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决战4
马学良看了一眼满脸戚容的陈海松,走到俘虏群中叫出几个头目似的人,几个人嘀咕了一阵,马学良对陈海松说他们希望按伊斯兰教的习俗来安葬死去的士兵。
陈海松看了看满脸期待的马家军俘虏们,点头同意,要求战时从简,抓紧时间。
马学良立即组织马家军俘虏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拿起阻击部队挖沙壕时使用的铁锹,在远处的戈壁滩上开始挖掘墓穴。一部分在战场上收集死者的遗体,在随军阿訇的指导下为亡人净身。
穆斯林是实行土葬的民族,主张速葬,很注意节俭办丧事。采用单人坑,不行合葬。选穴不看风水,一律使用南北向。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挖一长方形坑,叫子坑,深2至3米,在子坑西壁挖一土坑洞。长二米宽零点七米,高一米,以供安放尸体之用。洞或经匣内不准放入殉葬品、衣物等。
出殡前,先为亡人净身,男的由阿訇洗,女的由师娘(女阿訇)洗,然后用白布包好置于抬亡人用的木匣子中,请阿訇及所有的亲属为亡人举行宗教祈祷仪式。仪式完后由男子将亡人抬至墓地,女子留在家中不上坟。亡人被抬到墓后,由其儿子将亡人轻轻抬至墓穴中,头北足南面向西放好,用土坯封上坑洞口,用土堆成北高南低鼻子形的土堆。封坟时由阿訇在一旁诵经,结束后共同为亡人祈祷完成礼仪。
这种丧葬习俗在目前条件下很难完全遵从,只得照顾基本宗教愿望,就这也是挺大的工程,没有几个小时做不完。
作战局长郭天民已经和30军的李先念、程世才按作战计划留下看押俘虏的30军89师264团周明松团长、黄建中副团长抓紧掩埋遗体,救治伤员、打扫战场。
结束后押送俘虏和缴获的武器向张掖东十里铺村附近的新建俘虏营前进。
命令张明伦团长、方华政委率领30军89师267团前往西墩堡,里应外合与堡中徐广梓团长、朱德仕政委率领的269团一起消灭围攻西墩堡的民团武装。
在西墩堡中休整一夜,明日开始对黑河以北地区自西向东向高台攻击前进,扫除作战计划中指定寨堡里的青海民团,解除其武装,先就地关押,以后逐步向张掖集中。
以各一个营的兵力占领驻扎沙河堡、临泽县城、2月8日与九军独立师二团在高台会合。等候总部命令,相机攻占兵力空虚的酒泉。
命令杨秀坤团长、徐金树政委带领30军88师268团立即赶往张掖西南,与张掖城下熊发庆团长、钟行忠政委率领的88师263团,邹丰明团长、黄英祥政委率领的88师265团、九军25师、以及已经尾随而去的九军27师对逃跑之敌实施三面围攻。
发扬火力优势大胆穿插,迫敌投降或彻底分割击溃,尾随敌人向西追击。与九军南移部队接收我军控制的民乐县城,补充物资后向青海方向攻击,消灭进谷残敌与峨堡我独立师一团会合。扼守甘青通道,做好攻击西宁的物质准备。
安顿好俘虏,陈海松这才来到高坎上,请正在分析总结战斗过程的陈昌浩、徐向前、王树声、李特、黄超等人返回张掖。
陈昌浩、徐向前批评陈海松不该亲身犯险,孤身暴露在敌人火力面前,看得他们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告诫他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指挥全军作战,不要动不动就上阵拼杀。
陈海松知道领导是关心他,担心穷凶极恶的马匪军里窜出一个不要命的对他造成伤害。连连点头称是。嘴上却辩解说“刚被猛烈火力震慑住的敌人心里最脆弱,最恐慌,是动摇敌人抵抗意志的最佳时机。阵地上只有我会说青海话,我不出去就是贻误战机。再说我也做了充分准备,会及时躲避危险的。在没有看到全国解放的那一天前我可不想不明不白地早早去见马克思。”
说的几人哈哈大笑。
亲身参加了战斗的郭天民、杜义德、李先念、程世才、黄超、李特都很兴奋,原本他们在四川时就以作战勇敢而闻名,现在拥有了强大火力的支撑更是斗志昂扬。唯一遗憾的是陈海松严禁部队出击,没能使用大刀去斩落敌人的人头多少感到有些不尽兴。
不过想到这场河西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胜利,几个人还是满心的佩服。他们自问没有这样的胆识和谋略,除了死守待援还真想不出什么好的破敌之术。
由衷地夸赞前敌指挥部布置得当,战术巧妙,完全制约了骑兵的优势,一场大胜,毙俘3万以上,自身却损失轻微,让人叹服。
李特毫不在意曾与陈海松爆发过冲突,凑在他的身边不停地问这问那,被硝烟熏黑的的脸上不时流露出顿悟或我怎么没想到的懊丧。最后他对陈昌浩和徐向前提出要到前线指挥部去学习锻炼,当个普通参谋也行。
陈徐二人对望了一眼,陈昌浩问陈海松:“海松,你愿意收留他吗?”
