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 第801章 经度测量,大国之争

第801章 经度测量,大国之争

加入书架
书名: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作者:
样样稀松
本章字数:
8452
更新时间:
2024-11-03

强国必霸,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不趁强盛时扩张,衰落时就会失去更多。

就好比富人和穷人,家财积累不同,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自然也有强有弱。

穷人之前或许还不算穷,但也没有多少积蓄。一场火灾,一场大病,就可能成为贫困者。

富人则有不同,就算家财损失过半,可能也只是退到平民阶导,依然是衣食无忧。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这个道理,用于团体和国家,也是一样。

何况,大明帝国现在的扩张,不仅没有穷兵黜武、劳民伤财,反倒是不断为其注入金钱和物资。

以战养战,越战越强。形成良性循环,并且得到好处,自然也就能持续长久,欲罢不能。

“孟加拉最为富庶,就算只占数邦之地,一年的赋税收入也足够政务运转,并能拔款扩大印度洋海军。嗯,还能每年上缴朝廷两百万银元。”

“湄公省的扩张速度放缓,但每年能够供应的粮食,再加上本土的产量,也会有很大的富裕。”

“吕宋自给自足是没有问题,但今年的赋税可能不会有太多赢余。要想发展经济,矿产开采应该是最快的办法。有铜又有金,劳力可用土著。”

“缅甸的赋税节余也有百万,而登嘉府离建省的标准又近了一步,婆罗洲的人口,还要继续增长……”

黄立阅看着文件,其中就有南上房的统计报告。

大明的财政因为孟加拉的征伐而一下子宽松起来,各处的海外占领地也没有造成负担。

本土的情况也是蒸蒸日上,北方的恢复重建今年就能基本完成。除了辽东的持续投入,已经没有了太重的负担。

除了孟加拉这个赋税大户,湄公省和缅甸这两个粮食大省,其他的海外占领地还处在开发经营的初期阶段。

象黄立寄予厚望的金鸡纳树和橡胶树,都是刚刚种植。面积铺得很大,但要成材产出,还要两三年的时间。

经济作物的种植,自然影响到了粮食的产出。只是赖于一年两三熟的气候环境,自给自足,甚至是有存粮,却是不用担心的。

还有正在孟加拉扩大种植规模的棉花,以及南洋地区另外一种经济作物甘蔗,都将为大明提供财政上的收入。

黄立是大明的舵手,也是设计师。地盘是抢来占上了,如何经营开发,如何长久统治,还是需要他的建议和指点。

毕竟,占领海外之地,抢掠财富物资,强制归化同化,发展经济等等,对于大明官吏来说,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黄立也没有,但他有见识。可以从历史,从西夷那里学习参考。

比如印度,由于人口太多,又太能生。黄立已经放弃了全部占领的计划,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控制。

为了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获取财富,黄立就准备效仿英国佬的做法,也就是柴明达尔制度,又叫包税人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在当地扶植代理人,对辖区以包税方式进行搜刮。

这些被扶植的包税人,除了可以抽取一定比例佣金,还享受征收田赋和世袭领地的权利。

在这样的激励下,包税人会疯狂压榨底层民众,使得大明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巨额财富收入囊中。

而要扶植包税人,就要以武力为后盾,迫使土邦接受大明帝国的保护。而土邦领主缴纳的税赋,又可以被称为保护费。

所以,大明帝国与莫卧儿帝国必将有一场大战。不击败莫卧儿帝国,众多土邦也不会见风使舵,倒向大明帝国。

反正,对于各土邦领主来说,能够维持自己的统治和利益,向谁缴获钱财都是一样的。

当然,也不是对全部土邦都是这样的政策。有些要地,还是要长期占领,并且稳固统治的。

比如孟加拉,以及东边的土邦,在陆地上与缅甸连接起来。还有矿产丰富的土邦,以及一些沿海港口。

先是包税制,再是商品倾销,这是英国佬的手段,黄立信手拈来,稍加改动便能施行。

“孟加拉兵不知道当不当用,为了确保万一,还是要增加兵力。缅人、越人、高棉人训练的时间长,应该要强过孟加拉兵。”

“还有登嘉府的驻军,也能参加作战。莫卧儿帝国的兵力很多,但在武器装备上却差得远。”

黄立思虑着,决定向孟加拉继续移民。

一方面稀释孟加拉人的比例,一方面把归化同化慢的孟加拉人迁徙到其他的印度土邦。

毕竟,孟加拉是要长期统治的,与大明疆域无异,人口比例肯定是要进行改变的。

缅甸也是一样,不断地向外迁徙缅人,又从云南迁入百姓,改变人口比例会更加顺利。

而象归化,甚至同化的缅人、越人、高棉人,会被逐渐迁徙到吕宋、登嘉府、孟加拉和婆罗洲。

在陌生的居住地,这些人将继续被同化,穿明服说汉语学汉字。

十几年,或是几十年后,他们的户籍文书上也只会是明人,被抹除了原来的民族称呼。

“很快,对外的移民又会加上倭人啦!”黄立放下文件,接过温热的茶水,慢慢喝着。

离秋天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北洋海军和参战陆军正在加紧准备。按照进度,完全能够按时展开行动。

在黄立看来,取得胜利是毫无疑问的。尽管鲸吞不容易,但拿下九州岛,却是比较轻松的。

德川幕府或许会集结重兵,前来与明军大战;也或许服软认输,签订城下之盟,割让九州岛。

不管是哪种情况,黄立都有较为充分的准备和应变。

如果能够重创幕府的军队,签订条约时能够索取更多的处益;如果只是得到九州岛,便要经营两三年,再对幕府展开大攻势。

相对于倭国那么小的地盘,其人口众多,这才是缓而图之,采取温水煮青蛙策略的主要原因。

也不是所有的倭人都有资格被移民,被归化同化。战场上的俘虏,就没这个待遇。

他们与吕宋和婆罗洲土著一样,将成为奴隶。或是在当地采矿,或是被运往大明本土,在各矿山挖煤掘矿。

这些免费的劳力,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儿,却只要管饭就行,性价比很高,也很受欢迎。

