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讲到这里,大家都惊呆了。
被队友背刺?
友军隔岸观火?临阵脱逃?
最后基本全军覆没的结局,更是让大家难以置信。
“云小子,就这么没了?这算是全军覆没了吗?”
“哎!确实,这次文天祥紧急带来驰援的义军,基本算是全军覆没了。
这次失败对文天祥也是一个颇大的打击。
然而危机并未结束,毕竟元军的攻势从未停止。
所以文天祥紧接着又接到了火速增援临安门户独松关的命令。
他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率军出发。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在捉弄人。
当他们离开平江仅仅三天后,平江城守将王邦杰就投降了元军。
对于王邦杰投降,当时临安都城所有人都大惊失色,纷纷指责文天祥弃守平江府。
直到文天祥出具两府公文,张贴在朝天门,大家才平息了议论。
因为文天祥本身就倾向防守平江城,但奈何两府公文催促文天祥前往防卫京师,移守余杭地区。
文天祥也是犹豫了良久,最后才只能把平江府府印委托给平江府通判王矩之。
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时候,督府派遣环卫官王邦杰竟然直接投降了。
而此时文天祥还未到达独松关,但就在奔向独松关时就传来了关已失守的消息。
值此存亡之际,文天祥也是心急如焚,急忙率军返回临安,准备与元军决一死战。
可当他回到临安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碎。
满朝文武,平日里高谈阔论的官员们,此时纷纷弃官而逃。
整个临安城,都笼罩在一片恐惧和绝望之中。
1276年正月,谢太后在元军的强大压力下,执意要投降。
于是元将伯颜指定须由丞相出城商议投降事宜,可丞相陈宜中竟在这关键时刻,被吓得连夜逃跑了。
在这危急关头,南宋谢道清太后紧急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议和。
于是同年正月二十,文天祥以右丞相身份,到元军中议和。”
“峰哥,这去议和,不就是背锅吗?甚至这一去有可能直接就是有去无回吧!”
司马的话,阎老等人也颇为认同。
毕竟这样的危机时刻,议和不议和,其实意义已经不大了吧。
而且元军都打到了京都了,南宋朝廷的官员更是跑的差不多了。
甚至就连前丞相陈宜中都连夜逃跑,可见这其中的危险性有多大。
“没错,这点不光是陈宜中知道,文天祥这么聪明的一个人,他难道会不知道吗?
他自然也知道,此去议和,凶多吉少,但是他是为了国家和百姓,所以才义无反顾。
当文天祥来到元军大营时,他看到的是元军的骄横跋扈和不可一世。
伯颜以为南宋已经是囊中之物,对文天祥等人充满了轻蔑。
但文天祥毫无惧色,在谈判桌上,他义正词严地痛斥伯颜,揭露元军的侵略行径,坚决表示南宋绝不轻易投降,要抗战到底。
他的言辞犀利,如同一把把利剑,刺向元军的野心。
伯颜被他的气势所震慑,恼羞成怒,下令将文天祥等人扣留。
文天祥就这样被元军扣押,随后被伯颜押着乘船北上。
在船上,他望着渐渐远去的南宋国土,心中充满了悲愤和忧虑。
一再的失利后,他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如何,但他知道,只要还有一线生机,他就要为国家继续战斗。
因此在北上的途中,他一直在寻找逃脱的机会。
终于,在镇江,他趁着元军的一次疏忽,文天祥成功虎口脱险。”
阎老听到这里,不禁动容:“好好好,文天祥,真乃孤胆英雄!在如此绝境之下,还能保持坚定的信念,实在令人敬佩。”
“是啊,他是南宋的脊梁啊!当那些朝廷官员在关键时刻纷纷逃窜,唯有文天祥挺身而出,虽然最后被俘,但是却从未忘记自己的信念”
“可恶啊,那些朝廷官员就知道临阵脱逃,实在是罪该万死!若人人都如文天祥般忠诚勇敢,南宋何至于此,至少还有一线生机吧。”
“万幸,文天祥竟然逃出来了!否则他的故事可能也就到此终结了!”
大家的看法一点没错。
最终的问题一定是出在朝廷上的。
如果朝廷上下一心,就算南宋最终的命运已经注定,但是至少还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的。
特别是文天祥,如果不是代朝廷前去议和被俘的话,有了文天祥的主持军队,说不定也会有着一丝机会的。
“葛老说得没错,文天祥能逃脱真的很幸运。
在逃亡的路上,他一路辗转,一边向着南方前行。
因因为,此时的南宋大地上,北方基本已经被蒙元彻底征服了。
只有南方还有许多人在坚持抗元,他如果想要继续为国家的复兴而战,他只能前往与南方抗元势力们会合。
在这过程中,他风餐露宿,历经磨难,那种战乱日子的奔波,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
并且在这个逃亡的过程中,文天祥的处境也是极为险恶。
一方面元军四处搜捕他,就像一张严密的大网,随时可能将他重新困住。
同时他不敢走大路,只能选择那些偏僻的山间小道和荒芜的田野。
每一个夜晚,他都在荒郊野外度过,以天为被,以地为床。
蚊虫的叮咬、饥饿的折磨,都支撑他的是心中那团复国的火焰。
为了躲避追捕,他想尽了办法,有时乔装成普通百姓,有时是衣衫褴褛的农夫,有时是风尘仆仆的商人。
同样这一路上,他也目睹了战争给南宋百姓带来的更深重的灾难。
城镇化为废墟,田野里长满杂草,百姓们在元军的铁蹄下痛苦呻吟。
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的哭声,那些百姓无助的眼神,都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文天祥的心。
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必须尽快与抗元力量会合,为这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带来希望。
而在在艰难的跋涉中,文天祥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一些运气,一次次躲过了元军的搜查。
而在这逃亡途中,他也遇到了一些同样心怀抗元之志的人,他们有的是曾经的宋军士兵,有的是地方上的义士。
这些人听闻文天祥的事迹后,纷纷前来投靠,于是文天祥他们再次组成了一支小小的队伍,他们一边流亡,一边又在在流亡中寻找反击的机会。
终于,经过无限的艰辛文天祥终于带着这支队伍,辗转来到了真州(今江苏仪征)。
真州守将苗再成见到文天祥,大喜过望。
在苗再成的眼中,文天祥就是南宋的希望之星,他的到来让真州军民士气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