“都是革命工作,那里谈得上收留呀。李参谋长曾经留学苏联,学的就是军事。军事功底,参谋业务是很娴熟的,来了对我是很大的帮助。
但一定要记住,这里是中国,和苏联的作战环境、作战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必须立足于实际、深入了解中国的现状、作战对象,总结出适合我军的作战原则、精通游击战运动战,知道自己和敌人的优势和不足,我们才能带领部队取得胜利。”
陈海松知道李特、黄超都是头脑简单、唯命是从的人,所犯错误也是环境和性格使然。如果背负太多历史旧账,被打击压制只会把他们逼迫到党的对立面去。对他们个人不公平,对党的事业的发展也不利,毕竟是有才华的人,需要引导使用。
李特连连点头,豪爽地说:“这些天我也进行了检讨,发现过去自己参与组织的战斗贪多求大,死打硬拼,战法呆板,损失太大。看了你的指挥,才知道只学了点皮毛,就会那三板斧,害得四方面军和西路军损兵折将,我会按你的要求去做的,安心学习、细心观察、耐心分析、精心组织,给你当一个好参谋。”
众人看他说得真诚,都开心地笑起来。胜利往往会平息争执,弥补裂痕,而失败必定会造成团体内部成员思想的冲突。
一个总是处于胜利中的团队思想往往最容易统一,成员之间也比较融洽。
张掖城已经遥遥在望,高大的城楼旁飘扬着红色的大旗,那应该就是马总指挥的指挥大旗。一路的拼杀、一路的血腥、一路的死伤让马朴这位年近花甲的马家军老将痛不欲生。
马家军建军以来最大的危机就是面对孙殿英的入侵,1933年在中原大战中落败寄居在阎锡山辖区内郁郁不得志的东陵大盗孙殿英,通过送礼求情被蒋介石任命为青海西区屯垦督办,奉命率所部41军7万余人开往青海,蒋介石为削弱两大地方军阀的实力,密令宁夏的马鸿逵沿路截杀。
在甘肃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的主持导演下,内部矛盾尖锐的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四人面对强敌决定联手拒孙,宁马、甘马、青马首度联合,组成马家联军,由马元海担任前线总指挥。
1934年1月10日,孙殿英正式向部队下达进攻命令,鼓励官兵“为找出路而战”。兵强马壮,气势汹汹,连占多个城池,一路高奏凯歌于1月27日攻到银川城下。
孙殿英信心十足地连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进攻,造成马家军大批将士阵亡受伤,当时马元海、马朴、马禄、韩起功、马继融、马步銮、谭呈祥等都在军中。宁马保安处长马全良负重伤,副处长韩义斯麻阵亡,青马新编第9师3旅1团团长马成龙阵亡,以谭呈祥火线继任,骑兵旅1团团长马步銮亦腹部中弹负伤,战斗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装备低劣的马家军全凭着骑兵的冲击力、穆斯林的勇猛,依靠冷兵器浴血拼杀,终于阻遏住孙殿英的进攻势头,使其顿兵于坚城之下。
连续的进攻失利,导致孙殿英所部士气大挫,加之天寒地冻、粮食损失殆尽,无力进攻。战前满口答应提供补给的阎锡山此时在蒋介石授意下,以种种理由推脱。孙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已是必败之局。蒋介石趁机发动分化瓦解的银弹攻势,造成孙殿英靠利益组合的临时大军分崩离析,数股力量宣布服从中央、退出战争。
3月19日,穷途末路的孙殿英被迫带领核心部队4万于人退向绥远,沿途被马家军无情追杀。在石嘴山仅被马元海部截住的孙军后卫,就俘获6000余人,缴获六五口径步枪6000余支、马枪200余支、高射机枪2挺,大炮6门,炮弹5000余发。孙殿英残部两万余人,得阎锡山派出的骑兵接应,才得以渡过黄河,后来被解除武装,并入晋绥军。诸马不但保住了地盘,还借机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改善了武器装备。
3年后,历史似乎又一次重演。又一股无处安身的被蒋介石授意清除的武装,在寒冷的冬季进入到马家的地盘,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开战以来,马家军故伎重演,靠着骑兵的勇猛打得红匪顾此失彼、狼狈逃窜、人员减半、物资耗尽、救援无望、坐以待毙。
可谁曾想到,对方竟莫名其妙地得到强援,设下陷阱、阵地坚固、火力骇人。笑傲西北的骑兵竟像纸糊的一样不堪一击,成军30多年的马家军家底微薄,编制有限,哪曾有过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两阵阻击就造成一两万人死伤,两三万人被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冰雪感谢大家的关注和鼓励,我会继续努力,让西路军赢得更大的胜利。