是火器再加半成怎么样?”
孙思克还是不为所动,“如若我不答应会怎么样?”
“那黄冈城下一战,大清怕是要多损失一员猛将了。”王克脸色一沉,话中威胁的味道十足。
“你......!”孙思克怒视着王克半晌,终究是理智战胜了冲动,“看来我是没得选了?”
“孙将军你以为呢?”王克冷笑反问。
“火器再加一成!”孙思克咬牙道。
“半成,不能再多了!”王克摇了摇头。
“成交!”孙思克几乎快把牙齿咬断。
“哈哈!孙将军,祝我们合作愉快!”王克随即拿出了一张早已经写好的纸,只见在抬头的位置有着四个醒目的大字“黄州条约”。
“诸位大人,请过来签个字吧!”王克向梅常清和李明国招了招手。
在这份条约上,王克一共留了四个签字的地方,分别是他代表的明军,李明国代表的黄州总兵,梅常清代表的黄州府以及孙思克代表的武昌府。
对于王克的这一套,李明国早已熟悉,在相应的位置,轻车熟路的画了一个圈,然后写了下“已阅”两字。
梅常清本来还有抵触,不过看到李明国后也有样学样,同样在自已那位置上画了一个圈写下“已阅”。
条约最后递到了孙思克手上,他粗略的看了一下,随后脸色越发阴沉,这纸上的内容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丧权辱国”!把他们和明军私下交易的勾当写的是明明白白。
如果被朝廷看到,砍他十次脑袋都不够!
但是他又不能不签,形势比人强,他不签只有死路一条,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还好,王克并没有非要他们签下自已的大名,这样即使以后被上面知道,他也还有辩解的余地。
“好好!以后咱们大家还要精诚团结啊。”王克乐呵呵的收起了“黄州条约”。
到了这里,交易会暨分红大会便算是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明军把黄冈城里的清军库房物资搬运一空后便退出了城。
但是,他们却没有走,而是在城外扎了营。
这次黄冈之战,明军收获颇丰,在库房里共搜得白银五万余两,粮食一万余石,另外兵器、盔甲、火药等都有一定数量的缴获,当然还有城楼上的那五门佛郞机炮和城外船上的三门红夷大炮。
再加上之前英山、罗田、浠水三战的缴获,王克此时可以说是富得流油。
手里有钱有粮,当然就要招兵了,黄冈是个大城,人口数量肯定要远超县城。
王克开出的军饷又非常诱人,再加上还些心系大明的士绅主动送了些家族子弟过来,明军的招兵形势一片大好。
几天时间,已经招到了近两千人。
王克将一部新兵补充到了各个营中,剩下的一部分则为他们新设了黄州营,主官为之前和马明春竞争亲兵队长失败的李成刚。
这几战明军又得到了不到三百匹战马,这其中一大部分还是孙思克夜袭时留在他们营中的。
王克继续充实他的骑兵,这样一来他便有了一支七百人左右的骑兵。
最后就是辅兵了,几战下来俘虏约一千余清军,这又不得不提到孙思克,大多是在那次罗田城外雨战中俘获。
兵力得到扩充以后,王克把手下的兵力编为勇卫营、霍山营、蕲州营、黄州营四个主战营,每营约八百人,各营主官分别为:刘大能、王天各、李二虎、李成刚。
然后是直属王克管理的骑兵营七百人、亲兵营一百人、炮兵营两百人。
最后是由贺全负责的辅兵营约三千人。
这样王克的总兵力也来到了七千余人,其中战兵有四千多。
除了招兵外,王克对工匠的招募也非常重视,不仅提供优厚的待遇,对携家带口的还分配免费的住房。
清初,百姓的日子比起明未并没有得到多少提高,所以在王克重赏之下来的勇夫也不少,基本上王克都是照单全收。
转眼间,明军九月自大别山出来,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时间也来到了顺治十六年十一月初。
天气渐渐转凉,这边的物资和人口搬运工作基本已经到了尾声,考虑到冬季作战不利,明军终于决定班师。
在这之前,王克已经安排刘大能走水路先一步把红夷大炮运回去,然后他又把全部新兵交由李成刚带回了阳山,如今他班师之时已经是轻装上阵。
走之前,王克为了威慑一下梅常清等满清将领,便把部队拉到了黄冈城下耀武扬威了一番。
当整齐的军容,犀利的火器一一展示一番后,王克便带着部队踏上了归途。
只留下了在城楼上瑟瑟发抖的梅常清等一干满清将领。
而他们前脚刚一走,不知道躲在哪个疙瘩里的黄勇马上带兵进入了黄冈城。
不久后,一封报捷书信被快马加鞭送往了武昌湖广总督府.......
王克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踏上返回阳山的途中时,一封从西南千里迢迢,穿越无数清军封锁线的大明永历皇帝圣旨已然到达了阳山寨。
张煌言得知消息后来到了阳山寨里等着他班师后一同来接这道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