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开局62年,九级工程师
四合院:开局62年,九级工程师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四合院:开局62年,九级工程师 > 第476章 反重力技术

第476章 反重力技术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开局62年,九级工程师
作者:
一只山竹榴莲
本章字数:
5520
更新时间:
2024-07-10

在种花家实现核聚变技术和高温超导材料的重大突破之后,因为担心核心技术外泄,赵学成果断采取措施,暂停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对外输出,只保留向国际社会出口普通的机械设备、日用品等。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保护核心机密,他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建立区域性的电磁干扰屏障。这个设想很快得到了种花家领导层的赞同和支持。

于是,种花家调配大量资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布置电磁屏障的建设。具体来说,首先在边界地区建立密集的卫星信号干扰站,利用高功率微波对外国信号进行有效屏蔽。同时,在陆地边境还布设大量自主研发的电磁波发射天线,形成对外部信号的多层次干扰。

经过两年时间的建设和调试,一个覆盖周边数百公里的巨大电磁干扰区域终于形成。现在,任何非法入侵的外部无线电信号都将被自动屏蔽,无法进入种花家的通信网络。与外界的网络联系被切断的代价是,其他国家很难通过电子侦察等方式探知种花家内部的具体情况。但是反过来,这也保证了种花家核心机密和数据安全。

当然,为了不影响正常的经济交流,种花家公民出入境则不受影响,可以照常使用护照和签证自由往来世界各地。种花家的日常出口产品目录中也删除了一切敏感高科技内容,只保留机械、轻工业和日用消费品,确保不会泄露核心技术。

在电磁屏障的保护下,种花家的核心科研获得了充分保障。

……

其中,量子计算机的研制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在种花家自主研发的高温超导芯片技术突破下,科学家成功打造出工作温度可达120开尔文的稳定运行环境,实现了对量子比特的精准操控。

该量子计算机由约3万个量子比特组成,每个量子比特都代表了0和1叠加态的量子信息单元。不同于经典比特只能是0或1其中之一,量子比特可以同时代表二者叠加态,因此信息量和计算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

为了准确操纵这些量子比特的状态,研究人员开发了精密的激光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生成微波脉冲,驱动量子比特状态的旋转变换,相当于量子计算中的逻辑门操作。同时,团队还设计开发了先进的量子纠错技术,可以有效消除环境噪声对量子态的干扰,提高计算稳定性。

在量子芯片和控制系统的配合下,这台量子计算机实现了传统计算机难以企及的强大算力。其峰值计算速度达到了惊人的5万万亿次/秒,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

该量子计算机最大的优势在于并行计算能力。它可以对海量数据同时进行并行处理,具有极其强大的优化求解和模拟能力。在解决组合优化、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复杂问题上,其速度远超经典计算机。

另一个独特功能是快速算法破解。依托量子叠加态的计算优势,这台计算机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破解RSA等公钥密码,以及目前绝大多数的商业密码体系。这对保障国家网络安全意义重大。

除了计算速度上的优势外,该量子计算机的故障容忍能力也远超经典计算机。研究团队开发的新型纠错技术,使其可以容忍非常高的错误比率,大大增强了计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该量子计算机还具备可扩展性和可编程性。研究人员开发的量子编译系统,可以将通用的程序语言自动翻译为量子逻辑门电路,实现了软硬件的无缝衔接。同时,量子芯片也可轻松扩充增加量子比特,以持续提升计算能力。

在获得这台强大算力的支持后,种花家的GPU和人工智能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科学家成功研发出采用全新架构的GPU芯片,其矩阵运算和浮点计算速度较之前提升了10倍以上,大大缩短了训练复杂神经网络所需的时间。

这为后续的人工智能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算力基础。在核心团队的努力下,一系列模拟人脑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也在不断优化。与此同时,依托种花家强大的卫星监测能力,科研人员获取了全球范围内海量的图像、视频和语音数据。所有这些多源异构数据都被输入到大型的人工智能训练系统中,启动了新一轮学习和训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还借助种花家的国际关系网,收集到了大量其他国家的军事行动和战争历史数据。所有这些先进的军事信息也成为机器学习的重要素材,以培养人工智能对复杂态势的深层次认知能力。

在强大的算力支持下,种花家的人工智能研究正在蓬勃开花。它已能够完成许多极富创造力的工作,如艺术创作、棋类游戏、语言处理等。有专家预计,以目前的进展速度,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只是时间问题。

在电磁屏障的保护下,种花家的核心科技正在蓬勃增长,并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与此同时,在研制成功量子计算机的鼓舞下,赵学成决定启动一个更加前沿和冒险的项目——那就是系统获得的反重力技术研究。

他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了数千名最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在一座遍布机密设施的研究基地展开密切合作。这些物理学家首先从引力理论和量子力学入手,试图找到可以改变或抵消引力的可能方法。

他们使用种花家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进行高精度的数字物理模拟。不同的模型理论被逐一仿真验证,以寻找产生重力屏蔽的突破点。这项工作量之巨大,连量子计算机运转了数年才逐步获取有价值的结果。

首先,科学家们尝试通过精确配置高速自旋粒子的方式,来改变局域的引力势态。这种自旋对称会引起微弱的时空扭曲,理论上可形成抗重场。但是经过长时间仿真计算,这种方法产生的反重力效应非常微小,难以观测。

随后,研究员们又尝试激发引力波的高能态,希望通过它们的叠加干涉来抵消静态引力场。但经过几年激烈探索,结果依旧难以突破。激发的引力波能量要求极高,而且无法形成稳定的局域屏障。

当传统方法屡屡失败后,一位大胆的年轻理论家提出了新的方向——通过空间折叠来模拟反重力。这种四维空间的拓扑变换可以在理论上改变局部的引力势,但远超过人类目前的技术。

团队经过讨论认为这一全新思路值得尝试。他们开发了一个可以进行简单折叠变换的量子虚拟室。在这个受控空间内,物体的坐标状态会被自动量子叠加。调节叠加参数就能得到不同的折叠效果。

第一阶段的试验非常艰难,要求对时空折叠过程进行精确控制。研究员们反复调整光子叠加态,寻找产生负引力的可能折叠形态。终于,在某次试验中,一个落入虚拟室的试样发生了明显的缓速下落!这说明负引力场已经初步产生!

接下来要解决的难题是稳定性。随机形成的负引力场时断时续,无法形成稳定的悬浮。为此,团队构建了一个由数万个锁相激光组成的调控系统,可以准确定义虚拟室的折叠拓扑形状,锁定负引力场。

经过一年时间的迭代优化,一个范围约为1米、可以使物体稳定悬浮的负引力场终于成型。这在实验室里已经过多次验证,标志着反重力技术第一个难关的突破!

然而要把这一微小的悬浮场扩大到实用规模,还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在不破坏稳定性的前提下精确放大折叠域,同时提供足够强度的低模拟源。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开发了一个由超导环路组成的量子模拟放大器。经过无数次的测试失败,一个10米范围的反重力场终于成型。这已经足以让一个成年人稳定飘浮。更让研究员振奋的是,这一场强度可以持续近一个小时而不衰减,打开了工程应用的大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