除了采矿挖煤,治河也占了大头。已经有上万吕宋土著被运来,正在挖掘淮河出海口。

从勒辅和陈潢的上呈的奏疏看,再有月余,淮河便能重新入海。只是泥沙量大,可能用不了多长时间,还会淤阻。

对此,黄立倒没有苛责。黄河泥沙量大,不断地抬高河床,这是很难根治的大问题。

后世那么发达的科技,那么多的机械,也没有改变黄河成为悬河的事实。

所以,有时候说人定胜天,也不过是激励的口号罢了。在真正的大自然威力面前,人力是渺小的。

“不管怎么样,治河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不可能彻底杜绝洪涝灾害的发生,只能是尽力减小危害。”

黄立想到想到后世差不多每年都要抢险救灾,每年也都有灾害,心中也就淡然了。

幸好能向海外移民,象江淮这样的重灾区,居住人口已经大为减少。以后再有灾害,损失也会降低,朝廷赈灾的花费也会减少。

“启奏万岁,科学院方院士前来觐见。”小柳见皇爷得空儿,忙躬身禀道。

黄立点了点头,说道:“宣吧!”

时间不大,方以智和儿子方中通便进到殿内,跪倒叩头,山呼万岁。

“方卿免礼。”黄立微笑着抬了抬手,“赐座。”

方以智和方中通谢恩后,在绣墩上斜签着身体坐下,仪态恭谨。

黄立从文件中抽出两张,斟酌了下字辞,才开口说道:“今日召方卿来,是想借助二位天文上的渊博学识,尽快开始经度测试的研究……”

方以智恭敬地听着,不时观察皇帝的神情。

但见皇帝时而低头看着纸上的记录,时而边想边说,时而温熙地看他们一眼。

“真是睿智博学,又英明神武的皇帝啊!大明之幸,万民之福啊!”

对于皇帝是不是朱三太子,方以智早已经不在纠结。光复华夏的战功,驱除腥膻、重复衣冠的传绩,使所有的置疑都不再重要。

“即便朱三太子尚在,也绝不可能与之争锋。兴许,漠漠无闻才是最好的保全之道。”

黄立还在缓缓说着,“法国花重金购置了世界上最好的天文望远镜,并在巴黎近郊建造了巴黎天文台,打算彻底解决经度问题……”

古代的航海只能沿着海岸线走,否则等待船员的就是死亡。

当初郑和下西洋就是如此,所以他最远只能到达非洲,不可能发现隔海相望的美洲大陆。

不仅是郑和,当时世界上所有那些往来于欧亚非之间的商船,都必须沿着固定的航线行驶,并依靠汪洋中的海岛作为参照物,来确定自己的位置。

相比之下,纬度的测量则需要一点技术含量。

但也不是天大的难题,只需要一台能够测量星体高度的象限仪就可以了。

把象限仪水平放置,一端对准北极星,读出它和水平面的夹角,就是纬度。

而且,稍微有点经验的海员还能够利用太阳的高度测出纬度,只不过需要测量员用一只眼睛直视太阳。

据说,当时的远洋船上,每二十个老船长就会有十九个因为常年对着太阳看而变成独眼龙!

不过,如果牺牲一只眼睛能够换来全船人的平安,倒也值了。

无论是用指南针指南,还是测量天体高度,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地平线,于是人们发明了“常平架”。

类似的装置中国人也曾经发明过,但却用来制作“卧褥香炉”。

无论贵妇们怎么转动这个镂花铁球,里面的熏香始终直立不倒,香灰也不会倒出来弄脏被褥。

有了常平架,纬度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容易测量的参数。

因为纬度是由自然法则确定的,赤道就是零纬度,两极则是90度,无论哪里都一样。

但经度就不同了,地球一直在转,没有任何天然的办法确定零经度的位置,只能人为规定。

同样,也没有任何天体能够用来直观地显示经度的差异。

但经度的测量,意义却是非常重大。如果有了准确的测量工具,就能使船只定位自己的航行位置。

如果能够准确测量经度,就意味着船只可以远离固定航道,且不迷航,从而发现更多的陆地和岛屿。

这不仅仅是航海的大进步,船员们的福音,更是大国竞争的优势,为其在大海上的统治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极具野心的法国的路易十四出资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并花重金把一大批欧洲顶尖科学家招到法国,在皇家科学院任职。

除了大航海的需要,海上争霸的优势,法国人打算解决经度问题,然后名正言顺地把巴黎天文台所在地定为本初子午线。

“英国人也不甘落后,正在筹建一个经度委员会,并拿出巨额的悬赏,来解决这个问题。”

黄立似乎是无奈地苦笑了一下,说道:“方卿,对于经度测量的方法,你有何见解?”

科技人才的缺乏,显然是大明难以克服的困难。欧洲顶尖的科学家,大明肯定是没有的。

就是方以智这样走在前面的,也差之很远。

方以智和儿子方中通在之前已经看过了皇帝转发的信息,对于这场经度测量掀起的国家竞争,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和了解。

在皇帝期待的目光中,方以智沉默半晌,才有些沉重且惭愧地说道:“回万岁,微臣无能。虽然月距法从原理上来讲确实可行,但是……”

所谓的月距法,也是当时提出的测量经度的一个解决之道。

但首先必须画出一张准确的星表,搞清所有的星星每时每刻所在的位置,然后再搞清月亮每一天的运行轨迹。

只有先完成这两件工作,才有可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海上定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