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碑和其他的相比,这方石碑不算大,碑面也是黑黑的,想来是当时有人用这碑制作拓片时留下了墨。
而且碑面风化剥落得比较严重,只剩下右上方和左下方两部分。
风化剥落了大部分,能看清楚开头和结尾。
成行的字,只有最边上的落款还有一个半字的样子。
“云小友,就是这块碑了,这是我从一个股东行家手上收来的。
听对方说,这块碑来自于湘湖一带。
而正好前几天,在听你讲湘湖的那边的文化,所以这才拜托阎老头找你过来给咱解解惑。”
其实在看到这块碑的时候,云峰就知道其来历和信息了。
对方说的没错,这确实是来自湘湖一带。
而且留下这个碑文的还是一位民族英雄的笔下。
“葛老,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件好物件。
因为这块碑还颇有些来历的。
并且这上面的刻录的诗文也是另外一位民族英雄大诗人留下的千古名句。”
“哦?”
葛老听到云峰的话,眼睛一亮。
“阎老头真没说错,找你准行!
云小友这是已经知道了这块碑的来历了吧!”
“哈哈,葛老太客气了。
不过对于这乱石碑,我确实基本知道了。
因为他是来自一位民族英雄。
这位民族英雄就是左宗棠?”
“嗯?左宗棠?”
听到这个名字,阎老一愣。
“云小友,你确定是左宗棠?”
“阎老,确实是左宗棠。
你们看这里的落款,有一个左字比较完整,虽然中间的这个字缺失了,但是最后这个字应该是只有一半了,所以只剩下一个‘尚’了,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
云峰话落,阎老和葛老都未前去。
毕竟之前两人已经研究了一番,对于上买的字迹肯定比较清楚。
反而是清月三人都纷纷靠近,看了个仔细。
“云小友,只是根据这个落款,你才确定这是左宗棠吗?
对于左宗棠,历史研究院中其实有一些对方的记载文献。
我对其还算有些了解,倒是并未有过其留下石碑的记载。”
听到阎老的话,云峰并不意外。
因为左宗棠毕竟属于清晚期了,所以其记载能留下来一些也属于正常。
“阎老,我能确定当然不只是因为这个落款。
还有上面这首诗,以及我了解中的左宗棠这个人。
结合这些才确定的,因为这些合在一起,可以说是非常顺畅自然。”
“就是这左下角和右上角遗留下的笔记吗?
这些我们倒是基本破译了,但是因为不完全,所以并没有太大的收获。”
“对啊,这是一首诗,而且这首诗来自于南宋大诗人大英雄文天祥。
我之前在讲到诸葛亮的时候,提过一次这个文天祥还有他的《正气歌》。
而这悲伤被刻录的正是《正气歌》。”
“正气歌?难怪这第一句,就叫‘天地有正气’。”
“不错!这就是正气歌,因为左宗棠的一生,都无一不在阐述什么叫做正气。
而且据传,他的一生中曾多次手书‘天地正气’以此自勉。
而自古以来,咱夏国的正人君子,大丈夫无不把浩然正气作为自己的人格操守。
比如在战国时期《孟子·滕文公下》记载: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除此之外孟子还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些都是正气的外在表现。
因此才有了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无独有偶左宗棠的天地正气观跟孟子的大丈夫观、文天祥的浩然正气观可谓是一脉相承的。
他们所秉持的正气,就是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之气,体现于人则为浩然的气概和刚正的气节。
这些正如左宗棠的一生,他一生持浩然正气,人品极为端正,勤奋好学,爱国爱民。”
“云小子,这个左宗棠真的有你说的这么高尚吗?”
阎老有些不可思议。
毕竟在现有的历史文献记载中,他清晰的记得,对方的记录无非就是做官的经历。
然后还有一些关于他的个人小传这种。
但是像云峰说的这些高尚人格体现,这种传说中的浩然正气观他是真的没有看到过啊。
而这种种,无一不说明了一点,那就是现存的典籍文献中,把对方最重要的信息给遗失了。
“对,阎老,我说的可是一点没错!
他的事迹真的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种精神传承,所以我才称呼对方为民族英雄啊。”
“那云小友,不妨给咱们讲讲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
正好,也了解了解这样一位民族英雄的来历。”
云峰看了看阎老等人,点了点头。
“行啊,这样一位民族英雄,我也不希望对方默默无闻。
左宗棠他是地道的湖南湘阴人,字季高,号湘上农人。
也是湘湖一带当时非常出名的人物之一。
所以其实关于湘湖文化、湘湖历史都绕不开左宗棠。
他可以说是历史铸就的神奇、时代造就的英雄。
他被称之为‘晚清最后一块硬骨头’,他是军事家、政治家,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他是少有的未有功名在身,却能官至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钦差大臣督办XJ军务、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管理兵部事务兼总理衙门行走、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等等一系列的官职。”
“等等?云小友,你说的他没有功名在身?但是却当了这么多官?”
阎老都被惊呆了。
他看到的记载中,仅仅只有云峰说的这些官职中的两三个而已。
并且还没有记载对方竟无功名在身的说法。
“对!阎老,你没有听错。
他确实是没有功名在身,然后做官做到这样的高位的。
因为他出生在一个渐趋没落的书香之家。
而他们左家至左宗棠父亲这一代,虽已是7代秀才,但家境并不宽裕,甚至可以说有些落魄。
并且到了左宗棠十几岁的时候,父母也是相继离世。
这让左家的经济状况更显窘迫,之后他入赘了周家。
直到左宗棠21岁的时候,他得中举人。
但是从中举人之后,他之后三次参加礼部会试不第,这才绝了进科场的意念,潜心治学。
虽然未能进士,但是他的才学绝对不是泛泛之辈。
他跟很多古时名人一样,都是少有大志。
比如他在一次进京赶考时路过洞庭湖,作了一副《题洞庭君庙》的对联:‘迢遥旅路三千,我原过客;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