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村1980
南山村1980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南山村1980 > 第82章 出书

第82章 出书

加入书架
书名:
南山村1980
作者:
昇记笔谈
本章字数:
6412
更新时间:
2024-09-11

第二天照旧,

西河滩的会议室中聚了满满的一屋子人。

李大国接着昨天的内容继续讲解,由于后半部分的难度明显提升了不少,而且昨天讲的内容太多,将近一半的人都没融会贯通,于是总会有人提问打断。

不得已,李大国只好将昨天的内容,挑重要的又复述了一遍,这才继续讲述新的内容。

语法、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内容越来越难,即便下面坐的全都是本科、硕士生,照样也很难理解。

因为在后世,计算机编程本来就是门应用科学,是需要频繁的上机演示才能辅助理解。

而现在,计算机还没诞生出来,大部分人连计算机的结构都不太清晰,完全靠想象,靠理解,这本身难度就大了好几倍。

没办法,李大国只好借助后世的一些经典习题,帮着众人理解每种语法的概念,到后面,一个知识点之后,往往得跟着三四道习题。

即便如此,临近晚上的时候,他也才勉强将循环结构讲完。

“大国,你这个计算机编程,简直能让计算机迈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课程结束之后,夏培晓难掩的激动,与李大国一起探讨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李大国的编程课让她也萌生出诸多的设计灵感。

而且她发现一个惊人的问题,那就是,如果有了李大国的C语言,计算机简直可以无所不能。

能用程序实现的东西太多了,读取文档、显示图形、科学计算、机器控制,她都不敢想象,未来的计算机会是怎样一番的繁荣场景。

“夏教授过奖了,未来的计算机,必然会形成软件和硬件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而硬件之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微处理器。

所以,我们只要不断的自我突破,保持微处理器的高速迭代,要不了多久,咱就能看到一个人人都有计算机的时代。”

李大国也是不无感慨。

最初他想造微处理器,只是为了能实现机床的精细化控制,不曾想后来无意间遇到了田学林,慢慢的,他的梦想就变了。

他想造出最快的微处理器,他想让夏国的芯片处于人类科技的前沿,他想让夏国的科技不再受制于人。

如今,站在这个时代的风口,身旁还有夏培晓等一众专家的支持,他感觉,自己离这个梦想并不遥远。

也许这一世,夏国能主宰计算机的命运也不是不可能。

“那我老婆子争取活到那个时候。”夏培晓调侃了句。

“夏教授,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哈哈,就属你嘴甜。”

夏培晓难得笑的如此灿烂。

她接着又说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将李大国这几天的课程,让自己的学生分别整理汇总后,出版成书籍,还让李大国帮忙想想书的名字。

“额,就叫《C程序设计》吧。”

李大国一脸的为难,出书不是问题,他是担心以后遭人骂。

可以想象,未来的某一天,一群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抱着一本《C程序设计》,通宵达旦的刻苦学习,只为能换取一张二级证书,那会是怎样一番情形。

能不能拿到证姑且不说,每人骂一遍书籍的作者那肯定是难免的,太特么痛苦了。

第三天,李大国的课程还在继续。

对面的几十户村民已经在张罗搬迁的事情了。

经过李广顺等几个大队长的商议,第一批搬迁的是上寨村的五十户村民。

之前的洪灾,已经让他们彻底无家可归。

所以,有了新房,当然得先紧着这些最需要房的庄户。

也就多半天的工夫,这些村民便搬迁一空。

在李广顺等人的指挥下,村民们又将挨着简易房最近的两排棚户腾了出来,紧接着施工改造便开始了。

由于有空心板这种建房神器,棚户的改造并不复杂,只是单纯的垒高几层砖墙,再在上面搭上房顶,稍微改变一下房屋的出入走向即可。

改造完之后,这些棚户将和之前的简易房一起形成一片三面环抱的格局,就类似于一座大型的四合院。

四合院门朝西,东南北各两排简易房,加起来足足九十间,容纳一百人轻轻松松。

当然,这些琐事,根本不需要李大国亲自操心,有李广顺等一众大队长呢,他要做的还是电研所的计算机讲座。

经过五天起早贪黑的讲授,中间还返工了两次,李大国的课程终于算是画上了句号。

这次讲座的效果可谓非常显著。

通过系统的了解和学习编程,计算机研发组的科研人员对计算机的结构以及未来的应用,全都有了清晰的认知。

就连夏培晓和李沛沛也都受益匪浅。

按照李大国讲述的计算机结构,夏培晓将计算机研发组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新的计算机研发组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大组。

