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走?”永安不是很理解他这个姐姐。或者说。从他们参加工作之后,长大了之后,就越来越难以理解了
辞了工作这个好说。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需要恢复。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出国呢?
国内的大好河山,五湖四海。散心的话哪里都能去。他这个专业。去进修。永安不觉得国外的大学有什么好进修的?
“我已经决定好了”
“行吧,什么时候走跟爸爸和妈说了没”不理解,但尊重。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落在自已的脚底下。别人左右不了
已经说过了。过几天就走
他想出国。说实话,孟金钊跟许清华都不赞同。但是。并没有说反对的话,甚至一点都没有表露出来
因为太清楚她是个什么性格了。
发生了这些事情之后许清华不觉得孟月宁的沉默寡言是因为性格真的变好了,把一切都看淡了,只觉得她变得比之前更加的执拗。
想做什么就去做吧,总好过他们出言干预之后再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
就像她的婚姻,早知道如此的仓促,做这样的选择,有如今的结果,催促什么?不结婚也未尝不算是好事。
他们家不至于连个姑娘都养不起。就算是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儿育女,也能衣食无忧。
孟月宁走之前把想要去看的人都看了一遍,甚至还去军区看了孟天冬。
没有告诉任何人要走的时间,走的悄无声息。
也就是需要办手续,所以孟今朝才知道她去了哪里。
“小时候只觉得她最省心,聪明,有韧性,懂事,好学,几乎没怎么操心就长大了。谁知道长大了,分明不该我们操心的时候却成了最让人放心不下的一个。”
许清华说这话的时候,整个人的精神气仿佛都被抽走了一样。
即便之前又调理了那么长时间,身体依旧起色不大,甚至因为孟月宁的暂时离开越发的萎靡。
菖蒲拍了拍她:“既然知道无法干预,不如顺其自然。二嫂,你最大的问题不是年轻的时候伤了根本,最大的问题在这……”她指了指自已的心口。
郁结于心,药石无医。
不管身体健康与否,心态太重要了。
神仙也救不了一个不想活了的人。
“我知道,但是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已了。”
她三十出头的时候,因为永安的身体,一夜一夜的睡不着,后来将永安送回首都,更是没能睡过一个整觉。
再后来就靠着药物入睡,时间长了,连喝药似乎都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大多数时候都是辗转反侧,睁着眼睛等天亮。
就像一根蜡烛一样,要是一直在燃烧,很快就能燃尽。
“明明很努力的什么都不想了。”
可能,潜意识里还是有很多压力和情绪吧。
她觉得自已挺贪心的。
早先只有孟月宁的时候,她一心想生个儿子,想要儿女双全,凑一个好字。
后来如愿以偿生了儿子,她又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长大。
孩子长大了,她有希望,都能健健康康,平安顺遂,婚姻美满。
她在心里面许的愿太多了,一点点的在实现,然后可能到了她需要偿还的时候了。
“慢慢来,或者可以找点你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做做,要么出去走走也挺好。”
注意力分散一点,精力消耗一些,就不会总是想着俩孩子。
想着大的婚姻不顺,想着小的还没成家。
孟今朝道:“我也该退了,退了我就不管那些了。我陪你到处去走走。”
许清华看着他笑:“你写的东西不还没完成?哪能半途而废。”
“这些东西都是死物,不能一蹴而就,就不能急于一时。咱们去走走看看,说不定会有新的感悟。
学习不一定是捧着书本,也可以是走在路上。”
孟今朝是个行动派,更何况是与妻子身体挂钩的事情。
知道她的病,药已经起不了太大的作用的时候就毅然的以最快的速度办了剩下的一直拖着的手续。
把自已手上一些工作全部都交了出去。
“真的不要我陪你们去吗?”永安万万没想到他爸妈这么干脆利索,说走就走。
孟今朝道:“不用,我们既不是小孩子,又不是老到需要人照料的年纪了。围着你们这么些年,我们终于也能出去自由自在的走走了。
你照顾好自已就行了。”
至于婚姻,顺其自然吧!
有些事情再怎么执着,经历过之后总是会看开很多。
许清华拍了拍他:“好好工作,有事情去找你三叔,家里种的花记得帮我浇浇水。”
最好是,溜达一圈回来,他能开窍遇到自已的意中人
心里这么想着,嘴上却没说出来。
夫妻二人带着简易的行李去了他们的第一站——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他们的第一站就从那儿开始。
买了卧铺票,坐着火车前往。
许清华还是手不离书,不过这会儿看的却是一本杂书。
随着火车哐且哐且的声音,窗外的风景飞快的倒退。
她的眼睛没看外面,思绪也不在书上,脑子里恍恍惚惚,总觉得像是做梦一般特别的不真实。
“这么些年我从来没想过,还能有这么自由的一天,想去哪就去哪。”
孟今朝坐在她对面看着她:“很多时候一些事情我们总觉得很难,其实都是自已的内心在胡乱的设门槛。一旦战胜了内心,你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
清华,一转眼,咱们这大半辈子都过去了啊!”
他们就如同天上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也曾被乌云遮挡,也曾与风雨相搏。
最终穿透重重壁垒,光芒万丈。
即便如今已经即将日落西山,但是也依旧保存着独属于他们的光芒。
两个人去了桂林,看了山水,去了苏州游了园林,去了上海,看曾经的魔都如今的繁华……
去了不少地方,认识了不少人,还学了不少东西。
许清华喜欢上了姑苏的刺绣和旗袍,甚至还找了地方跟人学了一段时间。
孟今朝喜欢苏州的评弹,在那儿待着的一段时间,他隔三差五的都要去听听。
随后嘴里时不时的都要哼唱几句。
于是菖蒲在首都这边就收到了好几个包裹,不止有许清华自已做的衣裳,还有苏杭那边独有的特色,但凡能她觉得好的,能寄回去的,都塞进去了。
到后来,每去一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东西寄回来。
菖蒲蹲在首都,就借着这些包裹长见识了。
不管是她还是孟今朝,都觉得走出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许清华的精神看起来比之前在家好很多。
想做的事情也多了,对孩子的牵挂似乎渐渐的少了。
只有在遇到她觉得好吃的好看的东西的时候才会提起孟月宁和永安。
谁也没有想到,她依旧没能熬到七十,连本身满身都是旧疾的孟舒兰都没熬过,成了一大家子他们这一辈里面走的最早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