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深吸一口气:“刚才一时说的有点多了,跑题跑的严重,咱们现在拉回来讲一讲铡美案不成立的地方。”
“就如我刚才所说,宋朝驸马没有实权,而陈世美一个状元之才,很有可能做权臣,做宰相,他会稀罕区区一驸马?”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他都不会隐瞒已娶妻生子的事实来娶公主。”
“还有一点就是宋朝刑不上士大夫,文人犯罪,就是流放,没有斩杀这一说。”
“综上所述,铡美案是为了显示包拯的刚正不阿,不畏强权而虚构出来的,是百姓心中最美好的愿景。”
“另外一桩就是狸猫换成子,相传真宗时刘妃和李妃同时怀孕,真宗言谁先生下皇子就封谁为皇后,然后李妃生下皇子,刘妃心生嫉妒,就在李妃生产的时候命人将剥了皮的狸猫换了太子,李妃因生下怪物而被打入冷宫,后逃出宫中,而刘妃抱养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正是被换下来的太子。”
“多年之后,太子登基,也就是仁宗皇帝,而包公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
狸猫换太子一事说出,赵祯的脸色就变了。
他现在还未亲政,朝政都握在刘太后手中,可以说,现在赵祯和刘太后的关系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好,起码他心里是防备和忌惮刘太后的。
赵祯也知他并非刘太后亲生,听到这里,就忍不住多想。
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的亲生母亲是不是也受过刘太后的责难?
刘太后到底是怎么想的?
同时,他又有点兴奋。
天幕这么一讲,无疑是在打刘太后的耳光,全天下的子民可都看着呢,好多人都会当真,认为刘太后德不配位,如此一来,刘太后为堵天下人之口,很有可能还政于他。
“当然,这件事情也是假的,在后宫之中换取一位嫔妃生下的孩子,而且还有可能是真宗唯一的儿子,这简直是难如登天,刘后也不是一手遮天的,她没那个能力。”
无忧这话让赵祯冷静下来。
他立刻起身:“朕要去给大娘娘请安。”
“包拯办的案子还有很多,这里咱们就不一一细说了,毕竟咱们要说的是男子天团,不可能把时间都放在一个人身上,最后说一句,传说中因为包拯刚正不阿,处事公允,死后成为地府阎王,掌管世人生死轮回。”
“啊?”
不晓得多少人惊的张大嘴巴。
很多还在外边的人立马就往家里跑:“我得赶紧回去,家里得赶紧供奉包青天……”
这可是阎王啊,掌人生死的,哪里敢不供奉?
仁宗朝的君臣:……
敢问后世人对包拯爱的有多深沉?
这又是星君下凡,又是开封三宝,最后还给他弄一阎罗王……
别说,总感觉很带感啊。
他们也想要。
“好了,关于包青天咱们就先讲到这里,下边讲一讲奉旨填词柳三变。”
此时正在青楼之中听着歌伎唱他新词的柳三变猛的起身坐的板正,神色也去了之前的不羁,变的严肃正经起来。
奉旨填词柳三变,如不出意外,很有可能是在讲他。
但是这奉旨填词是何意?柳三变自己也不太明白。
“若说后世人对包拯爱的深沉,他在千年之后都是顶流一般的存在,老少妇孺尽知包青天,那柳三变在仁宗朝当时就是当之无愧的顶流。”
“相传当时辽国和西夏都知柳三变,都在传唱他的词,在宋朝更是凡有水井有人居住的地方都唱柳三变的词。”
“这简直堪比现在的天皇巨星,甚至于比天皇巨星各名度还要更高。”
“因为柳三变的词通俗易懂,且反映了很多下层女子受压迫的生活,极得青楼女子追捧,更有说词,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由此可见柳三变受欢迎的程度。那简直就是粉丝遍天下,死忠粉更是无数。”
无忧先前的话题虽说警醒人,但到底有点沉重,不及这样带点香艳色彩又通俗易懂的话题来的轻松和得人喜爱。
很多百姓,还有那些官家子弟听到这里都不由的笑了。
大家都在想象柳三变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为什么知名度那么高?
但是,无论哪个朝代,但凡明君时,上层君臣都对这个话题不太感兴趣。
秦朝
始皇还在琢磨六国论,只短短几句话,他就觉得这六国论写的着实精妙,恨不得一观全文。
尤其是他听无忧提及六国论的作者便是仁宗朝时的苏洵,就在想宋仁宗着实不怎么样,放任这样的大才得不到重用,就是他的失职,也难怪宋朝被仙子这样瞧不上眼,这般痛骂,都是活该。
汉朝
刘彻也在琢磨那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他对卫青道:“我大汉建国以来奉行和亲,只想以公主和其丰厚的嫁妆送到匈奴来换取短暂的和平,这和宋时给敌国岁币有何不同?都是犹如抱薪救火。”
唐时
李世民除去想大宋和其周围邻国的关系,就在想为什么唐朝有那么多公主作乱?
他实在想不明白。
明朝
朱元璋哈哈大笑,指着天幕对他的儿子们道:“都听听,你们都听听,仙子有多瞧不上大宋,还是咱们大明朝好,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你们都要谨记在心,要是有敌来犯,啥也别说,上去就干,万不可没了脊梁骨,和宋朝一样只知道跪舔。”
老朱也学会了跪舔一词。
他还觉得十分生动形象,不时的要引用一下。
“至于为什么说奉旨填词柳三变呢?这就要从头说起了,但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主播也不知晓,话说柳三变第一次科考落榜,他当时年轻气盛,就作了鹤冲天,黄金榜上一词来发泄对于科举的不满,其中有这样一句‘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
“其实柳三变当时也不过是暗地里发点小牢骚,人家自以为满腹才华,结果没中,还不让人家发泄一下么,这是很正常的,可谁知道这首词就传开了,还传到了宫里,结果柳三变第二次科举就通过了,名单放到了仁宗的案头,仁宗看到柳三变这个名字,觉得很熟悉,就问左右,左右回道,这便是那白衣卿相。”
“仁宗记起了柳三变的词,就说,他不是不要浮名么,那就让他去喝他的酒,唱他的歌,填他的词,还来科举做什么?提笔就把柳三变的名字给划掉了,柳三变第二次科举继续失利。”
“后来他往返于社会底层,结交了很多朋友,他的词更受人欢迎,他便常常自嘲奉旨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