硬件组又划分为:微处理器、板卡、存储器、接口四个组。这其中微处理器小组最为庞大,下面还划分了:控制单元、指令寄存器、译码器、寄存器、逻辑运算、总线、缓存等多个小组。

按照夏培晓的计划,她准备等芯片制造机械设计出来之后,分别对各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打样测试。测试成功之后再进行整合,这样就能避免出现问题无法排查的风险。

软件组的结构也清晰了很多,分为驱动程序、编译器、开发工具、操作系统四个组,可惜目前懂软件开发的人员相对较少,夏培晓希望李大国能参与进来亲自培养。

人才短缺李大国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好勉强答应了下来。

架构有了,接下来就是进人了。

夏培晓和李沛沛商量之后,决定优先从下一批要来的科研人员中进行甄选,如果还是不够,那就从清北、夏科大、计算机所、物理所、半导体所等科研院所挖人过来。

时间很快来到了八月中旬,眼看就要中秋了,上五村的村民暂时放下了紧张的施工建设工作,投入到了秋收之中。

还好,对于现在的上五村来说,秋收主要的手工工作就是掰棒子,其它的机械全都可以搞定,所以,密集请假的情况就出现了三天,这之后便陆续又开始返岗工作。

受之前洪灾的影响,今年的收成很一般,比去年少了近三成左右,好在还有五百亩大棚,想必饿肚子的情况不会出现。

秋收过后,紧接着便是农田的翻耕以及冬小麦的耕种,这种劳作,现在完全靠机械可以搞定,耗不了多少人力。

在李大国的一再要求下,上寨村计划种植完这一季的冬小麦之后,就转种植棉花,为来年的纺织厂做准备。

有了大批开山机械的协助,上寨村的农田不光没少,反而比之前增加了三成,这就使得可以种植棉花的农田达到了一千五百亩,即便是按照最低的产量,来年也能至少收获三十万斤粗棉。

李大国还强烈建议上寨、下寨、辛家沟三村搞养殖,他盼望顿顿有肉吃的日子已经很久了,可惜这个计划却遭到了所有大队长,还包括自己爷爷的反对。

大家的想法很一致,人都吃不饱,搞什么养殖。

无奈之下,好说歹说,几个大队长才勉强同意来年春天,养上五百只鸡,确保电研所的专家们都有鸡蛋和禽肉吃。

至于猪,那就没得谈了,上五村家家户户都养猪,一年至少能产两千头,足够电研所的供应了。

可问题是,他们也不想想,大别墅都住上了,到时候还得往门口盘个猪圈,简直是有违天理。

陈庄工业区最近也有斩获,经过杜俊彦连日来的折腾,第一批自行车二十辆顺利下线了。

可惜还没出厂门就被厂里的“高管”疯抢一空,九十九元的自行车,还不用票,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杜俊彦特意留了三辆给李大国,却被他嗤之以鼻的拒绝了,连车座子、脚蹬子都是木头的,这玩意儿它能骑?

不过夏培晓和李沛沛却一人要了一辆,两位老先生骑上自行车,骑出了年轻时的感觉。

秦文静也抢了一辆,记的却是李大国的帐。

自从有了自行车,秦文静每天都蹬着上下班,于是南山村的大街上就出现了一道神奇的风景线,那就是秦文静在前面骑的飞快,李大国却在后面追的呼哧喘气。

李大国提出让秦文静载他,却被她以男女授受不亲拒绝了好几次。

一气之下,李大国拔了两次秦文静的气密芯儿,最终他也如愿以偿的坐上了秦文静的车后座。

中秋节前一天,除了砖窑、钢铁厂这种不能停炉的工种,李大国给上五村所有的人放了三天假。

假期工资照发,他还想给大伙儿发点福利,可惜他挖空心思也不知道该发什么,因为陈庄的工厂,除了瓦片砖头的什么也不趁。

这事儿还是杜俊彦有办法,他为工友们发了一批瓷器票,每名工人可凭票在一个月内领取一套瓷器。

而且,像电研所这些离家远的科研人员,他还给发了现货。

福利,假期,工钱全都有,上五村可谓是上下欢腾。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